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国他乡并肩战
1965年11月20日,当我还是母亲腹中的胎儿时,铁道兵13师组建的援越抗美六支队三十三大队,从云南河口登上南去的列车,秘密开往越南执行援建任务。我父亲武作富(29岁)和王运叔叔(23岁)是铁13师61团10连的战友,他们星夜离别祖国,服从党和国家的命令保守秘密,每位战士的血型早已标注在自己的服装和腰带上,躺在前进的米轨闷罐车里他们无言又无眠。
在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们肩负着“五个伟大”的光荣使命,血洒黄连山,鏖战奠边府,在越南那块硝烟弥漫、弹坑遍野的土地上,在高山丛林中,在悬崖峭壁下,都留下了他们的青春、汗水和鲜血。因为表现突出,我父亲被提拔为10连指导员,王运叔叔担任15班班长。
1968年,10连配合62团在奠边府抢修12号公路时,因完成任务出色,无任何安全事故,被评为“四好连队”。1968年4月,王运叔叔退伍离开越南,回到湖北武汉工作,而我父亲还在越南执行任务,从此两位生死与共的战友分别已半个世纪。
二、征文牵出战友情
2020年5月,王运叔叔在铁道兵战友网上,看见了我写父亲的文章后,通过郑建平老师联系上了我,于是我父亲便接到了来自武汉的王运、罗重德、杨顺国、李家福等几位叔叔的问候电话,当失联半个世纪的越战老友知道相互还健在时,内心都是莫大的喜悦和欣慰。
我先后加了王运叔叔和李家玉叔叔的微信,从他们撰写的文章中,才了解到父亲当年在援越抗美战争中都经历了什么。原来我家保存的老照片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慈祥的父亲很少给我们讲述越战中那些血腥的场面,期望让它们永远烂在自己的腹中。
虽然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使我嚎啕大哭过,但在【纪念援越抗美55周年】的征文活动中,我抱着对历史的尊重和神圣使命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借鉴李家玉叔叔写的《真情慰忠魂》文中介绍,又将父亲珍藏52年的烈士陵园老照片用上,写出了封土烈士陵园的修建过程。
定稿之前我请父亲、李家玉叔叔和王运叔叔审核,他们都予以充分肯定,最终这篇文章获得了三等奖。然而,荣誉是属于战争亲历者的,我只是铁道兵精神和铁道兵历史文化的义务传播者而已。
三、五十年后喜重逢
2020年9月19日,78岁高龄的王运叔叔携夫人程阿姨,千里迢迢来四川德阳看望我父母亲,使我们全家人非常感动!在纪念援越抗美战争55周年之际,在新冠病毒肆无忌惮又多灾多难的鼠年里,活着能见战友一面,是上天恩赐的机会,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我准备家宴招待贵宾,父亲和弟媳去德阳火车站迎接老战友的到来。
上午十点过,从成都东站开往德阳的“和谐号”列车准时到站,当王叔叔和程阿姨出现在30米远的出站口时,我父亲和弟媳根据我提供的照片一眼就认出来了。王叔叔和程阿姨摘下口罩,满面笑容挥着手向我父亲走来,我父亲嘿嘿笑着,王叔叔在两米外就伸出了右手,在我弟媳喊着叔叔阿姨的同时,一对战友的手已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说着问候的话语,感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四目相对中也许脑海里闪现出了52年前对方的模样,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
等车到家时,我从厨房跑去开门,王叔叔精神抖擞地跨进家门,与我来个同志般的握手并对我说,终于见到铁二代才女武述兰同志了。我与初次见面的程阿姨,来了个热情的拥抱。王叔叔身材挺拔,儒雅风趣,程阿姨气质高雅笑容慈祥。我给父辈们拍完合影后,继续演奏厨房交响乐。
我做的家宴开席了,大家共同举杯,祝贺分别半个世纪的越战老友在德阳重逢。午餐过半,王叔叔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他那铿锵有力的歌声感染着大家,全桌人手掌打着节拍合唱起来,使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三星堆旁话沧桑
王叔叔1963年高中毕业于湖北武汉第一中学校,爱好摄影、唱歌和写作,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午饭后我家便安排去广汉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博物馆分两个场馆,综合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馆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
青铜器馆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
五、重装之都观夜景
晚饭后我陪王叔叔和程阿姨来到德阳旌湖边,晚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高楼大厦披着闪亮的外衣,穿城而过的绵远河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得波光粼粼、五彩斑斓。德阳这座建市才37周年,拥有62万常住人口的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之都,在王叔叔的手机里,定格出夜幕下最美丽的画面。
六、继光馆里敬英雄
20号上午,我家陪王叔叔和程阿姨,来到我们的故乡中江县,参观位于城东魁山脚下的黄继光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跨进纪念馆大门,迎面是层层递升的3层平台,拔地15米的高层平台上挺立着黄继光勇猛扑向敌人机枪口一刹那间的雕塑,它把伟大战士瞬间的英姿雕凿成了永恒的纪念。塑像映衬于苍崖翠嶂之中,象征着烈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塑像两侧分别镶嵌着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的模型。塑像后宽大的石岩照壁上镌刻着中朝友好协会会长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凯歌百代”。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是黄继光烈士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凝铸,也是千万人敬仰英雄的心声。像座下宽35米、高9米的山岩石墙上凿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7个雄浑苍健的大字,与英雄塑像交相辉映。
陈列展览区由5个陈列室组成,通过500余件实物、图片、组画和模型展出黄继光烈士的生平、英雄事迹、遗物、朝鲜赠送的礼品、金日成主席的题词和中国党政机关及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黄继光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特级英雄的光辉历程,歌颂他胸怀全局、奋不顾身的大无畏气概,展示他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是继光馆的副馆长,他当过空降兵,曾经和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少将会面。黄拥军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援越抗美老战士,并在黄继光雕像前手挽手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代表着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两场战争中,优秀的中华儿女在祖国危难之时,响应党和国家的征召,肩负民族的重任,慷慨奔赴战场,历经艰险,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用他们的青春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钢铁长城!他们是人民的卫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七、媒体采访表心愿
在馆内偶遇一家自媒体,他们想录制一期国庆节专题节目。三位小帅哥兴奋地釆访了两位援越抗美老战士,请他们谈谈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对祖国生日的祝福。
最后,他们还请王叔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
八、车迷接待铁道兵
21号上午,陈勇老师亲自开车接我和王叔叔程阿姨,到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的石刻艺术墙参观。陈老师是中国九三学社社员;曾任中国援外专家组英语翻译,德阳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因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出访了40多个国家;业余爱好中英文写作,曾有多篇作品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德阳市政府接待外宾时一般请陈老师陪同翻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德阳就是他翻译的。
陈老师与我家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他有一个远房的舅舅也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还有一个舅舅曾担任贵阳铁路局的领导职务,因此他对铁道兵有种特殊的情怀,同时还是一位“超级火车迷”。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黄继光纪念馆、德阳石刻艺术墙都有陈老师的翻译作品。当陈老师知道王叔叔要来德阳时,就主动提出星期一有空要陪王叔叔游玩一天。
九、艺术墙下望巴蜀
德阳石刻艺术墙全长1080多米,通高7米,最高点30米(位于《中华魂》二号厅主雕),由一期工程《东方魂》和二期工程《中华魂》组成,一期工程包括牛门、生命之歌、艺术长廊、智慧之光、十二生肖柱,二期工程由中华魂系列雕塑建筑综合体景观组成。与艺术墙融为一体的是墙对面的草坪、园林景区及景色秀丽的上旌湖。
德阳石刻艺术墙不仅受到国内参观者的赞美,也得到了国外朋友们的高度评价。国内来参观的游客,看了后无不感到吃惊,赞叹石刻艺术墙是:“艺术宫殿,千古一绝”、“雄中雅健,巧夺天工”、“国之瑰宝”、“东方创举”。外国朋友则称它是天下的艺术奇观,是一个庞大的石头帝国。
陈老师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在讲解景点时,他看着自己翻译的碑文,总是娓娓道来,古今中外的话题滔滔不绝。
石刻艺术墙东大门的外面,就是旌湖观景台。
每年10月底,从中国西北、东北以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甚至北冰洋飞来的候鸟,会来到德阳过冬。此时,不少的德阳市民就会买来面包、蛋糕、馒头等食物来招待远方来的“老朋友”。德阳每年会吸引深圳、上海、哈尔滨、秦皇岛等地的观鸟爱好者前来拍摄,旌湖曾入选四川10大观鸟胜地之一。
十、“毛泽东号”亮咱心
在吃午饭之前,陈老师将他收藏的宝贝“毛泽东号”火车头,展示给王叔叔和程阿姨看,“超级火车迷”将他收藏的乐趣分享给我们。
这台蒸汽机模型是日本制造的,价值不菲,每一个零部件都精工制作,生动逼真。火车头放在轨道上,可通过数码指令控制运行,能作鸣笛、亮灯、挂钩、前进倒退、转道岔、刹车等动作;其煤水车装的是真实的煤炭,而且还做出了装满水的效果。
鲜艳的红色大车轮是我们儿时对火车的记忆,轰轰隆隆向前的长长列车把我们带到梦想的远方。
十一、依依惜别老战友
午饭后,陈老师开车带我们绕城转了一圈,让王叔叔和程阿姨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市区的景观。从家中接上我父亲后,便送他们去德阳火车站,跨越半个世纪的越战老友,结束了在德阳的三天聚会活动。“和谐号”动车见证了52年后的重逢,广汉三星堆见证了第一天,黄继光雕像见证了第二天,德阳石刻艺术墙见证了第三天。
相识缘于铁道兵,援越抗美同乘一列小火车出国门,52年后的重逢在火车站。铁路对两位铁道兵战士有着特殊的含义,铁路铸就了老前辈钢铁般的意志,而铁道兵精神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衷心祝愿两位铁道兵战士像铁路钢轨一样坚强牢固、健康长寿!感谢你们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
十二、岁月静好迎双节
50年前的1970年国庆节,我父亲代表铁13师61团13连去北京出席代表大会,父亲所在的连队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四好连队”的光荣称号,这是铁道兵的最高荣誉。50年后的今天,我父亲能愉快地和战友团聚,与英雄黄继光的侄子同庆祖国71岁生日,我感到很欣慰!
在国庆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向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军人,向驻守在祖国边疆的三军将士,向维护社会安定的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们负重前行!你们辛苦了!祝福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大家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2020.9.28于德阳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