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首义公园“三座山”

      武汉三镇许多著名景点、名胜古迹和革命遗存,我都逛了不止一遍。但要我用凝练的文字来描述一下对武汉的印象,着实有些力不从心。

  还是伟人手笔雄健,只寥寥数语就把武汉的雄姿和盘托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前两句从高空俯瞰,锁定武汉在中国的坐标和地位;后两句由眼前放目,描绘出江城的深邃与气魄。

  “龟蛇锁大江”,真乃神来之笔!

  长江流入武汉前,江面宽阔,一眼望去,水天一色,浩浩汤汤。当江流进入市区突然遇到两岸大山的阻拦,这两座山就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此处的江面只有1670米宽,也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主桥的长度。伟人用一个“锁”字把山的勇气和江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值得一提的是,伟人诗句写于1927年,30年后的1957年,龟蛇二山这把“锁”又加上了一条锁链,那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不得不说伟人的预想是多么的神奇。

  汉阳龟山上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鲁肃墓、向警予烈士陵园、关羽洗马遗迹、摩崖石刻、桃花夫人洞等等。山下古琴台讲述的知音故事,更是传为千古美谈。

  与龟山相比,坐拥黄鹤楼的武昌蛇山名气更大。蛇山如今辟有两大公园——西头为黄鹤楼公园,东头是首义公园。黄鹤楼公园蜚声中外,游客常年络绎不绝;首义公园“生不逢地”,被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公园压过一头,少有外地游客光顾,成了免费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我已经多年没去过首义公园了,几乎忘了里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今年6月1日,我怀着试探性的心情踏进了首义公园。

  在公园转了一圈之后,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竟有如此之多的景点。山顶上的武昌城城墙遗址,居高临下的武昌起义炮台,山脚下的烈士祠、湖北省图书馆百年老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遗迹,静静地安卧在绿树丛林之中。

  我终于发现,首义公园拥有的不仅是有形的半座蛇山,这里还耸立着三座无形的“高山”。这“三座山”就是现代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武昌早期现代建设开拓者卢立群。

  抱冰堂,是首义公园最为出名的古迹之一,它被武汉人视为张之洞在自己心目中形象的化身。抱冰堂常年展出的“张之洞与武汉”展览,详细地向人们讲述着他为现代武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绩。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一起,被称为清末四大名臣。他1889年8月调任湖广总督,督鄂长达十八载。其间,他以武汉为中心,推行以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等为主要内容的“湖北新政”,奠定了武汉近现代化的基石。

  “湖北新政”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波澜壮阔的近代化进程中有声色的一个段落。“湖北新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兴办近代工业,编练新式军队,又有兴办新式学校,推动出洋留学,还有市政建设。这些举措使得武汉在中国率先成为一个区域近代化的范例。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聚集了由机器工业、近代商业及交通、新式军队、新式学堂和新式传媒组合成的巨大物质、精神力量,客观上为辛亥首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张之洞被人称为现代武汉城市之父。至今武汉三镇留下了众多纪念他的名胜,如武昌的张之洞路、紫阳湖张之洞展览馆,汉阳铁厂、纺织厂遗址,汉口的张公亭、张公堤等。近年来,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汉阳铁厂张之洞博物馆现有资源,以及武汉现存的相关工业遗产,创建了一座“张之洞数字博物馆”。

  然而,最能表明张之洞在武汉人心中地位的遗迹,还数首义公园的抱冰堂。

  抱冰堂建于1909年,是一座张之洞的生祠,张之洞纪念馆。1907年张之洞被召入京授体仁阁大学士,任军机大臣。在汉的僚属顺应民意,自筹钱款于1909年夏在蛇山建成此堂。张之洞一生清廉自许、自持,自号“壶公”,晚年号“抱冰老人”,故此堂取名“抱冰堂”。

  1909年10月张之洞辞世,斯人逝矣,留在首义公园的抱冰堂,就像给他人生画上的一个圆满句号,也像一座矗立在武汉人心中的高山。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样的评价,更是确立了张之洞的历史地位。

  首义公园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而得名,所以,公园里的孙中山纪念碑,成了一座标志性、代表性建筑。

  孙中山纪念碑是武昌首义同仁于1928年所建。碑高7米,坐北朝南,占地100平方米,以花岗石砌成。碑阳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碑阴刻有纪念碑文。碑文行款有致,书体挺健凝重。碑周松柏掩映,花草点缀,庄严肃穆。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先行者,1911年,他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从而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发布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称:“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因此,武汉被称为“首义之城”。

  首义公园所在的蛇山南麓,有一个首义广场(阅马场),这里矗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铜像背后坐落着一幢二层红色建筑,武汉人亲切的称之为“红楼”。红楼曾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一层悬挂的一张照片,呈现了1912年4月孙中山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场景。那是在辛亥首义次年,应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请,孙中山来到武汉,在“红楼”发表了演说。尔后4天时间里,孙中山巡视楚望台、凭吊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经南楼,出平湖门,纵览长江,遥望激战过后的汉阳城郭;凭吊阳夏之役战场,提出重建兵工厂;巡视英租界,勘查被清军烧成废墟的汉口街市……所到之处,皆受到武汉民众的热烈欢迎。

  孙中山这次武汉之行,提出了启动武汉重建的思路。他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为武汉近代化建设勾画出了蓝图,对武汉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整套设想。“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这些都是孙中山给武汉拟定的宏伟构想。

  不仅如此,深谙武汉地理、商业、交通优势的孙中山,甚至对三镇布局、水患治理、水陆交通、江岸整治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规划。

  可以告慰中山先生的是,现如今汉口龙王庙、沿江大堤已成为武汉最靓丽的跌水景观;两江四岸的江滩成了市民日常休闲游乐的理想之地;飞架在长江、汉江上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的大桥超过了20座,还有多条过江的地铁和公路隧道;截至2024年初,武汉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530公里,位列北上广深之后的全国第5名;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已成为当今中国内陆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城市……

  孙中山先生心系武汉,武汉人民也永远纪念他。武汉三镇以他的名字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相关名称命名的街道、公园、剧场、影院、商场、广场、学校、医院、机构、建筑等等,数不胜数。

  位于汉口三民路闹市区的孙中山铜像,历经城市改造和道路变迁而始终矗立未动。中山公园中心广场拥有全国首座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巨型雕塑。在长江金口段打捞“中山舰”的地方建立了中山舰博物馆,引来四面八方的热心游客前往参观……武汉,到处都充满了“中山”记忆。

  首义公园最高处,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山脊。山脊中段南侧,有一条通往山下的小道。当我沿着小道前行时,突然见到一座别致的建筑,抬头一看,“卢立群旧居纪念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对于卢立群这个名字我虽有耳闻,但为什么他能享有在此建旧居纪念馆的待遇,却全然不了解。今天是个机会,得进到馆里好生看看。

  纪念馆内迎面是一幅巨型合影照片,上书“蛇山一家人”五个大字。照片拍摄的是1933年卢立群、朱世濂举行盛大婚礼时的情景。朱世濂的祖父、曾祖父都是清代大臣,朱世濂本人则是卢立群志同道合的亲密伴侣。他们的婚礼中西合璧,各界名流有的身着长袍马褂,有的西装革履,把那个时代的特征一展无余。

  纪念馆占据了整座旧居,珍贵的图片、详尽的文字,还有许多实物,把卢立群的不凡人生与所建功业做了全方位展示。

  据了解,2015年底,卢立群旧居纪念馆进行修缮的消息,经辛亥后裔、媒体和相关部门等渠道传播后,引起两岸有关人士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为纪念馆题词。连战、吴伯雄、洪秀柱等人的题词如今就展示在纪念馆中。

  纪念馆曾向海内外征集辛亥史料,近一年时间征集到与卢氏家族相关的照片、手稿、奖章、书刊等文物达近千件。其中,蒋介石视察蛇山大首义公园、张学良等将领在蛇山大首义公园内植树的照片等,均为首次披露。

  看完卢氏纪念馆,对卢立群的人生轨迹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终于明白了,卢立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决定的。

  首先,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

  卢立群早年曾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官,以爱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伴随了他一生。

  卢立群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儿时曾寄住在董必武家中的私塾读书。20岁时他获官费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留学,22岁学成归国。面对满目疮痍的故土家园,卢立群毅然投笔从戎,追随董必武投身革命。他曾翻译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著述。

  北伐战争打响,卢立群参与策反北洋军阀吴佩孚旗下的鄂军第二师师长刘佐龙等重大行动。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共两党决定建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卢立群受聘担任政治教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策动政变,卢立群遭到通缉。

  抗战时期,卢立群协助董必武筹建汤池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武汉沦陷,日本人拉拢利诱他担任伪汉口市市长,遭他严词拒绝:宁可饿死,也绝不做顺民和亡国奴。

  卢立群的黄埔精神,爱国情怀,也在他的后代身上得以传承。长女卢冰从小受到父亲和许多革命者的教导,后来成为爱国侨领,为祖国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长孙卢纲致力于研究黄埔历史,传承黄埔精神,用10多年时间走进机关、高校、企业、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讲述黄埔故事。曾协助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采访拍摄团队,走访湖北13个市(州),完成了39位黄埔老兵的抢救性史料收集工作。

  其次,卢立群是武昌城市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保护者。

  20世纪30年代,卢立群担任湖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主持筹建蛇山大首义公园。公园从汉阳门码头绵延至大东门长春观,面积达1070亩。这座完整的、规模宏大的蛇山大首义公园,是湖北历史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卢立群策划并实施以蛇山和黄鹤楼为中心的一大批建设项目,奠定了近代武昌中心城区的格局。他参与规划建设的湖北省图书馆老馆,成为武汉抗战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1949年元旦前后,淮海战役中的55万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蒋家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坐镇武汉盘踞华中七省的白崇禧手握30万兵力,玩弄和战两手。

  当时,卢立群、朱世濂夫妇为了保护自己用心血建设的城市设施,反搬迁、反破坏,积极参与“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保护市政和工业建设成果,如水闸、堤防、水电厂、纺纱厂及水陆交通。卢立群还经常与民盟负责人周杰、曾任省建设厅厅长的李范一在一起,研究保护武汉市政设施的措施,为武汉的城市建设立下了显著功勋。

  第三,他是一位只求贡献不为名利的奉献者。

  1949年5月15日,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国民党金口守军起义,白崇禧深夜仓皇南遁飞往长沙。5月16日和17日,汉口、武昌、汉阳相继解放。

  林彪坐着吉普车统率千军万马进驻武汉。武汉成立了中南军政委员会,林彪任主任,谭政、陶铸分任武汉市军管会正、副主任。曾传六任中南工业部长,陶铸、曾传六聘卢立群、李范一为工业部高级顾问。

  开国大典第二天,董必武代表中央来函邀蓝文蔚、卢立群赴京,还推荐卢立群到中央任工业部长。卢立群因为在武汉负责的实际事务太多,一时放不下,走不开。他一直埋头于发展工业生产,忘我工作直至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病。

  晚年的卢立群身体状况不佳,主动放弃了到中央任职的机会,一直在中南工业部、长江中游工程局坚持为国家做贡献,直到20世纪60年代退休。退休之后又不停歇地进行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今天的武汉已发生沧桑巨变,思贤仰山高,武汉人民不会忘记张之洞、孙中山、卢立群等先辈们的历史贡献,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德。

2024年6月16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