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家庄铁道大学铁道兵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教授徐长山
《铁道兵的悲壮与铁道兵精神》——(在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2025年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北京 2025年10月)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解放战争时期才有雏形,开始是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只服务于某一战区,后升格为独立的为全国各个战区服务的铁道兵团;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铁道兵团入朝作战,作为志愿军后勤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直到1953年,才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在保护、抢修铁路运输线,从而保障战争胜利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和解放军其他各军兵种一样,也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和平建设时期,由于铁道兵承担了最为繁重和艰的铁路建设任务,因而是作出最多牺牲的一个兵种,是为国家建设直接作出最多贡献的一个兵种。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是光荣的,也是悲壮的。铁道兵光荣与悲壮的源泉是铁道兵精神。
一、铁道兵的悲壮
(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
悲壮的一个表现是就是勇于担当,挑战那些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往往是对极限的挑战,需要具有类似"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力量。

/图为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在抢修被美军飞机炸毁的铁路/
在朝鲜战场,面对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的"绞杀战",而我们没有空中保护优势的条件下,要保证铁路畅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铁道兵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硬是用血肉之躯筑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战争前线所需的兵员、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的供给。彭德怀不无感慨地说过:"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这是对包括铁道兵在内的后勤保障功绩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1955年开建,1957年建成的鹰厦铁路,是铁道兵承建的第一条跨省铁路大动脉。这条铁路不仅有促进经济建设的意义,而且具有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备意义。其艰巨性在于,不仅要跨越崇山峻岭,还要跨越海峡,因而有所谓"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加之当时我们没有什么像样的机械设备,主要靠人力,可见其挑战性之大。正因此,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铁道兵。以王震为司令员的铁道兵不仅勇敢地承担了这个重担,而且出色地完成了这个光荣任务。
上世纪60年代国家要修建大兴安岭森林铁路,据说地方的筑路大军曾三进三出未能开建。因为那里是林海雪原,冰天雪地,气候恶劣,冬天可达零下五十度,夏天蚊蝇肆虐。但是,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铁道兵以后,铁道兵战士迎难而上,冒着冬季的极端严寒和夏季蚊虫叮咬,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解放军报曾发表过一篇纪实通讯《战士的心中永远是春天》,生动地讲述了铁道兵战士在极端严寒条件下修建森林铁路的故事。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战斗在成昆线上/
同样是60年代先后开建的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其极端的地理和地质环境,艰险程度超乎想象,如高山峡谷、河流众多、地震带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面对空前的工程技术挑战,我们的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险,胜利完成了在"筑路禁区"的建设任务。这两条西南大动脉,作为三线建设的"先行官",铁道兵为国家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开建青藏铁路,最早也是交给了铁道兵。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特别是冻土难题,要在这里修建铁路,更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但是在铁道兵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西宁到格尔木,青藏铁路最早的这一段,就是在铁道兵手里完成的;从格尔木到拉萨,青藏铁路更长一段的接续修建任务,则是在脱了军装的铁道兵﹣﹣中国铁建队伍手中最终完成的。
同样是70年代开建的南疆铁路,和青藏铁路一样艰险。如果说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是穿越"地质博物馆",那么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的特点则是穿越我国顶尖的山脉,前者是穿越昆仑山,后者是穿越天山,堪称"地理屏障的突破",南疆铁路还要跨越茫茫戈壁沙漠,所以修建南疆铁路也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吐鲁番至库尔勒)是铁道兵完成的,而南疆铁路第二期工程(从库尔勒至喀什),也是在脱了军装的铁道兵﹣﹣中国铁建队伍手中最终完成的。
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以及前述的大兴安岭森林铁路,是国家开发边疆的战略举措,其经济意义、战备意义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此,铁道兵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承担的任务都是最为艰巨、充满挑战的。面对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铁道兵战士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书写出一个又一个铁路抢修和铁路建设的奇迹,涌现出"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等无数挑战极限的英雄战士。
(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悲壮
悲壮的再一个表现是忘我的牺牲精神,为崇高的事业奉献一切,包括生命。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战士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行动,诠释了这种悲壮。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铁道兵以血肉之躯筑就的奇迹,是铁道兵以巨大牺牲为代价,保障了战争的胜利。铁道兵某连在76个昼夜中,顶着26次大轰炸,全连伤亡99人,仅剩40人仍坚持完成抢修任务。战士袁孝文双腿被炸断后,血爬300米设置警示,最终壮烈牺牲。像这样的铁道兵集体和个人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铁道兵战士1136人,与铁道兵相互配合的铁路职工牺牲574人。
上世纪60年代修建大兴安岭森林铁路,铁道兵战士爬冰卧雪,也作出了很大牺牲,有300余名官兵英勇殉职。
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由于地质复杂,因而桥隧相连的艰险,付出的牺牲也很大。成昆铁路平均1000米就有一人牺牲,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总共有2100名铁道兵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襄渝铁路建设,牺牲的铁道兵官兵1501人,学兵119人,还有未统计出的牺牲民工和民兵。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成,铁道兵也作出了很大牺牲,仅铁道兵十师就有204名战士长眠在风雪高原上。特别是在关角隧道开凿中,因条件艰险,隧道每掘进80米就有1名战士牺牲。这些牺牲的战士,许多都非常年轻,如赵永福、贺二斤等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老铁道兵张生林回忆说"最难的时候两三天就要开一次追悼会。"
南疆铁路同青藏铁路一样艰险,为此而牺牲的铁道兵有268人。南疆铁路的咽喉工程,全长6152米的奎先隧道,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冰达坂上,高原缺氧,环境十分恶劣。仅在这个隧道修建中,就有45名战士牺牲,平均掘进125米就要牺牲一位战友。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牺牲的官兵就有8314人,负伤59234人。
可以说,铁道兵承建的每一条铁路都是铁道兵战士的生命筑就,都是一曲可歌可泣
的悲壮赞歌。
(三)"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悲壮
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牺牲的铁道兵战士,他们的忠魂大都埋在了异国他乡、铁路沿线。在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在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埋有毛岸英等近20万志愿军英雄的遗骨,其中包括1000多牺牲在朝鲜战场的铁道兵战士。为新中国铁路建设而牺牲的铁道兵战士则是埋在了铁路沿线,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分布在铁道兵曾经战斗过的铁路线上。例如:
鹰厦铁路修建过程中牺牲的铁道兵战士有散葬和集中葬两种形式,集中葬的如永安烈士陵园,散葬的如龙均爵烈士陵园、漳州郭坑烈士陵园。
为修建大兴安岭森林铁路而牺牲的300多名铁道兵战士,大都埋葬在这条铁路沿线上,如加格达奇北山烈士陵园、松山区烈士陵园。后来,还建有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
成昆铁路沿线有22座铁道兵烈士陵园,如黄瓜山烈士陵园、羊街(中坝)烈士陵园、永仁县烈士陵园、甸尾烈士陵园。后来还建了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碑身镌刻着2100名烈士的姓名。竖立在乐山轸溪火车站内的徐文科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这位23岁战士而建,是唯一修在火车站内的陵园纪念碑。
襄渝铁路线上建了更多的铁道兵烈士陵园,用于安葬1500多名献身于襄渝铁路建设的铁道兵战士,如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紫阳县东山烈士陵园、安康烈士陵园、百河烈士陵园、镇巴县烈士公墓、达州烈士陵园、万源烈士陵园、清平镇烈士陵园。
为纪念青藏铁路建设中牺牲的200多名铁道兵战士,在青海建有乌兰县烈士陵园、天峻县烈士陵园、刚察县烈士陵园。
在南疆铁路线上建有和静县烈士陵园,在这里长眠着数百名铁道兵战士和筑路工人的英灵。当时流行的由不知名诗人写下的"碧血洒天山,为国筑通途;骨灰随风去,精神励后人",是对南疆铁路建设中无私奉献的铁道兵战士的真实写照。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悲壮,在志在四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铁道兵战士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二、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的悲壮源于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永远的丰碑/
(一)什么是铁道兵精神
毛泽东主席为铁道兵的题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叶剑英元帅对铁道兵的赋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沐雨栉风,风餐露宿,铁道兵前无困难",周恩来总理喜欢并亲自指挥铁道兵战士演唱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都诠释了铁道兵精神。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熔炉煅造出来,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优秀品质的革命精神,其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精益求精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生动地体现在铁道兵身上。"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铁道兵不仅在战争时期作出了巨大牺牲,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在各军兵种中,铁道兵可能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一个兵种。
铁道兵由于承担着国家铁路建设的重任,必须转战南北,驰骋东西,哪里需要修铁路就到哪里去,不可能固定在某个地方。"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香",《铁道兵志在四方》的这些歌词,就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写照。来自五湖四海的铁道兵战士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锦绣河山织上那铁路网",南征北战,艰苦奋斗,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力量。
承担既繁重又艰险的铁路建设任务,又是在技术力量不足,机械手段缺乏,主要靠人工的条件下,铁道兵战士牢记毛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教导,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设计、施工、维护的各个环节上一丝不苟。正是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加上艰苦奋斗精神,使铁道兵手里建起的一条条铁路都能保质保量,没有伪劣的"豆腐渣工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二)铁道兵精神的形成
铁道兵精神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粹炼于抗美援朝的腥风血雨中,成型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中。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铁道纵队后扩展为铁道兵团,在解放战争中承担起保路护路修路的重任,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使各个战场的交通线畅行无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汗马功劳。铁道兵精神开始萌芽。
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一支铁道兵团,先后有11万铁道兵战士入朝作战。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铁道兵以血肉之躯筑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志愿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最终打败美帝野心狼。铁道兵精神得到升华。
铁道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后,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据统计,铁道兵承建了52条铁路干支线的修建任务,建成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同期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从鹰厦铁路到大兴安岭森林铁路,到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青藏铁路、南疆铁路……,铁道兵啃最难啃的骨头,担最难完成的任务,以青春、生命和汗水,建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铁道兵精神最终成型。
铁道兵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光荣历史中形成的。
(三)铁道兵精神的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铁道兵精神的源泉。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所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铁道兵身上都得到生动体现。
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走出来的铁道兵,始终坚持"听党指挥"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所有这些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品质,革命文化传统,也都在铁道兵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铁道兵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成长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精益求精的铁道兵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浇灌出来的一朵灿烂的红色文化之花。毛泽东思想是铁道兵精神的直接源泉。
例如,铁道兵的"三荣思想",即劳动光荣、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是铁道兵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旗帜,是铁道兵精神的具体体现。无疑,"三荣思想"内涵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因子,是铁道兵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总结出的体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革命思想。

/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 铁道兵雕像/
(四)铁道兵精神的意义
铁道兵精神是铁道兵强大战斗力的思想源泉。正是在铁道兵精神鼓舞下,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直到社会主义建设,铁道兵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为党、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绩。
铁道兵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中国铁建的前身就是铁道兵,从总公司到下属的各工程局,坚持军魂永驻、铁色不变、初心不改,这是对铁道兵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正因如此,脱了军装的中国铁建人,仍然是我国基建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广大复员转业的铁道兵官兵,不管能力大小都能发光发热,不管干什么都能尽心尽力,在不同的战线上建功立业,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保持了人民解放军的本色,铁道兵精神深深烙印在他们身上。
铁道兵精神产生了广泛影响。铁道兵几十年的出色表现和卓越功绩,一批又一批铁道兵官兵转业复员到祖国各条战线后的铁色不变,中国铁建兵改工后仍然高擎铁道兵旗帜,这一切就把铁道兵精神传遍了四面八方,产生全国性影响。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铁道兵精神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员,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且可以丰富中国精神的内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铁道兵精神不会因铁道兵撤销而消失,而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右)同著名编剧韩志晨合影/
作者徐长山简介:
徐长山,男,汉族,1950年出生,辽宁辽阳人。1968年入伍,铁道兵第六师二十七团战士、书记、干事,参加过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建设。1977年后先后就读于长沙铁道兵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1978年调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工作,除短暂担任学员队副政治教导员,直至兵改工后的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退休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退休后先后到南昌工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兼职教学督导。出版著作十部,代表作有《工程十论》《工程精神论纲》《工匠精神论纲》,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三十余篇,其中C刊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三项。著作、论文和讲课获奖省级三项,市厅级八项。近些年在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同时发表论文、随笔八篇:毛泽东的哲学智慧、中国上古神话的哲学意蕴、读《毛泽东诗词》笔记三篇、河北美术学院九题、伟人之哲学辩、从时空坐标看河北、威海三题、山西归来话感想
编辑:周健(老粥)
后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