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见闻---《福建高速的乡村振兴之道》【原创】
福建高速集团公司
高速公路本身是一种链接城乡的交通基础设施,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带来不可磨灭的关键性作用。至今全国拥有16万多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就福建来说,也有6千多公里,不但连接了9个市,多年前还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说到这,福建高速公路自1997年泉厦段通车后的20多年里所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了,尤其是县县通了高速公路,有些县的里程及出入口数都超乎寻常,达到把大多数乡镇串起来的现象,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乡村发展,为消除绝对贫困展现了独特的作用。这种状态,如果按旧有的公路人思维习惯,高速公路已经尽其所能服务到农村、农业和农民,似乎大功告成心安理得。
然而,时代在前进,国家要发展,在党中央发出“乡村振兴”的号召时,福建高速的当家人俨然坐不住了,立即抛弃固有的观念,策马扬鞭,再度飞越,于是,一场在高速公路网上的“振兴”决策和实施开始层出不穷,这让我们这些退休且属于福建高速公路的第一代人深感震惊。
例如,开辟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后通道,与当地县乡普通公路实行链接,方便周围乡村交通出行;把农副产品大量引入服务区销售,设立“驿佳购”超市,因此,在超市内可以看到以往所没有的地瓜蔬菜等一般农产品;引进当地特色产品,如“安溪茶”“武夷山茶”“福鼎白茶”“闽西八大干”等并设立专店销售;在必要的乡镇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提升该区域利用高速公路出行水平;开发地处城郊的互通及桥下闲置地,开发成停车场、花博园、商业区、物流区等,只要对乡村发展有益的,尽量充分利用起来;设立军人驿站及货车司机之家,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设置,极大照顾到退伍军人和货车司机中大部分来自农村的这一群体;打造“高颜值”服务区,全面改造、整修、提升服务区道路、场地及所有设施标准,实施夜景工程,把地处乡村的服务区打造成,白天是一座迷你“乡中城”,晚间是一处异彩“不夜城”,无形中增添了乡村景色;组织乡村自驾游,由高速公路学会不定期组织到乡村自驾游,购买农产品,餐宿农家乐,带动农村经济;充分利用施工中的土方废弃地植树造林,给农村增加绿化面积;在一些水土流失区域,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或者服务区、收费站等借此改造不良水土;鼓励和配额职工的工资福利去挂钩农村购买农产品等,近期集团公司又全资成立“福路通城乡发展公司”,标志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以上名目繁多林林总总的举措和办法,真可谓是别出心裁脑洞大开或者说开拓创新智慧服务的实践,也许在前20年里,我们这一代人都可能受高速公路发展阶段的局限思维,谁也没去想,也不敢想到这些既能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又能振兴乡村之道,其实属全国首创、首推、首例并不为过。
职工采摘果实
也许,离开了城市而穿梭奔跑在山川原野才算真正是高速公路,也就是说高速公路的寄宿地本属乡村,因此,它与乡村有着深厚的情缘和同样的血脉基因,加上响应中央部署的高度自觉,才开辟和生成出如此诸多道道,于此,该为高速公路集团在当下“领悟思想伟力,奋楫再启程”的时代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篇章中贡献高速力量而点赞。
2023、7于福州
服务区的后通道
作者简介:
邱榕木 笔名:秋龙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溪南人;
路桥高级工程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年轻时参军当铁道兵,退伍后长期在县、市、省级交通公路及城市建设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著有:长篇小说《中国路姐》《路魂》(再版《筑路人》)《铁兵谣》
散文集《漫步地球村》《东水涟漪》《榕城秋语》
诗词集《榕木诗词选》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