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又见隧道

  那日,听说参观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我兴奋得彻夜难眠,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満眼都是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风枪打眼、装药点炮、出碴进料、塌方抢险……种种开山筑路的情景。

  隧道,于寻常人而言,或许只是工程术语,而在铁道兵战士心中,那可是青春、热血、奋斗、牺牲的代名词。

  1968年春,一个平原乡村的小伙,冷不丁来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最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便是山。新兵训练结束,乘车由眉山开赴西昌,一路上触目皆是山,山连山、山套山、山外山、山里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险峻、陡峭、嵯峨,令人望而生畏。

  在崇山峻岭中修路,攻坚之战自然是打隧道。成昆线全长1125公里,四百四十一座、三百五十二公里的隧道占三分之一强。铁路沿线有四、五十度高温的深沟,有十级大风的峡谷,有三百多公里位于七级到九级地震区,还有溶洞、暗河、断层、流沙、岩爆、泥石流等等,人称“地质博物馆”。那时,最先进的装备是风枪,每开凿一座隧道,战士们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甚至生命,有的地段,平均每公里死一人。时至今日,铁路沿线那一个又一个烈士陵园,依然无声地昭示当年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

  我在成昆线的两年间,大多待在战土文艺宣队。对隧道施工缺乏切身体验。襄渝线给我补上了这一课。在位于陕西省旬阳县的吕河隧道工地,先下连当兵,后任命为铁四十九团四连副指导员。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施工一线的战斗生活,让我着实尝到了打隧道的滋味,一个字:“苦”,无法言说的“苦”,刻骨铭心、砥砺筋骨意志的“苦”。同时学到许多施工知识。

  历史上不知谁发明传统的隧道施工工艺,此人堪称工程天才。将若大的隧道开挖断面,划分为上下两个导坑和中间称之为“中层”的隔层。同时开辟两个工作面,在中层凿洞作漏斗,以便上导坑炸出的石渣漏进停在下导坑的斗车里运出洞外。此为掘进,随之跟进的还有落中层、用混凝土打边墙、打拱……嗨!不说也罢,复杂繁琐的施工流程,岂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的。哪怕洋洋万言,归根结底一句话,用传统的方法打隧道实在辛苦、艰险!

  在青藏线,我真切地见识了一次隧道塌方抢险!

  1975年4月5日,我奉命由49团赴师政治部宣传科报到。九时许,途经关角隧道,但见工地上人来车往,一派沸腾繁忙的景象。十点多,正忙着卸行李,新闻干事一脸凝重地说:

  “关角隧道塌方了!”

  关角隧道全长4006米,是当时海拔最高的隧道。进口轨面标高3690米,出口3672米。洞内严重缺氧,火柴划不着,打火机打不着,工作久了便胸闷无力,甚至昏厥,几乎每天都有人昏倒在洞内,有一次,竞一下昏倒32人。

  自然环境如此严酷,正常施工尚且不易,何况是塌方抢险!

  这次发生在隧道出口三十米处的边墙倒塌掉拱大塌方,1589立方米的塌方体将127名指战员封闭在洞内。所幸堵在洞内的虽不乏刚入伍的新战士,而更的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历经成昆线、襄渝线的战斗洗礼,百练成钢,胆识过人。面对险情,营、连、排指挥员临危不乱,迅速稳定部队情绪,挑选精干人员,由里向外突击自救。

  神奇的是,洞里洞外的突击点居然选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点。是偶然巧合吗?不!是铁道兵战士的战斗经验和智慧才情的生动演释。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突击,塌方体终于被捅开一条两米多长、面盆大小的生命通道,被困指战员一个不少地安然脱险。

  2022年10月6日,时隔近半个世纪,年逾古稀,又见隧道。

  尽管没能抵近施工现场参观,见到的只是动漫演示和实物、模型展览。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工程的理解和认知。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全长约11.8公里,过江隧道长6414米,其中盾构段4952米。盾构隧道管片外径15.5米,为中国内地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盾构隧道承受的最大水压约82米,是目前国内断面最大、承受水压最高的水下盾构隧道。

  相对于传统的敞开式开挖,盾构施工法优势尽显。盾构机的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对土壤、山体进行全段面挖掘。以该圆柱体组件的壳体为护盾,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岩石的压力,有时还承受地下水压以及将地下水挡在外面。在防止发生隧道坍塌的同时,挖掘、排碴、衬砌等作业在护盾的掩护下进行。盾构机200年前问世于英国,发展于日本丶德国,近40年日趋成熟,被我国引进。一台国产盾构机扬威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地。

  显然,此隧道非彼隧道,不是开山凿洞,而是潜龙过江!更让我激动的是,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的前身竟是兄弟部队铁四师。

  如果说铁道兵成建制撤编为铁道建设工程局,是一场“军队建设的变革”,那么,从传统的风枪打眼、分层掘进到盾构机全段面开挖、一次性成型,同样是一场“变革”,一场技术引进激发的工程变革!

  一座穿越浩浩大江的隧道,凝结着一个时代的两大变革,老夫亲历、见证其事,乃平生之大幸。待到2025年峻工通车之时,定当呼儿携孙,第一时间开车跑几个来回……

  2022-11-30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