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三次游海南三亚的“海角天涯”了,蓦然发现,“海判南天”才是此处出现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摩崖石刻。是先有了“海判南天”,然后才陆续有了“天涯”、“南天一柱”、“海角”。请看以下的时间线及题刻人:
1、海判南天。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题刻,皇帝钦差“苗曹汤”三大人。
2、天涯。1727年(清雍正五年)。题刻,时任崖州知州程哲。
3、南天一柱。1909年(清宣统元年)。题刻,时任崖州知州范云梯。
4、海角。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抗战时期)。题刻,“国军”琼崖守备司令王毅。
这就是说,自“海判南天”落成,时隔13年后,才有了“天涯”,时隔200多年后,才有了“海角”,却不知从何时起,此地被冠以“天涯海角”?
当然,称“天涯海角”,无可厚非,直观、大气,引人向往,但也无形中遮掩了龙头老大“海判南天”的光芒,以至于被忽略。
我就是这样。第一次来海南,参加一个会议,会后安排一天参观活动,听说有“天涯海角”,大家都兴奋无比,那不是天尽头吗?!下车后直奔主题,看完天涯,看海角,看完海角,就匆忙奔下一站了。第二次,去年冬天来海南旅居,自然又游天涯海角,按照景区导图指引,首先来到“南天一柱”,高大雄伟,很适合留影拍照,拍照后,又是直奔“天涯海角”,虽然路过“海判南天”,也看到了,却没停留,就这样错过了。
但(2025年)3月26日这次,由于事先做了功课,我和老伴在“海判南天”停留的时间最长,认真地看了个仔细。
海判南天
关于“海判南天”刻石的由来,网上有很多的研究和讨论,在此按我个人的理解简述如下:
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为绘制《皇舆全览图》(当时的全国地图),康熙帝亲自主持,派出多路钦差,内含欧洲洋人,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对全国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天文大地实测,按1比140万的比例,历时9年,将《皇舆全览图》绘制成功。这是亚州当时最好的一份地图,亦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此期间,钦差钦天监五官正苗受、理藩院绰尔代、法国耶稣会士汤尚贤奉康熙旨意南巡实测,当他们来到海南崖州下马岭鱼村的山海交界处,测得大清国疆域的南极点,于是剖石刻下“海判南天”四个大字,立为永久标志,时为康熙五十四年(1914年)十一月冬至。剖石所在纬度为北纬18度14分。神奇的是,每年冬至正午,太阳投影与剖石一面重合。
话说到此,“海判南天”的历史意义、地理意义、包括天文意义,已不言而喻。
关于“海判南天”的字面含义,专家们引经据典,越说越复杂,以我理解很简单:就是大海判定此处为大清国南方的天际,即边界。在此引一位游人发表在网上的诗句:“海判南天一柱开”。
“海判南天”的背面,有一块草书石刻。草书太草,没见到游客中有人能将其认全,我经查证,原是当代书法家沈鹏书写的七言诗:“巨石洪荒千层浪,远洋遥看绝疑仙,南天一柱殷红字,顿觉人心似火燃。”
书法可能不错,诗不敢恭维。当代人是否可以在名胜古迹上刻字?存疑。

天涯石

自“海判南天”刻立13年后,清雍正五年(1727年),时任崖州知府程哲在附近另一巨石上刻下“天涯”二字,显然是为呼应“海判南天”而题。但从此,这一高为10.8米,周长约为66米的巨石,成为这一带海滨最引人关注的景观,以致和211年后刻立的“海角”石一起名扬四海,成为景区的主要标志,引无数大小官员、文人墨客、普通百姓络绎不绝到此观瞻。
游人们纷纷来此打卡留念。

南天一柱

又过了182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崖州知州范云梯,在紧邻“海判南天”的一块巨石刻下“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这是一尊高达7米的花岗岩奇石,由长期海浪侵蚀形成,其顶部尖峭,底部沉稳,形似擎天巨柱,因此得名。
民间传说此石能“聚财转运”,因此被称为“财富石”,吸引大量游人触摸祈福,拍照留念。我们也拍了一张合影。

“南天一柱”的高光之处是,它被印在了第四套人民币2元纸币的背面,说明其民间传说、其美学价值获得了“官方”认可。

海角石

又过了29年,时踞“天涯”石刻211年,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于1938年,在与“天涯石”相邻的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自此,“海角石”与“天涯石”这一隔代组合,成为景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这块巨石高峻雄奇,顶天立地,仿佛天造地设的铜墙铁壁,联想到题刻的时代背景,它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看过四尊著名的摩崖石刻,我们没有立即返回,而是继续在海边的礁石间徜徉。清一色的花岗岩礁石,形态各异,在海风、海浪、海洋生物的经年雕琢下,整石包括棱角已打磨得浑圆顺滑,与海浪共舞,自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于是想到曾读过的一首《礁石》,我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1954年7月创作的短诗: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人通过对礁石顽强品格的歌颂,表达了对当时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的新中国人民,不惧艰难困苦,奋发图强精神的由衷赞叹。
让我们读着这首诗,去观赏景区的礁石和海浪。令人惊喜的是,诗人歌颂的礁石品格,与著名摩崖石刻的隐喻,是那么契合!











最后,海判南天等四大摩崖石刻,虽诞生在清代和抗战时期,但早在唐代便有了提到“天涯”、“海角”的诗句,抄录几句,在此共赏、回味:
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