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 原创】孙剑明的故事

 

 

 

        孙剑明是牺牲在成昆铁路建设中的一名铁道兵战士,近些年,他的故事一直被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所关注。

        我最早知道他的名字,是十几年以前,西南财经大学段海燕战友在与我等人共同编辑《铁道兵不了情》一书时,段海燕谈到她的舅舅孙剑明。

        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其中有铁道兵战士回忆孙剑明。

        北京卫视大型纪录片《 我爱您·中国》第五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介绍三线建设,孙剑明的二哥和小妹妹讲述孙建明牺牲的往事。

        2017年清明节,中央电视台祭奠、缅怀先烈,孙剑明的二哥及战友王玉岐在节目中追思孙剑明。

        202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莽莽成昆出大山》,报道三代人建设、守护成昆铁路、再筑新成昆的事迹,孙剑明及家人受到称赞。

        上个月,我公众号推介歌曲《我的歌声遍天涯》,我请词作者吴克鲁发照片配文章,他发给我多张孙剑明的照片,并发一篇追忆孙剑明的文章。

        网络媒体,有关孙剑明的文章也不少。

        我将历年积攒的资料、照片,编发成文,以纪念平凡而又优秀的铁道兵英烈孙剑明。

        孙剑明1949年岀生,若活着今年74岁。

        他岀生于成都市,兄妹6人,他是兄弟中的老小,父亲孙传学是老红军,曾任西康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

        1968年,铁道兵在成都征兵,修建成昆铁路,孙剑明与一批热血青年报名参军。那个年代没有“我爸是李刚”的不良风气。孙剑明是干部子弟,并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像许多工农子弟一样被分配到施工连队——铁道兵五师二十五团五营二十二连,任务是开掘隧道。他当兵仅2年,便入了党,当上副班长,评为团标兵,出席师代表大会。这几个“头衔”的获取,需要付出比一般战士更多的血汗,大至施工中艰难险重的活抢在先、干在前,小至8小时以外班里、连队的大小义务劳动,比如打水扫地之类,一定做的很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那个年代的口号。打隧道,是铁路施工中最危险的工作。孙剑明耳闻目睹战友的伤亡,也有牺牲的准备,他将不常用的个人用品,让到部队探望他的二哥带回老家保存。成昆铁路1096公里,两千多名建设者捐躯,其中铁道兵占大部分,孙剑明是其中之一。

        1970年4月17日,成昆铁路渡口支线九道拐隧道鏖战急。为了成昆铁路“七一”通车,连队加班加点突击施工。这天孙剑明已经带了一个班组,本来不该再上班进隧道,但因隧道石质不好,头几天有两名战友被落石砸伤,又没有人带这一班组,他毅然带着战士再次进入隧道。制立模板时,发生了大塌方,年仅21岁的孙剑明和另两名战友被砸在巨石下,鲜血一起流淌,壮烈牺牲。两个月后,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孙剑明牺牲之前,他所在的部队已奉命准备赴京参加北京地铁一号线建设。他对战友们说:“等成昆线建成了,我还要去北京修地铁,去非洲修铁路……”

        为处理孙剑明的后事,部队干部探望孙剑明的父亲孙传学和母亲苏磊。历经战火,见惯流血牺牲的老红军孙传学,以手蒙面许久,最后强忍悲痛说:“当兵就要有牺牲的准备……”三八式老干部苏磊强忍眼泪,深夜蒙着被子痛哭……

        第二天,孙传学和苏磊夫妇决定,将孙剑明的两个哥哥送到铁道兵部队——烈士生前所在的连队,继续建设铁路。

        修建北京地铁是孙剑明生前的愿望,两个哥哥双双随连队编入铁道兵十二师五十六团,参加北京地铁的修建。

        “父母革命儿接班,主席思想代代传。”这是孙剑明两个哥哥参军时,全家合影照片上印着的誓言,表现了那个年代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后来,老革命孙传学对外孙女段海燕说:“咱们家第三代当兵的就是你了。”于是,16岁的海燕又到铁道兵五师特务连当了一名通信兵。

        根红苗壮,一家三代从军。孙剑明的兄妹和亲人一直以他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做人低调,不事张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段海燕由连队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师政治部宣传干事,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转业到西南财经大学后,曾任该校外语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外语培训中心主任,先后荣获成都市“先进党务工作者”、四川省社科联“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主编出版了《铁道兵不了情》《苦乐年华——铁道兵女兵风采录》等图书。

        孙剑明安葬在攀枝花同德烈士陵园,被铁道兵战友及亲人缅怀。

        孙剑明的母亲一直将孙剑明入伍前与家人合影的照片放在枕边。

        孙剑明的兄妹们和段海燕很多次到攀枝花市同德烈士陵园祭奠烈士们。

        孙剑明二哥携带他的家书、遗物乘坐北京地铁,让弟弟看看他生前梦想的北京地铁。

        吴克鲁与孙剑明同时由成都入伍,在一个部队施工,后来担任新华社记者,他在一篇文章中追忆孙剑明:

记得那天我在团部卫生队,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突然直接冲进院子,车上两名成都兵,一边跳车一边喊:孙剑明不好了!孙剑明不好了!

        我头“嗡”的一下,上前将卡车后厢板打开,三名战士仰卧,一动不动,细看,其中一个正是孙剑明。他面部没有血色、伤口明显,往车下抬时已没有任何反应。我们几个成都兵为他入殓,给他穿上新军装,将被子盖在他的遗体上,护送棺木到同德烈士陵园安葬……

        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年,我后来也见过众多中越边境作战牺牲的干部战士,但孙剑明是我最熟悉的一位,也是激励我前进的一个榜样。

        这是一名铁道兵战士的故事,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折射的是那个年代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家国情怀。中国有无数个像孙剑明及其家庭那样忠诚国家、无私奉献的人,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基石。

        孙剑明及家庭照片、资料:
 

孙剑明烈士墓碑
 

1961年合影照片:前排左起:孙剑平、孙剑英、段海燕;后排左起:孙剑锐、孙剑光、孙剑明。
 

孙剑明入伍前与家人合影。前排由左至右:苏磊(孙剑明的母亲), 孙剑明, 孙传学(孙剑明的父亲);
后排由左至右: 孙剑英、孙剑锐、孙剑光、孙剑萍

 

孙剑明牺牲,两个哥哥入伍与家人合影。
前排由左至右:苏磊(孙剑明的母亲) 孙剑光、孙传学(孙剑明的父亲);
后排由左至右:孙剑萍、段海燕的母亲、孙剑英。

 

成昆铁路战友合影,前排右一为孙剑明烈士,后排右二为吴克鲁。
 

孙剑明射击照片。
 

孙剑明在成昆铁路隧道口留影。
 

孙剑明(蹲者))和战友们合影。
 

孙剑明安葬于攀枝花市同德烈士陵园。
 

1974年春节,铁道兵五师离开攀枝花,孙剑锐、孙剑萍、段海燕到同德烈r陵园为孙剑明扫墓。
 

孙剑光为孙剑明扫墓。
 

段海燕为孙剑明扫墓。
 

2010年7月,成昆铁路通车40周年,孙剑锐夫妇到攀枝花祭扫烈士墓
 

孙剑锐在北京卫视《我爱你·中国》讲述孙剑明的故事。
 

《人民日报》长篇通讯介绍孙剑明的事迹。




 

照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