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那年,回家陪娘过年 



 

那年,回家陪娘过年 
 

  
 

       年渐渐来临,每当过年,我都会想起与爸爸妈妈在一起“过年”的快乐时光。

  1990年春节父母在家门前合影

  记得,那是2015年的春节前,已进入腊月门,离春节的时间越来越近,回家看娘的心情越来越浓。到了腊月二十五日晚,我毅然踏上了南下的K1136次旅客列车,奔向回家的路。

  一路上,火车在不停的飞跑着,我的心在深深地思念着。30多个小时漫长的跋涉,我终于在腊月二十七日中午回到了玉林,老远就看见我那亲爱的老娘,站在家门口向我来的方向张望着,见老娘又添了许多白发,我特别心疼。
 


 

       我的父母都是山东高密人,从小生活在高密东北乡一带,父亲1947年2月入党,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青岛后,父亲随32军南下福建剿匪,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他们修建完“鹰厦铁路”后,转业到柳州铁路局工作(现南宁铁路局)。

  2005年春节父母合影

  1955年底,母亲随父亲到了南方,至今在南方生活了60年。父亲2006年因病去世后,母亲一直跟着她儿子生活,如今快80岁的母亲乡音难改,说着一口的高密腔;饮食习惯难改,喜欢吃煎饼卷大葱、还时常挂念那杠子火烧。

  也许是“月是故乡明”的缘故,母亲总是说山东的香油最香了。所以,我每次回家必定是要给母亲捎上山东的香油。

  母亲由于腿关节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走路不是那么灵便了。
 


 

       为了减轻母亲节日的劳累,到家后的我就开始帮着母亲忙年。杀鸡、宰鸭,掐菜、洗碗,剁馅子、包饺子,擦桌子、搞卫生,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帮着母亲干活、陪着母亲唠嗑;晚上,陪着母亲观看电视节目,陪同母亲一张床上睡觉,我们头靠着头、脚挨着脚。

  帮母亲编织的貂绒帽子

  知道母亲有头疼的毛病,为了能使母亲暖暖和和的,回家之前,我特地一针一线地给母亲织了顶紫色貂绒帽子。见母亲的头发长了,帮母亲把略长的头发修剪了修剪、把貂绒的帽子给母亲戴在了头上、把带去的特产统统拿了出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知道,母亲盼着我回家,不是为了什么特产,而是期盼对儿女的那份关爱和牵挂,虽然相隔千里,但母女血肉相连、割不断的亲情,妈在家就在,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女儿对母亲也要尽到孝心和义务,常回家看看,让母亲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有妈的地方永远是女儿牵挂的地方。

  为了让母亲开开心心过大年,年初二,我专门陪着母亲来到铁路俱乐部,参加了游园娱乐活动,我们挨号排队,每次轮到我们的时候,我就搀扶着母亲,让母亲把球一个一个地踢进指定的位置,每踢进一个球,母亲都会很开心。踢进了4个球,得了四张奖票,母亲开心、我也高兴。
 


 

       在铁路俱乐部的游园活动结束后,我和妹妹、妹夫打了辆车,领着母亲来到了玉林“五彩田园”农业嘉年华。

  2015年春节妹妹推着母亲游览“五彩田园”

  田园里面五光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各样的果藤、瓜藤顺杆而爬,结满了丰硕的果实。遍地都是绿油油的蔬菜:玻璃生、油麦菜、芥蓝花;还有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茄子,黄色的南瓜,紫色的葡萄、橙色的甘橙等等。
 


 

       除此外,里面还设置了很多农家乐景点,农用的水井、石磨、纺车、斗笠、锄头、扁担一应俱全,身处其中,给人一种田园生活的感觉,使母亲大开眼界,享受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到此一游,母亲心情舒畅,我也心满意足。

  母亲观看结满枝头的果实

  从“五彩田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快80岁的母亲,我想起了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母亲就是一首歌,一首永远赞美的歌。她为了我们兄妹四人,省吃俭用、柴米油盐大半辈子,虽然眼睛花了、头发白了、腿脚不利索了、脸上的皱纹多了,但她依然在为孩子们忙活着。伟大的母爱、善良的母亲。

  2016年3月6日,母亲突发心梗,永远离开了我们,失去了母亲,我们悲痛万分,肝肠寸断。我没想到,2015年是我陪母亲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每年春节来临,我的心都特别地痛,特别想念父母。

  如今,亲爱的妈妈离开我们七年、父亲离开我们十七年了,愿我的爸爸、妈妈在天堂一切安好!愿我所有在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
 

  编辑:开门见喜

上一篇:岁月流转 笔友情深
下一篇:荷叶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