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军旅自传体小说]违反纪律(上):一场"电影风波”引发的纪律思考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梦寐以求的机械化连。在那个年代,这可是让多少战友羡慕的好差事——不仅能近距离接触坦克这些”铁疙瘩”,更重要的是,能学到一门军地两用的技术。您想啊,坦克底盘和汽车拖拉机底盘原理差不多,将来复员回地方,找份”铁饭碗”的工作还不是手到擒来?从分到连队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这当成干载难逢的机会。一有空闲时间,就追着连里的技术大拿们请教,恨不得一下子把机械操作、机械修理、车钳铆电焊这些绝活全都收入囊中。这份执着和热情,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我军旅生涯中最纯粹的时光之一,没过多久,部队把我们这些新兵送到技术训练大队(简称”技训队")学习,为期六个月。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认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重理轻文学生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每天和各种机械零件打交道,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在技训队,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整整一个月,连营房围墙外的世界都没来得及多看一眼。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傍晚——技训队队长看我们学习太辛苦,破例给了我们一个”放风”的机会,允许到营房周围溜达溜达。就是这次看似平常的散步,却酿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正当我们几个在马路边闲逛时,一辆九师的解放牌马槽车缓缓驶来。坐在驾驶室的韦副连长(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其实是八师汽车连的干部)热情地招呼我们:“走,看电影去!”我下意识地提醒:”我们还没请假……”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看完送你们回来。”
就这样,我们技训队一个建制班12个人,除了一个留守的,11个全都挤上了那辆解放牌卡车。现在想来,那辆破卡车当时肯定在心里嘀咕:“你们这是要把我压垮啊!”原本就载着40多人的车,又挤上我们11个,严重超员的状态可想而知。
放映结束后,返程的路上,一场意外突然降临。汽车行驶到一个拐弯处,马路右侧突然坍塌。司机没注意到这个情况,继续往前开,结果马槽右侧挡板承受不住这么多人的重量,“咔”的一声折断,整辆车侧翻进沟里。所幸的是,除了两位战友伤势较重,鼻青脸肿、血流满面外,其他人多是些皮外伤。副连长当机立断,立即安排送我们到就近的九师医院救治。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我看着头顶的天花板,突然意识到:我们这次可真是摊上大事了!
回技训队的路上,一个战友突然感叹:“那两个护士太漂亮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护士!”我一把
拉住他的胳膊,严肃地说:“别瞎说了!我们今天可是摊上大事了!”我压低声音告诉大家:”我们不请假外出,这是违反纪律的!”见大家一脸茫然,我继续解释:”在部队受处分是很丢人的事。虽然看电影本身没错,但错就错在没有请假。要是让家乡的人知道我们在部队受处分,还以为我们犯了什么大错呢!”
那时,在部队受处分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另一类是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七条(不调戏妇女)。
我们如果受处分,跟这两条边都挨不上,如果硬性解释,那会越描越黑。
战友们顿时炸开了锅。有人紧张得手心冒汗,有人懊悔不已,还有人试图安慰自己:”反正也没人知道。“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决定隐瞒实情。我们还统一口径,说身上的伤是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的。这个借口虽然牵强,但考虑到最近河北连下暴雨,地面湿滑,倒也说得过去。然而,我的心里始终忐忑不安。最让我们担心的是没去看电影的周正文。他可是唯一一个”局外人”,万一他告密怎么办?一位四川籍战友拍着胸脯保证:”我了解周正文,我们一起同过窗、下过乡、现在又一起扛枪,他不是那种人。虽然他入伍动机是想着混两年后能安排个好工作,但人实在得很!”
回到营房后,大家蹑手蹑脚地溜回宿舍,连灯都不敢开。周正文在一旁睡得正香,还梦呓般地问:“你们搞啥(哈)子名堂嘛,几点了还不睡?”听着他均匀的鼾声,我的心里却翻江倒海。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坦白交代吧,可能会受处分,入党提干都泡汤了;隐瞒实情吧,万一被发现,后果可能更严重。我反复权衡着:如果现在主动坦白,或许还能争取宽大处理;要是等事情败露,那可就是罪加一等了。窗外,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就像纪律的目光,时刻注视着我。这一夜,比平时漫长得多......
(未完待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秘密能否守住?周正文会不会真的成为”王连举”(京剧《红灯记》一个人物,叛徒)?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处分?请看[军旅岁月]违反纪律(中))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