铁道兵文苑

难忘的怀旧聚会


  

难忘的怀旧聚会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如诗似画的美好深秋时节,乐矿南家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处处充满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原来,这里在举办老矿山人怀旧聚会,活动的倡导和发起者是原钟家山煤矿退休职工钟梅兰、胡小平等女士。这是老钟矿由民间自发举办和组织的首次聚会,开创了景德镇区域矿山人大聚会的先河。活动本着自愿报名参加的理念和做法,当活动的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信息后,引起了诸多原钟矿职工和家属的关注和青睐,前来响应和报名者络绎不绝,截止10月31日,报名者多达近300人。


  艳阳高照的11月1日,注定是原钟矿参加聚会者终身难以忘怀的日子,大家相见时似亲人久别重逢,除了互致问候,更多的则是相互握手、拥抱、寒喧,场面一度非常温馨、感人。这是因为老矿山人曾经同居住在一个矿山,同在一个大单位工作和生活,矿山的风土人情和交往情结,使他们心心相印,亲如一家。还有不少人曾经是同学、同事、同下放的知青,他(她)之间的亲热程度可圈可点,令人感佩。

  钟矿曾经是一个非常红火的国有矿山,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习惯称之为全民所有制工矿企业,名气蜚声整个赣东北地区。矿山兴盛时职工和家属多达六、七千人,矿山等同于一个小社会,学校、医院、商店、粮站、邮电所、银行分理处等服务性单位一应俱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城市居民一样倍感幸福和安逸。


  矿山的职工和家属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以邻为友,和睦相处,各自在不同岗位自觉为矿山生产建设献计献策,出工出力。钟矿从上世纪50年代初建矿至企业关停前,着实红火了近半个世纪,矿山人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记忆,其中不乏有收获事业成功的;有收获甜蜜爱情并在此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还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下海经商、创业发展的成功人士等等,更为荣耀的是这里还走出过亚运会武术散打冠军何烽(出自江南武校)。总之,钟矿这块福地是藏龙卧虎之地,是人才辈出的矿山,是所有居住过的人们都非常向往、留恋的地方……人们在多年的相处交往中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并结下了深情厚谊,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特的钟矿文化,比如:土生土长的钟矿人相互交流的语言腔调跟周边农村人的方言就有所不同,其独特的文化极大的丰富了乐平的人文库,为乐平的乡土气息增添了亮点,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和一段美好的历史记载。

  进入21世纪初,矿山因资源枯竭,钟矿无奈退出历史舞台,虽然稍有遗憾,但绝大多数职工却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早在关破的前几年,上级领导机关就将钟矿职工分期分批予以分流,大部分职工被安置到鸣山煤矿和涌山煤矿等单位,当然,也有不少人自谋职业,这些人在改革开放中大显身手,抢抓机遇远离矿山谋求发展,或到广州、深圳;或去上海、杭州等地谋生。正因为老矿山人因分流而各奔东西,故原来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老熟人相隔几十年未曾谋面的比比皆是。

  热心的牵头人,抓住人们怀旧心理和渴望见到亲朋好友的想法,于是乎,选择秋高气爽的晚秋时节组织别开生面的大聚会,让不少游子圆了久别重逢之梦,大大满足了许多亲朋好友如期相见的心愿。

  这次聚会,大家在餐桌上频频举杯,相互敬酒,边吃边聊,不亦乐乎,使聚会气氛高潮迭起。为丰富聚会内容,烘托现扬氛围,牵头人还精心安排了一台舞会,让观者大饱眼福并始终沉浸在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热热闹闹之中,尤其是江南武校的武术表演(钟矿人办的)更是精彩纷呈。聚会期间,有心人还给高龄老人集体照像留影,矿山各个片区(村)的居民也自发组织合影照相,留下了一幕幕值得珍藏的影像资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年近八十岁的张搬林先生,还特意从福建厦门赶来乐矿南家苑参加聚会,其念旧情怀令人动容。

  参加聚会的还有不少高龄老人,仅90岁以上的寿星就有5位到场,年岁最大的是杨志和老师的母亲,其寿年高达95岁。老人们不顾年迈体弱,他(她)们为情结、为缘分、了心愿而来,这种精神和思想令人感动,给人生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总之,这次钟矿人大聚会不失为一次成功的通讯联络牵线搭桥会;亲朋感情增进友谊会;忆昔思源怀旧感恩会。简言之,堪称颇具历史意义并非常难得的矿山人大聚首、大团圆,动人的画面意味深长、鼓舞人心,是人们怀旧和不忘初心的最好写照,必将被矿山人永远铭记和珍藏。

  作者:高光顺(原铁道兵11师51团退伍军人)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