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准备菜品,悬挂彩灯,以迎接农历龙年的到来,这期间也少不了婚丧嫁娶等随礼的习俗。
随礼,也叫随份子,亲朋好友、邻里之间,谁家有红白喜事了,送上一份礼,表达一份心意,既是延续友谊的手段,也是增进感情的机会。
参加工作至今,随了多少礼我已记不清了。八十年代工资低,随礼的标准也不高,随礼的范围仅限于婚丧嫁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随礼的名目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除了结婚、死人随礼外,乔迁、开业、升学、满月、生日、再婚,等等,都要随礼。
我始终秉持“礼尚往来”的原则,只要收到邀请,有时间则亲自到场,没时间就请人把礼金带到。即使有的人忘记告诉我,我知道了也要把礼金还回去。人之交往,谁都有需要朋友“捧场”的时候。这既是礼尚往来,也是为人处世的底线。
直到我的孩子结婚,有些人的做法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的心理砝码发生了倾斜。我发现,我的“礼尚往来”原则仅是我的一厢情愿,对有的人不起作用,该到场的没有到,该还的礼没有还,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有的人,“赖”份子钱。他有事的时候,毕恭毕敬的打电话、发短信邀请你前去“喝喜酒”,甚至几天前就能感觉他“热情好客”,有的人甚至三番五次“有事”请喝酒要求“捧场”。当你有事的时候,他却玩起了失踪,要么不接电话,要么知情不到,要么以各种理由搪塞,最终人礼皆无。
收了别人的礼金,就是欠了人家的情债,就要记得还礼,这既是情谊,也是规矩。“赖”份子钱,是对朋友最大的不尊重,只会让你失去一个真心待你的朋友。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再也不会有人理他了。
有的人,“克扣”份子钱。朋友来往,交的是一份相互之间的真感情,而不是精心算计,玩心眼。有的人在还份子钱时,该多给的故意少给,该还够的“缺斤少两”,该一次性还清的却“分期付款”。在份子钱上耍心眼,让人不知下步如何应对。
真正重情重义的人,在还礼时,不但不会克扣朋友的礼金,甚至给的比他还多,让他感受到“够意思”“讲究人”,也为以后对方有事随礼留下了余地。
随份子钱,可看出一个人的人品。高情商的人在随份子钱时既不让自己为难,又让对方心里舒服,考虑比较周全,分寸把握比较好。在还礼的时候,会平于或高于对方给予的份子钱。虽然数十年感情交织,在份子钱上不可能绝对公平,分毫不差,但尽量做到互不相欠,而不存“占便宜”的私念。
还礼的形式也能体现出人品。人到礼到,彰显最大诚意。人不到礼到,还可继续来往。人礼都不到,那明显就是要绝交的。合理的随礼与还礼,会让彼此的感情不断增进。
从份子钱上能判断出他是一个靠谱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有的人把收份子钱当成“敛财”的渠道,有的人重利轻义,贪占朋友的小便宜。人品好的人,靠谱的人,从不会吝啬礼金,也不会“算计”份子钱。
“来而不往非礼也”。钱,不是维系感情的唯一纽带,但是,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不在乎你的人,总是算计你的人,就应该及时远离,别再无谓地消耗你的金钱,你的感情,你的精力了。余生,要把爱心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