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战友作品:记忆最深的人和事

 


       编辑的话:李树成战友在部队是隧道的“水工”、安全员,他如数家珍写管理水泵、指导战士装药、点炮等事儿,五十多年了,工序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刻骨铭心”这个成语实有其事。

       有位师长对深入隧道采访的新闻记者说:“你在隧道掌子面站几分钟,就算英雄。”李树成写第一次进隧道,恐惧,胸闷,咳痰,如临其境。安全员,为了战友安全,自己往往最不安全,爆破之后第一个进隧道,排除危石,牺牲的事时常有。李树成在文中写道:“做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把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军队,什么时候需要,咱就什么时奉献,这就是军人和老百姓的区别。”这些誓言,现在有人不相信,抑或会讥讽,但我完成相信是发自铁道兵战士的肺腑。文章结尾,他写道:“如果有机会还让我重新入伍,我一定会比以前做的更好,也一定能带着我那亲密的战友同归故里,不再留下遗憾……”


 

记忆最深的人和事

李树成

       1969年12月10日上午,我接到了彰武县丰田公社送来的入伍通知书,12日 发军装,14日晚入伍的新兵在彰武县城乘上军列,经过两夜一天的颠簸,第三天早上6钟到达铁道兵14师师部所在地高碑店车站,下了火车吃过早饭,就开始步行向河北省涞源县驿马岭68团新兵训练营地进发。

       我们两个连的新兵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唱着革命歌曲走在西去的公路上,华北平原,沃野千里,极目远眺,让人心旷神怡。当天晚上我们就住宿在路边的小学校里。第二天早上,我们所走的路线就是14师兄弟团所修建的京原铁路线段。我们走过涞水,进易县,又向前走四十里就是清西陵,向西我们跨过拒马河,登上紫荆岭,穿过紫荆关,我们一路高歌走进了太行山麓。我们翻过十八盘,走过王安镇,浮图峪,涞源县城。我们经过五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驿马岭进口新兵训练营地。

       休息一天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军事训练。操场就是战场,齐步、正步走,投弹,刺杀、瞄准射击,队列,内务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时常夜间还要搞紧急集合,拉出去跑上两个小时,回来不休息,白天正常训练,带领我们训练的都是从各连队抽上来的优秀战士和 有潜质的班排长们。班排长介绍,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4师68 团, 1965年组建,开始修建京原铁路。68团承担着京原铁路线上打通驿马岭、云彩岭、平型关三大隧道的艰巨任务。

       我们新兵经过三个月紧张刻苦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通过考核,我们发了领章帽徽,打了靶,投了手榴弹,走队列会操,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向上级首长做了汇报。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3营15连抽水班工作。

       68团团部设在山西省灵邱县城,3营在云彩岭施工,在离县城五公里的东南方向。云彩岭山高险峻、峽谷幽深,彩云缭绕,风景怡人,山川沟壑架起的铁路大桥挺拔壮观,山下联结铁路大桥的山洞就是我们铁道兵68团3营打隧道的施工现场,15连的营房就在洞口北面,大约有500米距离的山坡上。我第一次上零点班就是老班长带我去实习的,他叫李自廷,四川简阳人,1964年入伍,是团机械连调过来的老战士,共产党员,1米76的身高,团脸白净,小眼睛,有27岁的样子。他一见到我就笑迷迷的,很投缘。 

       上第一个班就是李班长带我,穿工作服都是旧的棉袄棉裤,还要穿上水靴, 背上水壶,拿上手电筒。他带着我从正洞进洞,洞内阴暗潮湿,洞壁上的灯光清亮,像点点的繁星向洞内深处延伸,灯光下还有几缕烟尘飘绕,老班长看看表 他说要放炮了,你先用棉花把耳朵堵上,当炮响的时候要张开嘴巴以免震破耳膜,再用水把口罩打湿戴上,这样可以减少炮烟吸入。我按班长要求一一照办,我们往前没走多远炮声就响了,那炮声,山崩地裂,大地颤抖,就好像在我的五脏六腑里爆炸,震撼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接着浓浓的炮烟就像大海的狂潮湧了过来,弥漫了整个山洞,什么都看不清了,浓烈的炮烟吸进了我的胸腔,一股腊油加苦涩的味道在我的腑内翻腾,恶心的要吐。我的呼吸越来越短,像抽搐,我急促大步向前走,快速冲过浓烟区,头晕脑胀, 阵阵晕眩。我用手扶住滴水的石壁喘息着,开始向外咳痰,吐出来一块一块的像豆腐脑,胸腔像是塞满了东西呼吸不畅。我坚持着向前走,烟清了,我看见班长站在前面在等我,我们又向前走了好一阵才到泵房,说是泵房实际就是在平导洞壁上凿进去一个3米见方的石洞,水泵就安装在枕木铺成的平台上,平 台下面有一个1米多深的蓄水池,洞里的山水常流不息,抽干流满源源不断.我们班的任务就是排水,保正施工现场正常工作,不被水淹。老战友下班,我们上岗接班,老班长开始教我怎样开水泵,先启动补偿器,让电机预转30秒,待电机运转正常后,再把手柄拉过来定位,水泵正常工作抽 水,补偿器手柄向前推是启动预转,拉过来是定位正常工作,中间是空档停车, 在水泵正常工作时,要听水泵运转的声音,声音发空发噪就说明水泵没有上水, 空转容易烧坏叶片,要勤检查,水泵不上水的原因就是泵体里进了空气,常见的就是泵体尾部盘根石棉绳磨损有间隙进了空气,再有就是水龙头上的返水舌头塞进了异物,有空隙停车时漏水,泵体有空气就不上水,发现这些故障要及时排除,泵体加满水排出空气,启泵正常工作。

       班长一样一样地教,我一样一样地学。班长最拿手的是水泵不停车加石棉绳,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停车时间长了水淹掌子面,他把基本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方法都教给了我,他看我也学的差不多了,让我独立作业操练几次也都很顺利,他要到前面泵房和掌子面去看看,留下我自己看泵。他走以后我抽了几次水都很正常,在我又一次抽水的时候水面不见下,还往上涨,眼看水都要淹没平台了,我打开排气阀放空气,紧盘根压盖,往泵里加水都无济于事,我急得团团转。正当我没有办法的时候,班长回来了,他问明情况后就跳进水池,一头扎水里清理水龙头舌头上夹住的木屑和腊纸皮子,清理干净后水龙头不漏水了,我把水泵加满水后关上阀门, 开泵,水面开始下撤,不一会儿就露出了地面。

       班长浑身上下棉袄棉裤都湿透 了,冻得他直打哆嗦,他脱下来拧干了棉袄棉裤,穿上还是冷,冻得发抖,我让他回去,他不肯,他又找了一些8号铁线编了一个带长柄的网兜给我说:在看泵的同时还要看着水面上的漂浮物,要及时的把它们捞上来,保持水面干净,避免再卡了水龙头,干工作要兢兢业业,一丝都不能马虎。我的老班长言传身教,不怕苦,他不仅是我技术上的师傅,他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水泵运转正常。洞里很凉,我说班长你回去吧,我能看好水泵, 保正没问题!他也相信我能处理好再发生的问题,也能做好这份工作,他回去 了,但他那不怕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感染着我,也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漫长的工作中,我虚心向老兵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营房业余休息时间,班长还带领我们新兵去库房教我们正确保养和使用机 械,机械连里的机器他都会用,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年末老兵退伍,我就成了抽水班里的主力成员。我们班长和连里其它有资历有贡献的老兵由部队安排转业到大同煤矿当工人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却留在了我的心中激励着我。
 


京原铁路驿马岭隧道掘进。

 

       老连长叫樊玉泉,他1米8多的身高,方脸连鬓胡须,虎背熊腰,相貌堂 堂,那是一个有眼光见过大世面的人。夏天三伏,我们连练兵打靶,大部分战士都没有及格,老连长开会回来,问明情况又去看了靶场,他带领战士们现场教学,提出了意见,靶子设在河对沿山坡上,子弹热,河水凉有吸力,标尺要提高半格,说完他拿起一支7.62半自动步枪示范给大家看,只见他调好标尺,顶住肩膀,立姿无倚托稍作瞄准,啪啪两枪,对面报靶杆点示,两枪都是10环, 我们看后都很佩服,抗美援朝以前的兵和我们现在的兵是两个时代的人,他们是从实战中走过来的,我们这些新兵是花瓶中看不中用。我们连又重新打靶,把标尺都调高半格,用有依托姿势打,这回基本都及格了,战场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练兵必须从实战出发,搞花拳绣腿是不行的。在今后的训练中,老连长要求我们必须从实战出发,练出真本领,在战场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春节到了,地方慰问团和部队文工团要来云彩岭慰问演出,戏台彩棚就搭 在群山环抱的空地上,整个进口部队都要来看演出,这时我们连的指导员夏新啟支左回来了,他也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子,白脸儿大下颏,一对细长的眼睛,说话大嗓门。他1961年高中毕业入伍,湖北人。我们连去看演出,按四路纵队依次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排列方队整齐的向戏台进发,连长、指导员他们俩人穿着军大衣斜挎着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两个大个子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是整齐持枪方队,气势非常威武,我们连的到会入场就是大会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指导员站起来向兄弟连队挑战叫号唱歌,他个子大,嗓门高,懂乐理,会打拍子,这是其它连队连长和指导员所不能及的,但他们也不示弱, 用文化战士出来对付,广场上歌声嘹亮,此起彼伏,响彻山谷。

       春节那几天每天都有文艺节目看,过完春节老兵退伍,和我朝夕相处的老战友们走了,班长转业了,我们排长陈君如提升副连长也到平型关10连任职,他们的离开,使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孤独和失落,这也许是我们战友情深的原故吧。就在这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里把我调到11连2排去当安全员。11连是14师的标兵连队,战斗作风过硬,听说前几天11连2排在施工装炮时发生了爆炸,朝鲜的胶质炸药非常娇嫩,在气温零下或零上30度的时侯,稍微有一点碰撞就会爆炸,威力非常巨大,它能把石头炸成粉末。11连2排装炮员是广东东莞人,装炮时炮眼有点小阻碍,他用木杆向里推送胶质炸药时,稍微用了一点力就发生了爆炸,装炮时大部人员己撤出,剩下几个在场的人员都牺牲了。

       11连2排的战士们还没有走出爆炸的阴影,情绪低落,我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施工连队是5班4倒,6小时工作制,每个排就是一个工作班,上一班放完炮下班,我们就迎着那惊天动地的炮声,穿过那浓浓的炮烟上班,安全员的职责就是拿手电筒第一个上去,把礃子面上的电灯接亮,查看有无塌方,洞顶洞壁有无悬石,如果有,要用钢钎给撬下来,排除安全隐患,有未爆的哑炮要设法排除,排长确认安全无误后,部队方可入场施工。洞内炮烟弥漫,战士们要把埋在石渣里的高压风管取出,对着礃子面绝壁猛吹,驱赶烟尘,礃子面清楚了,爆破下来的石渣堆积如小山,扒渣班的战士要上去用铁锹拉着绳子向外扬石渣,风枪班的战士架好风枪开始打眼,装载机怒吼往来装车,我们的战士大口的吸着没有散尽的粉尘和炮烟,双脚站在冰冷的水里抡锹铲渣装车,挥汗如雨,打风枪的战士满脸粉尘被汗水冲的一道一道的,风枪怒吼向前,高歌猛进! 

       为了早日打通云彩岭隧道,让京原线早日通车,每个战士都在奋力拼搏, 炮烟溶进了我们的心肺,汗水与地下长河交溶,一幅铁道兵战士大战京原铁路线的壮丽画卷就此展开。英雄的铁道兵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为伟大的国防建设,他们夜以继日、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炮眼打完,石渣除净,施工队伍撤出现场,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炮、点炮。爆炸的阴影在2排还没有散净,没有装炮员,暂时就由5班副代替,还有一个党员战士配合装炮。我和排长监督,在场的人神情凝重。做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把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军队,什么时候需要,咱就什么时奉献,这就是军人和老百姓的区别。在生死面前老百姓可以选择离开,军人,没有选择,在生死面前必须上,我们的津贴是按军龄发放的,但是在生死面前没有特殊,都是一样的,班副和辅助战士搬着炸药轻拿轻放,拿着推炸药的木杆轻轻的把炸药推进炮眼,炮全部装完,开始点炮。我拿着一截三分之一的导火索同第一孔掏心炮同时点燃,在三分之一导火索燃尽之前必须点完所有炮捻,即使没点完全部炮捻也必须撤离现场。被点燃的炮捻子冒着火花,烟雾弥漫了整个礃子面,看不清人,我们点燃全部炮捻 后撤出现场,汇合等侯我们的队伍下班回营房,那饱和的炮声告诉我们,又圆满地完成了一个工作班的作业,天天如此。

       有一天我们下零点班,刚吃早饭, 就有人跑回连部报告说洞里塌方了,全连紧急集合。连长王福银站在队伍前面高声说:“共产党员出列!其余同志回去待命!” 说完我们的老连长就带领全体党员们向洞口跑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感慨万千,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老连长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我不是党员还不够资格。是的,我们的党员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总是冲在第一线,在平日里,有的战士病了,我们的党员都要站双班岗,他们那种不怕苦和累、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党员们回来了,是他们帮助当班的战友们战胜了塌方,连里开会表彰奖励了表现突出的同志,当班的安全员还立了三等功。

       铁道兵不仅有繁重的施工任务,军事训练也是紧张有序,施工休息的那个班除了学习还要搞军事训练,连里不管施工有多累,有时夜间连里还要搞紧急集合。有一天半夜两点多钟,天还下着小雨,战士们睡得正香的时候,连里紧急集合拉出去跑到天亮才回来,衣服都湿透了,吃过早饭,不管有多累,施工的照常上班,不上班的学习训练,我们英雄的铁道兵战士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紧张的环境中练就钢筋铁骨的。
 


1971 年,68 团11 连战友在山西灵邱云彩岭营房合影。
李树成提供.

 

       我是1970年来到云彩岭,我和战友们不知道渡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特别是云彩岭隧道快要打通的时候,营长张盛明带领战士们吃住在洞里,整个进口部队全员上阵轮番作业,最终将云彩岭隧道顺利贯通。我们欢呼雀跃,山欢水笑,整个云彩岭都洋溢在喜悦的气氛之中,这个胜利实在来之不易,它饱含着我们铁道兵战士多少艰辛的汗水。有多少战士得了风湿病,矽肺病,又有多少战士因为塌方打哑炮伤残,牺牲在了京原铁路线上。 

       云彩岭属太行支脉的太白山,坐落在山西省灵邱县境内。她山峰险峻,林 深木秀,风景优美。就在我们山洞打通以后,云彩岭发生了几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天早上,我们上班,我刚走过横洞进平洞,山顶通风口上有一个约3米直径的圆木盖子就掉了下来,立在了我的身后,它没倒向我,而是倒向了相反的方向,有惊无险。

       中午,排长在横洞锯一段露出水泥平面的圆木,还差点没锯完,我等他,班长带领战士们下班,还没走到洞口,他们就拼命的往回跑,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气喘吁吁顾不上回答我: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有一节车厢有一条木板损坏支了出来横扫人行道,有一个叫余细牛的湖北籍新战士伤势严重,战友把他背到卫生所时就已经牺牲了,前两天他的父母还来信询问他的情况。

       就在这几天13连搞军事训练在投实弹时,有一名新兵胆怯,手榴弹没撇出去,让手环拉线给带了回来掉在脚下,在场的副连长把新兵推进掩体,他抓起手榴弹 还没撇出去就爆炸了,炸断了胳膊,弹片还崩进了肺叶,送北京抢救。在此之前他的爱人一直劝他回地方工作,他是大学生,是打混凝土的专业人才,到地方的贡献会更大,他好不容易劝服了爱人,坚决留在部队,可他现在身负重伤,太可惜了。火红的年代英雄辈出,他为保护战士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完全可以和王杰、欧阳海等英雄们相媲美,他是我们铁道兵的光荣与骄傲。
 


沙通天路红旗隧道掘进。

 

       1972年9月11连接到上级命令,先期转移到河北省承德市沙通铁路线上的 红旗岭隧道做前期准备工作。红旗隧道长5848米,它是沙通铁路线上最大最长的隧道,清澈的滦河,伊逊河依山而绕,这里山清水秀,这就是我们铁道兵68团的新战场,在京原线我们团就承担着驿马岭、云彩岭、平型关三大隧道的光荣任务,从1967年开工到1969年我们打通的驿马岭隧道长 7032米,是当时全国第一个最长的大隧道,这次上级又能把沙通铁路线上最大的隧道交给我们团打,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团的信任,也是我们团全体指战员的光荣与骄傲。68 团是能打大仗、硬仗的享誉全军的英雄团,作为英雄团的战士,这份荣誉也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1973年2月份我从承德复原回到家乡阜新,到如今己经过去了48年,现在回想起当年战斗在太行山的军营岁月,我仍然感到骄傲与自豪!如果有机会还让我重新入伍,我一定会比以前做的更好,也一定能带着我那亲密的战友同归故里,不再留下遗憾。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