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家的老房子

  

 

我家的老房子


        那是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姐姐,大哥,我和弟弟我们一行四个人去三门峡走亲戚,一路亮弟开车,返回途中上午顺路游览了三门峡天鹅湖景区,观赏了成群的白天鹅,下午途经华阴县,想不起来是谁提议说咱们多年没有来这里了,咱们故地重游,去咱家老房子看看。 华阴县是我们以前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老房子是我们居住了多年的老屋,也是我和弟弟的出生地。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四年,直到一九六七年家里搬家到临潼才离开了这里。 大家想着找到老屋是轻车熟路,轻而易举十分容易的小事,结果我们在道北村不长的街道上走了几个来回,大家都没有认出老屋的模样和位置。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清楚,姐姐哥哥又说了几个老邻居的名字,这才有人指点,领路,才找到以前老屋的旧址。老屋门上上锁,家中无人,只好在门前看了看。 五十多年过去了,真的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原先的居住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的有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 老屋在华阴老火车站铁道北,从站台西边过铁道,走过一片庄稼地就是道北村。说是村子,它与传统的农村又不一样,首先是村落的形状是一长溜,村前从东到西是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一条窄窄的,仅能过一辆架子车的土路,路南是庄稼地,路北是前凸后凹,参差不齐的房屋,房子后面又是庄稼地。其次是住户,有的是火车站职工家属,有的是做小生意的居民,也有当地生产队的社员。有些房屋是瓦房土墙,大部分还是是土墙草房,大都是解放前盖的房子。
       我家住的靠村西边,门前就是小路,路南是一片庄稼地,出门就能看见巍峨的华山全貌,华山主峰前有五道光秃秃的岩壁,隐隐约约看去酷似人的手掌,父辈们说,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掌印。传说宋太祖与陈传道士下棋打赌,赵匡胤输棋后把华山封给陈传后留下的凭证—手掌印。
       我家房子坐北朝南,进门后是个不大的小院,夏天夜晚乘凉时,坐在凉席上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看到天上的银河,看到北斗七星,躺在妈妈身旁,听妈妈那过去的事情,讲丁郎刻母,牛郎织女的故事… 进门正对着是一间堂屋,堂屋是土墙瓦房。后来父親又在堂屋前,东西两边各盖了一间约七八平米的草房。堂屋面积不大,正面挨着土墙放了一个暗红色的条几,条几腿下垫了几块砖头,一张四方桌子放在条几下前,大桌子下面又套着一个小吃饭桌。大桌子两边是两把黑色的木椅子,我后来把这两把椅子戏称为太师椅。不知道是地不平还是椅子太过于破旧,人坐上去后椅子就吱吱扭扭乱响。(这些家俱搬家到临潼以后继续使用,一直到2010年,单位棚户区拆迁我搬进楼房时,才把家具全部送人) 堂屋靠东面是两个小房间,是我们睡觉休息的地方,印象中一张床有个床头,另一张床是没有床头,下面支两个长条橙子,橙子上铺了七八块木板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大床。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老屋。 听父母親说,堂屋是解放后买的,家具是父親朋友搬家时送给我们的。
       我在华阴老房子生活了十四年,童年少年时的幸福,欢乐,生活的贫困,苦涩都深深的留在了记忆里。 将近六十年过去了,老房子几经易手,翻建,早已面目全非,难以辩认,道北村也早已和城区连成了一片,老屋门前屋后的庄稼地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看到老屋的旧址,看到曾经住过的老地方,依然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记忆中老房子的模样还是那样亲切,那样清晰。
       看到老房子,想起我了小时候母親领着我去西边的沙河洗衣服,我在沙河摸鱼捉虾,小学时的学校,老火车站,县城老城墙的模样,华山脚下砸石子,去北滩跟着大哥割芦苇,推车,捡拾麦穗等等情景,往事,一幕幕的又浮现在脑海里… 老房子,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它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它没有变,它还是老样子。

 


故地重游,拍于华阴火车站旧址

 

2017年,我们在三门峡天鹅湖景区留影。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