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军旅岁月之青春记事

  

 

【原创】军旅岁月之青春记事 


       军官老师 1978年8月是我从军校石家庄铁道兵学院七学员队毕业,实习一年期满。师里直政科(管师机械营、汽车营、修理营),一纸命令。王新明任机械(汽车)训练队教员(付连职)。‘’军官‘’教员由此而来。当时师里基于进口机械(日本)和汽车(日本五十铃、捷克大型翻斗车)越来越多,决定成立师机械(汽车训练队)。成建制配备了指导员、队长、付队长、司务长和4名教员(其中一名任汽车驾驶实习操作教员)。训练队队部设在新疆阿拉沟十三公里处铁五师24团的旁边。我负责机械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当时的教学条件很差,一块黑板,几盒粉笔,部分教学挂图,没有模型。只是有推土机、装载机、解放牌汽车在球场上放着。120名年轻的来自全师各单位的铁道兵战士,就齐唰唰的坐在马扎凳子上,就这样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机械汽车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
       我一开始讲课前就对战友们说:“战友们好好听课,学懂学会,将来对自己有益。” 我认真备课和讲课,讲课时尽量生动、幽默,战友们也爱听我讲的课,比如讲发动机工作原理,当时只有挂图,没有实物,什么上止点,下止点,连杆,活塞,曲轴,几个东西联动才能讲清原理。我说,小时候我们玩过用竹子做的挤筒(现在小孩的那种水枪)我说,向下一扯到底就是如同活塞下止点,向上一推到最高处就是上止点。挤筒向下扯,水就流进来,也就是进气门打开,空气进入气缸……曲轴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如同挤筒(水枪上下扯动一样),再讲空气压缩,喷油装置喷油,爆发推动活塞连杆向下运动作功。大家就能听懂记住。
       讲调速器飞块拉杆加减油调速离心力关系时,举了舞蹈演员独腿旋转裙子张合的例子,大家笑了,调速器原理也听懂了。
       我对战士们要求很严,结业考试时放在球场从体操队形散开谁也别想看别人的。考试后,试卷中每个错别字也扣分。我秉承部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原则。严格要求各位学员。虽然当时学生不理解,但几十年后见到学生他们说你那样严格好。以后少写了很多错别字,要敬我酒。
       在师机械训练队一共办了3期学习班,培养了360名机械汽车司机。后来成为五师各单位的骨干,有人当处长、段长,机械汽车土专家。这也是我军旅青春培养了部队基层急需的人才。有苦劳也有功劳。 后勤助理训练队工作一年多后,到79年下半年,师后勤部一纸命令,我就调入了师装备科。当时五师后勤部装备科,除科长副科长外,其他就是工程师和助理员。兵龄最长的是59年的,下来就是63年65年68年69年71年73年的兵,我是当时装备最年轻的助理员,在他们面前我还是新兵蛋子。装备科聚集了电力设备、机械设备、铺架设备、隧道施工设备、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专家。那个时候,师里对装备工作十分重视,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装备先行。师长刘明江一再说:“现代化铁路施工生产打的就是设备仗。设备管理好坏至关重要。”当时新疆南疆铁路施工工地,大都没有电力,装备科就得帮助施工工地建临时发电站,进口新机械设备就得去港口验收接货,大型机械的装卸运输和施工调配都得管。我负责科里内勤和施工装备的调度工作。晚上都要睡在科里值班室,全师五个团和几个直属单位施工,几乎天天有大型装备故障或者缺电,烧坏变压器,线路出问题等情况发生。有了问题,逐级报告,是部队的规矩,一旦出现装备问题,先是团里装备股要立即到现场处置外,情况反应到师装备科我这里,就得及时报告处理,要新机械装备时半夜三更也得开调令协商运输科派大拖车到吐鲁番师仓库,将新机械运送到施工现场。全师大大小小二千多台设备要了如指掌。随时调度,统一配备。我把全师的大型装备分布情况用五寸宽的白纸写在上面,(那时不可能有打印一说,全靠手写)然后象折油纸扇一样折起来,折得象当时的红宝书一样大,一共搞了三本,科长一本,自己一本(我怕领导问分布情况还要翻装备实力表,(年底向兵部送装备实力坐飞机,当时是绝密级别)随时放在兜里,一扯长,一目了然)给了一本给李师长,他很高兴,他说这样方便,一扯开就象看地图一样。他在司政后科以上领导会上还表扬我那个小制作非常好。他也随时放在身上掌握全师装备情况。
       五六师合并后,装备工作量更大。我每年都要跟科长带领全师装备股长对全师装备大检查,从阿拉沟21团,新管处开始至25团,过大阪后到原六师单位。历时个把月。我的主要任务是写装备大检查报告。报告主要分基本概况,主要经验特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一般都用部队公用信纸写15页到18页,一个师的装备施工管理维护的内容,都要顾及,都要高度概括,写出经验特点问题,年年还不能一样,要有新意,也还是要费脑筋的。好在我写作基础还可以。每年每次的总结报告领导都十分满意。十几年的军旅岁月,为铁道兵部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留在脑海的青葱岁月,回忆起来,依然激情满满。
       2023年5月6日于长沙。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