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欢聚碧云峡
2005年,距离白雪他们入疆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年。战友们分别以后,最少也十多年没见面了。初夏的一个清晨,白雪接到了一个战友的电话。说阿拉沟发生了大洪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白雪夜不能寐,十分担心哥哥陵墓的安全。于是就联络战友们,很多战友都去不了。只有顾银燕、姚书娟、丁铁军、聂冬青和梅松,能够一起驾车去阿拉沟看看。丁铁军还要带上他的爱人草草。据说,除了上班,不管到那里丁铁军都会带着爱人草草一路同行。
他们先后在乌鲁木齐机场大厅都见了面。都相互凝视良久,情不自禁的热烈握手拥抱,相互嘘寒问暖。聂冬青和丁铁军头上都有了稀疏的白发,大家脸上多少都呈现出了岁月的沧桑。只有跟着丁铁军寸步不离的草草,一副天真一脸笑颜,一成不变的年轻态。
白雪望着草草还搀扶着的丁铁军,丁铁军的腿始终还是有点瘸。他们两个缓缓前行的身影犹如父女散步,窃窃私语又像是情侣。他们两个都有些残疾,但却比正常人更甜蜜些。白雪有些嫉妒,也有些遗憾,说不出的是无限的感叹。自己与老公三观不合,家庭不和,孩子才几岁就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婚。只有一个像弟弟的男友,那就是梅松。只有他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那梅松也是一门心思都在舞蹈上,对恋爱婚姻全无兴趣。有个像姐姐的女人在身边好像很知足的样子。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眨眼功夫,大家都变了。不仅人变了,连山川江河也经不住时间的磨砺。当乘坐着租来的旅行车,一路赶往阿拉沟,当大家看到眼前的山水迁徙,回想着战友们的人生过往 心灵的震撼那是太强烈了。
从大河沿到阿拉沟口看南疆铁路,大家心中交集万千。自它建成之日起,曾经书写过中国铁路的一段传奇。中国的所有铁路之中,论地形变化之丰富,沿线风光之壮丽,非南疆铁路老线莫属。而鱼儿沟至和静这一段铁路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大家都曾经战斗在这个地方,青春和汗水都抛洒在这片土地上。可如今故地重游,面目全非,它已经茅草丛生乱石遍布,苍老凌乱一片萧条。
战友们下车,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上留下了一张合影。大家都很沉思,表情严肃。只有草草笑容灿烂,一路的风景,不管是美丽还是苍凉,她都一如既往的开心欢笑。她还见什么都说好:“好吃,好看,好听,好闻,好甜,好漂亮。”在宾馆,白雪和梅松专门为她跳起了舞蹈。草草高兴得像个孩子,她沉浸在无比的兴奋和幸福中。大家和草草在一起,都想为她表演,感觉世间就没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从进入阿拉沟沟口开始,当看到它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模样,感觉到一切似乎都在梦中。二十年前,战友们那青春青葱的岁月,那火热的军营生活,一幕幕,一桩桩的往事浮现在眼前。清晨,起床号吹响,一队队的战士们走出营房,嘹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整齐有力的脚步声,震撼着架设在阿拉沟河上的小桥。阿拉沟被唤醒了,它睁开了美丽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变化,它也变得年轻而自信。随着军车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所有生活在阿拉沟的铁道兵,每个都在努力工作,不停忙碌着,阿拉沟的水和岸边的红柳也被感染了。它们变得十分动情而欢唱飘舞。星期天,战士们纷纷到邮政局去寄信啊,收信啊,到小卖部买肥皂啊,买牙膏啊,买毛巾啊,到操场打篮球啊,跑步啊。生活的气息,让阿拉沟的石头和小草也充满了人情的味道。随着隧道的开通,大桥在飞架,路基在伸延。工厂、学校、医院都在发展,阿拉沟开始变得一天天现代而时髦。
然而,铁道兵一夜之间突然就走了,全部都离开了。过去的烟火和绿色的人潮,就像是海市蜃楼的幻影,风吹云散,了无踪影。随即学校也关了,工厂被废弃了,这些可怕的变故,是不是让阿拉沟特别失望和悲痛啊?是不是这铁道兵突然的到来,又突然的离去,激怒了阿拉沟的喜怒哀乐的神经啊?就在去年的夏天,它愤怒了,爆发了,它不再沉默了。它变成猛兽,魔鬼,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以每秒550立方的流速,从山顶,从上游,从河谷和滩涂上,无情地倾泻而下。冲毁了河边的道路、树木,桥梁。冲走了部队留下的营房,操场、礼堂。这场大洪水,让阿拉沟彻底改变了面貌,人类的痕迹消失了。阿拉沟在经历了辉煌的二十几个春秋之后,一切回归自然,又重新回到原始,荒芜,沉寂的状态。
车开到师部旧址,再往上就开不动,进不去了。因为山体变形沟水横流,道路堵塞,视线被遮挡,无法前行。这个情况,就像是人生道路突然坍塌,理想被破裂,生命被终结。你有无限的想象也不通,你有再大的能力也无奈。白雪望着这情景,亲眼看到这状况,亲身体验这山河巨变红尘沧桑,不仅要问:那哥哥和烈士们的陵墓还在吗?他们的魂灵还安息吗?是不是这无情的阿拉沟水淹没了你们,还是冲走了你们,让你们变成了孤魂野鬼,浪迹天涯无处安身。你们太可怜了!老天爷太无情,阿拉沟太残酷。白雪想到这里眼泪禁不止夺眶而出,心情变得无限的忧伤。
路走到这里必须回头,思想到这里必须打住。这次活动结束后,可能大家再也无法相约下次的行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阿拉沟的道路才能够开通。不知什么时候大家能再一起来。不过,大家都有收获,人生的目标又有了新的方向。
姚书娟说:“我一定要写一本书,用尽我毕生的精力,记载所有牺牲的铁道兵战士的名字和经历。”
梅松说:“我要创作一个舞蹈,舞动铁道兵的灵魂。”
顾银燕说:“我要编写一个长剧演出,讲述铁道兵的不朽故事。”
白雪和丁铁军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心里想着,待道路通畅,我们一定要去看白成昆。这一次活动,虽然遗憾,但是也给没来的战友们,提供了现场的报道。让大家都知道了阿拉沟的情况。没想到,过了十年战友们再次相聚,把战友的情谊推向最高潮。
白雪从舞蹈学院毕业以后,由于学习成绩突出,留校任教。她为了让梅松进一步的提高,接受舞蹈专业的熏陶,完成业余到专业的质变。就向校长推荐了梅松。校长很支持向民族特色舞者的倾斜,条件特别好的可以特招。但是须邀请校委,校招办,舞蹈专家共同审核。并要多数同意方能破例录取。考核的结果梅松顺利通过,正式成为舞蹈学院的进修生。第二年,学校为了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族舞蹈比赛,让梅松创作了一个节目,一举夺冠捧回金奖。经过不断打拼锤炼,梅松的编导创出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舞院毕业后,先后参加了亚运会,奥运会的编导和一系列的比赛,获奖无数。梅松成为国家一级编导,并特聘为教授。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褒奖。白雪在协助梅松的舞蹈创作中成绩突出,教学成就斐然而提拔为博导。
姚书娟,从那次阿拉沟游回去后,开始实践自己的诺言。她曾经见证了铁道兵官兵,太多的伤痛和牺牲……见过隧道前的铁道兵战士,身穿绽露着棉花的工作服,腰间扎着一根导火索;见过当年的铁道兵烈士墓抔黄土前插着一块木板,毛笔写的碑文模糊不清。在离开部队之后,当铁道兵烈属托她寻找几十年来没有下落的烈士时,她的记忆再次被激活,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她正式开始了追寻铁道兵烈士英灵名录的艰苦工作。经过漫长岁月的奔波和探寻,走遍全国的高山峡谷,平原草地,雪域黄陂,不管是长途跋涉还是病痛的折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不退缩。在她的坚持和铁道兵原领导层的支持帮助下,一部记录铁道兵烈士英灵名录的历史巨著终于呈献。(本书作者的真名为铁道兵11师医院原卫生员林建军)
以刘健,李明林,李光能为代表的铁道兵战友们,在以白斌老首长为首的铁道兵领导们的指挥下,他们长期战斗在国家的铁建,基建事业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做到精益求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他们参加过西藏天路的建设,克服困难,找到一条在冻土层上施工的中国铁路。在高铁和地铁的建设中参与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在国内创造辉煌,还走出国门,创汇夺标,为祖国争光添彩。
在以聂冬青、丁铁军为代表的铁道兵指战员,转业后奔赴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不断彰显了铁道兵不屈不挠,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作风和精神。
2015年,距离铁道兵1975年新兵进入新疆,已经整整过了四十年了。在聂冬青和丁铁军的倡议下,联络四面八方的战友,决定在八一建军节召开一次战友会。地点就选在四川风景优美的集团基地“碧云峡”,这也是国宝熊猫的培育基地。为了开好这次大会,聂冬青和丁铁军专门成立了筹备班子,制定方案,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之际,铁道兵蓉城战友联谊会在碧云霞景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铁道兵老战友欢聚一堂,同庆八一,共叙战友深情。曾经让“锦绣河山织上铁路网”的老前辈们,在这里唱响了铁道兵“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
聂冬青,丁铁军在碧云霞入口处亲自敲锣打鼓,欢迎战友们进入碧云霞,举行了空前热烈的酒会。
首先,原蓉城市副市长老铁道兵肖华致辞,热烈欢迎战友们,光临蓉城碧云峡。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同时也曾经是铁道兵一员的万冠集团董事长聂冬青主持了欢迎酒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旨讲话。聂董事长首先向远道而来的铁道兵战友,表示了热忱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随后深含饱满激情的一番话语,道出了在场老铁道兵共同的心声,赢得了老战友们阵阵掌声。他将酒杯斟满,高高举起,希望大家把酒言欢共叙往昔,让铁建精神薪火相传。
联谊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老兵们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部队中,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镜头中记录了一个个亲切感人的瞬间。联谊会上,老兵们唱起一首首熟悉的军队歌曲,激动得热泪盈眶。当《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旋律响起,更加唤起了战友们的士气,群情激昂,同声合唱起来。掀起了联谊会的高潮,那嘹亮的歌声在会场内外久久回荡。
傍晚,举行了联欢晚会。铁道兵的老文艺兵们,上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丁铁军总经理亲自登台演唱了样板戏“沙家浜”里郭建光阳澄湖上唱段。 曾清光老队长宝刀不老表演了太极拳。张四果没有了搭档朱巧芝,无法表演“夫妻识字”只好表演了他个人的拿手绝活山东快书“阿拉沟川耗子”,白雪和顾银燕,姚书娟和钱英,还有梅松跳起了舞蹈“奶茶献给亲人铁道兵”。李明林战友坚持练习小号几十年,终于在这舞台,独奏了一曲“怀念战友”,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白雪和梅松最后表演了经典舞蹈“白毛女”的北风吹片段。
晚会进入到高潮,丁铁军指挥战友们,再次唱响“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晚宴上,战友们开怀畅饮,气氛热烈。唐政亲自从家乡鼓岭树叶村亲自把特色牛肉带到现场,送到了战友们的餐桌上。有一道菜是孙志伟亲自主厨,大家又闻到了“英国情”的香,尝到了久违的香麻辣味道。
为了给铁道兵战友们留下美好回忆,同时追忆过去的从戎时光,万冠集团特地为每一位老战友,量身定制了全套军装。制作了精美的铁道兵宣传纪念光碟,印制了战友通讯录,赠送给大家。最后,大家带着对军旅岁月的怀念,带着对老战友的牵挂和祝愿,依依不舍相互道别,相约再聚首。
孙志伟给阿拉尔汗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巾,她鬓角的白发沾着晚会的金粉,像撒了把星星。
“八一”是凝聚老战士感情和力量的节日,是铁道兵战士难忘的日子。作为与铁道兵渊源颇深,并且一直坚持做铁道兵精神弘扬者的万冠集团,尽管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但始终坚持发扬铁道兵“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始终传承着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的职责使命。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创造了一年更一年的辉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蒸蒸日上,职工安居乐业,上上下下团结和谐,正在向新的高度迈进!“万冠”集团也将永远保持铁道兵“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风骨,永葆光荣传统,勇往直前!(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