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律
咏 就 业
张 玉 林
百万学子出黉门,
就业潮头历苦辛。
AI迭代催行业,
政策统筹惠众民。
岗随技变勤轮换,
训逐新职广布臻。
莫愁前路多歧路,
新业花开处处春。
2025年10月28日
就业排名
变化,之一:就业
(散文)
张 玉 林
六月的风裹挟着栀子花香,也卷着千万张年轻的简历,飘向城市的各个角落。2025年的高校毕业季,一个数字格外醒目——1200万,这是首次突破千万级的毕业生总量,就业市场的天平,似乎一开始就偏向了“存量竞争”的一侧。但当年轻人带着忐忑投递简历时,却发现这场就业浪潮里,藏着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新航向。
2025届毕业典礼

人工智能的触角早已延伸到各行各业,写字楼里的智能办公系统、工厂里的无人生产线、云端的智能客服矩阵,一度让“机器取代人工”的讨论成为焦点。有人担心传统岗位被压缩,有人迷茫于自身技能与新技术的脱节,年轻的脸庞上,除了毕业的喜悦,更添了几分对未来的彷徨。但这场技术变革并非单向的“替代”,而是一场由政府统筹引领的“重塑”。
ai人工智能的原理

政策的暖风及时吹进了就业市场。政府牵头搭建起新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桥梁,一边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合理应用,一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让“岗位轮换”不再是少数企业的尝试,而是成为产业转型中的常态。传统制造业的工人,通过岗位轮换接触智能设备运维;行政岗位的从业者,在轮换中掌握数据分析技能;就连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也能通过定向轮换机制,在不同岗位上找到自己与新技术的契合点。
为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

更让人安心的是遍布城乡的“新职业培训课堂”。社区服务中心里,直播电商运营课程座无虚席;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训基地,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的培训如火如荼;线上云课堂里,从智能驾驶运维到绿色能源管理,各类课程随时可学。政府扩大了新职业培训的覆盖面,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劳动者都能找到“充电站”,那些曾因技术迭代而焦虑的人,在培训中重拾底气,年轻人也在多元课程里拓宽了就业视野。
南山"整理收纳师"公益培训

新的就业机会,就在这场统筹与转型中悄然生长。人工智能催生了智能算法优化师、虚拟场景搭建师等全新职业;政府推动的“新技术+传统产业”融合,让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工业机器人调试员等岗位供不应求;甚至社区里的智慧养老服务、乡村的数字文旅项目,都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和转型劳动者。1200万毕业生不再只盯着“铁饭碗”,他们中有人加入了AI创业团队,有人成为乡村数字振兴的实践者,有人在职业培训后转身投入新兴赛道,就业市场不再是“独木桥”,而是一片枝繁叶茂的“生态林”。
智慧水乡见证,互联网改变世界

风过林梢,年轻的身影与智能设备并肩,转型的脚步与政策指引同向。2025年的就业之变,从来不是技术与人力的对立,而是政府统筹下的双向奔赴——新技术打开了产业新空间,培训与轮换筑牢了就业新基石,而千万劳动者,尤其是满怀憧憬的高校毕业生,在这场变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长坐标,让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响,每一个梦想都有落点。
编辑: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