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军队与老百姓 咱们是一家亲



 

  2023年4月11日下午,中山街道幸福里故事荟(第二期)开讲了,记得,首期故事荟听众是中小学生及家长。这第二期有五场宣讲,听众是周边社区居民。对象不同,讲课内容当然要适当调正。而且还要注重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故亊之中。让老年朋友们既被故事情节吸引,又感悟到信仰的力量能凝炼成钢。这是摆在今天的主讲老师王一杰和朱渭民两位老兵面前的一道题。



 

  首先上场的是王一杰老师,他一身戎装,胸前的军功章、纪念章金光闪闪,在老兵讲故事团旗的衬托下显得神采奕奕。他开场的第一句话就吸引了老年听众的眼球。他说,我是一名有57年党龄的铁道兵老战士,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述当年在援越抗美战争中的一段亲身经历。全场静悄悄,无人玩手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王老师身上。

 


 


 



  谁都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与美帝作斗争的英雄气概,让人心生钦佩。他的讲述有声有色,把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修铁路的惊险,和三天搬次家的困苦刻划得淋漓尽致。由于吃不到新鲜蔬菜,许多战士患上了奇痒无比的皮肤病、白天要顶着烈日、冒着敌机轰炸修铁路,由于缺乏机械化装备,全靠肩膀和双手去搬运枕木、去安装一千多公斤重的铁路钢轨,劳动强度特别大。晚上睡在闷热的帐蓬里,要忍受蚊虫叮咬,毒蛇侵扰。在困难面前,是伟大建党精神激励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投入战斗,还提前两天完成了二十余公里的铁路铺轨任务。他本人光荣入党,荣立三等功一次。



 

  由于听众中有好几位老人是69年铁道兵的老伴或弟弟,特别爱听铁道兵故事,当王老师讲完后,有两位听众忍不住与之互动,说我老伴也是铁道兵,当年参加了成昆铁路渡口支线的战斗,会场气氛顿时活跃非凡,都说老兵讲故事,我们最爱听。



 

  第二位主讲老师是朱渭民同志,他说:“开会之前先唱歌是部队优良传统,我在宣讲之前先为大家清唱一首歌,这是我自己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叫《老兵之歌》希望大家喜欢,听众热烈鼓掌表示欢迎。顿时,歌声绕梁,掌声不断,在欢乐的气氛中老朱开始讲述铁道兵故事。



 

  他问听众,铁道兵为什么能打胜仗,在短短35年里为祖国修建了52条铁路线?是因为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当年修成昆铁路,铁道兵投入兵力是八个师,而当地的民工大军有30万人,正如毛主席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所以,铁道兵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搞好军政关系和军民关系。把“军队与老百姓,我们是一家亲”的理念转化为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

 



 

  他讲了两个小故事《风雪苏勒图》和《重返成昆线》前者讲述上世纪70年代初,铁11师52团奉命到内蒙古自治区执行一项秘密国防施工任务,团部卫生队入驻察右中旗苏勒图煤矿,在1970年12月发生了一则感人故事。三位解放军在这冬月的傍晚,开车去边远村庄接运一名危重病人,途中突遇暴风雪袭击,在零下30度严寒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铺天盖地的特大暴风雪作生死博斗达21个小时,终于把危重病人接回医院抢救,解放军勇敢救老百姓的事迹在当地传开了。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第二则故事《重返成昆线》更感人,成昆铁路的修建成功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被联合国高度评解为“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三大杰作之一”。松江有800位1969年入伍的铁道兵参加了这条铁路的建设工作。45年后,这些铁道老兵萌生了重返成昆线,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有哪些变化?去看看乡亲们生活过得怎么样?2015年5月,一百多位松江铁道老兵出发了,万万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快过去了,当地百姓仍念念不忘铁道兵的恩情,在参观一座农村合作社时,社员们争着把新鲜小黄瓜、小番茄往老兵怀里送,说铁道兵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牺性了那么多战士,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一位大嫂送上一筐油桃,说,这筐油桃是代表我的老父亲送的,当年他老人家得了肺病臥床不起,是铁道兵军医天天上门为他治病,还免费送来药品,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多岁才走。临终前再三叮嘱子女千万不要忘记铁道兵的恩情,如果遇到铁道兵,一定要代他好好表示感谢。听到这样暖心的话,老兵们深受感动,都觉得,铁道兵为国修路、为民造福,巳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当铁道兵真光荣。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