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走进“两李故居”缅怀革命先烈

6月21日,正值夏至,潜江市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上午我冒着酷暑,不顾汗流浃背,走进位于城西“长途汽车站〞对面的袁桥社区《李书城、李汉俊故里》探寻“两李”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前夕,我想这次红色之旅,自发的党日活动,对于一个退役军人和在党五十多年的老党员来说,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走进“两李故里”,首先看到是这样的介绍: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及民国时代,中国社会重云如盖,黑幕沉沉,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多少仁人志士慷慨以赴。遥想当年,那幽暗中隐约闪亮的一星微光,串联起革命的一粒粒星火,潜江沱埠垸,陆家渊,两个翩翩少年怀揣梦想,从东荆河岸启程,毅然投身波谲云诡的时代风潮,求索救国救民真理,高擎理想火炬,勇于站立于潮头浪尖,让复兴中华的凌云抱负化为人生的热血传奇,从此英名照华夏,光芒照故里。”

  以前,虽然早知道“两李”系城郊袁桥人,对于他俩的英名也是如雷贯耳,但真正瞻仰他们的故居还是第一次。我看到路边矗立的《李书城、李汉俊故里》的耀眼牌坊,于是顺道走进去,结果走了几分钟,已接近尽头,却不知“两李故居”在哪里?于是我一边用手擦拭脸上流淌的汗珠,一边张望着又折返至路边牌坊处。我问了一下门口理发店的师傅,他告诉我,再往前走一百多米向左转弯有一个小广场,那里就是。我按照理发师傅的指引,重新挥汗前行,边走边问,终于找到了小广场。广场正前方是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广场中央矗立的石碑上镶刻着:〝李书城诞生地、李汉俊诞生地”金色字样。广场两侧墙上是李书城、李汉俊的各种石板宣传画及文字简介。我驻足逐一仔细阅读观看,并拿出手机拍照留存。关于他俩的生平简介是这样写的:李书城,(1982一1965)潜江袁桥村人,1902年派送日本留学,与黄兴等秘密结盟反清,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坚定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及护法运动。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倡议讨蒋,救援了大批的共产党人。1949年当选第一届政协委员,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农业部长。1965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

  李汉俊,(1890一1927)原名李人杰、李书思(诗),潜江袁桥人,李书城胞弟。1904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1927年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在汉口枪杀,时年37岁。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俩,是在国家处于危难至暗时刻,毅然从家乡土地上走出去的革命先驱,英雄人物,一代俊杰。特别是李汉俊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积极参与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早期组织代理书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李书城、李汉俊上海寓所召开,李汉俊用智慧和胆识保障了会议顺利进行。李汉俊十分重视工农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与毛泽东等一起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1927年12月,被反动军阀以“湖北共产党首领”罪名杀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被首批追认为革命烈士。在短暂的一生中,李汉俊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诸多第一。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我同潜江市原音协主席刘钢和自由音乐人郭培山、中学音乐教师李学锐一起策划和共同创作了一首庆祝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李汉俊的歌曲,我作词,开始歌名叫《建党百年思汉俊》,后来经郭培山老师建议,改名为《他是我们潜江人》。这首歌词还得到了我的原铁道兵战友、中国音乐家协会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词作家李昌明的指导和修改。歌词是这样写的:一大代表李汉俊

  他是我们潜江人

  少年东渡立志向

  求学路上知奋进

  读书接触新思想

  马列主义哺初心

  革命先驱李汉俊

  参与建党著功勋

  南湖红船破浪行

  旗帜鲜红照乾坤

  星星之火燎原

  东方夜空亮星辰

  一代英杰李汉俊

  启蒙马列育新人

  坚持真理树信仰

  血洒江城勇献身

  长江汉水涌哀涛

  卓刀泉山铸碑文

  建党百年思汉俊

  光辉常照后来人

  荆楚唱响正气歌

  奋发图强报党恩

  龙虾油城奔小康

  江汉磅礴向前进

  这首词经郭培山和李学锐分别谱曲,由潜江市一级音乐教师、曾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获周亚军,去年荣获第十届唱响潜江总冠军郑冬梅老师演唱,歌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网络媒体纷纷转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诞辰献了一份厚礼!为歌颂革命先驱,宣传家乡英烈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