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史话 | 铁道兵大院的前世今生(二)



 

音频





 

  中央领导对抢建黎湛、鹰厦铁路十分重视,给予许多重要指示。图为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右)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工作。
 

  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有两条铁路干线不是用“建设”“修建”作定语,而是用“抢建”来表现其时间之紧迫、任务之重要。这两项工程就是黎湛、鹰厦铁路。

  当时的背景是:打破海上封锁,巩固东南海防,发展沿海经济,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周恩来说:打破美国封锁台湾海峡问题,要靠“二王”——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王震率十万大军抢建鹰厦铁路。毛泽东命令: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



 

  1954年8月,征尘未洗的铁道兵部队从祖国各地,日夜兼程开赴黎湛线工地。铁道兵领导机关由北京移驻广西贵县就近指挥。
 

  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的“最可爱的人”——铁道兵,征尘未洗,便风尘仆仆进军两个铁路主战场。为了靠前指挥,提高效率,铁道兵机关也随同大部队一起,驻扎在施工前沿。

  1954年8月上旬,兵马未动,“机关”先行。“铁道兵大院”——铁道兵领导机关由北京移驻广西贵县,抢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做开工前的准备:在起点站广西黎塘设接待站,进行文艺演出,宣传鼓动,解决食宿,引导部队进入工地……

  这就是当年铁道兵机关作风!



 

  抢建黎湛铁路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 工地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
 

  十几天后,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指战员,开始向黎湛铁路沿线开拔。

  黎湛铁路纵贯桂粤两省区,北起湘桂线的黎塘站,经贵县(今贵港市)、玉林、陆川、河唇、廉江、遂溪,到达南方重要港口——湛江。全长315.6公里。1954年9月25日开工,先后投入一师、二师、四师、六师、十师、十一师及独立桥梁团施工。1955年7月1日通车。



 

  1955年5月19日,黎湛铁路提前6个月全线铺通,7月1日正式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奇迹。人们称之为“ 革命的速度”, 铁道兵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1955年5月下旬,黎湛铁路通车前一个月,铁道兵机关来不及参加通车庆典,由广西贵县移师福建南平,指挥抢建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鹰潭,经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部署8个师和一个独立桥梁团,由北向南依次为:三师、七师、五师、二师、十师、一师、十一师、六师、独立桥梁团。工程1955年2月开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岛,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车的目标。



 

  铁道兵司令员王震(手指前方者)和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在鹰厦线工地研究线路走向。
 

  铁道兵机关在南平黄金山上,指挥大兵团抢建鹰厦铁路。当时的战斗、学习、生活,是怎样的情景?老司令员王震在回忆文章《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中,有比较详尽的记录。这里摘登其中一部分——

  在抢建黎湛、鹰厦两线工程中,兵部领导机关毅然由北京搬到工地,先驻广西贵县,后驻福建南平的黄金山。这对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锻炼和考验。开始有的同志说,全军各军兵种机关都在北京,唯独铁道兵搬到小山沟里,是不是降低了地位?我说:不低啊,论地位黄金山位置高的很啊!兵部搬到工地,指挥靠前,使领导与机关比较接近群众,接近实际。

  在黄金山上,可以听到工地开山的炮声,机器的轰鸣,下去了解情况很容易,下面上来反映问题也方便。而且,铁路施工的设计院、基建分局、建设银行、支前办公室等都住在黄金山上,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减少了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两条铁路抢建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兵部定期在山上召开电话会议,直接向部队布置任务,检查进度,同设计、基建部门协调工作,解决问题。有时电话会议一直开到连,使每个指战员都了解当前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分享建设的忧虑和喜悦。

  修建东南沿海铁路的日日夜夜,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铁道兵全体指战员满怀着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精神,朝气蓬勃,上下一致,一股劲,一条心,不怕困难,不辞艰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圆满完成任务,不愧是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梅梓祥/文 刘强/播讲 刘皓/剪辑 摘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