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乡村记忆系列故事四十二 《分田分地分公产》

  

 

【原创】乡村记忆系列故事四十二 《分田分地分公产》


       我国五十年代著名的作家周立波在解放初期曾写过一篇反映东北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的小说,名字叫《分马》。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广大农民把地主老财家的土地,农具,牲畜,财物全部分给了自己,东北的老百姓掌握了生产资料,有了强大的动力,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立波想不到后来全国成立了人民公社,老百姓又把分到手的东西全部交给了集体,从某个方面说都成了无产阶级。从另一个角度讲又都是国家的主人。周立波先生更想不到的是,毛泽东主席一九七六年去世以后,邓小平实行了大幅度的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政策,到一九八二年,全国又来了一次分田分地。不过,这一次不是分地主老财的财产,他们早就一无所有了。这一次是把集体的,也就是人民公社的财产全部分田地到户,分财产到家。
       这社会真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翻地覆。
       一九八二年某一天,我从小工厂回到家,父亲对我说:“你准备怎么办?马上要分地了,赶快去吧户口落回来吧,要不,你连地也分不到”。
       两年前我们退伍的时候,部队让我们自己选择是否带档案回家。如果自己带档案回家,就给你一个档案袋,回去自己找单位下户口,否则,部队就会把档案转回地方。大部分战友都选择自己带回档案,回到家各显神通,都希望能找个工作,吃上个商品粮,我当然也抱着这样的幻想。殊不知,遇上我国百万大裁军的时代,遇上千万知情回城的年代,国家安排就业的压力特别大,城市户口的退伍兵和知识青年都没法安排,何况我们是农村户口呢,况且农村户口的退伍兵,国家的政策原本就是那里来到那里去。除非您有特殊本领,特殊关系,否则是不可能的随便让你农转非,吃上商品粮的。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希望能被安排工作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无知。 来到有关部门,(忘记交给武装部了还是交给民政局了),遇到很多退伍老转的,绝大部分的情况和我一样,都是要抓紧转回农村户口,不能再耽误分田分地。
       没过多久,户口回到了大队(村委会),我终于分到了五分(不到半亩)地,以后养家糊口就全靠它了!
       说起这分地,解散生产队的事情,也不是一步到位。前一年还是把生产队分成了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核算,进行劳动成果分配,看来中央制定政策也是谨慎许多,生怕步子迈得太大,社会不稳定,出乱子。
        现在,终于把生产队彻底解散了。不过,这次分田地到户与作家周立波写东北老百姓分田到家的时候有所不同,那次分到土地的农民都有国家颁发的《土地证》,这次说的是责任田,是承包制。不管怎么说,我们广大农民还是挺高兴的。从此以后,再不用听生产队的钟声,再不用听队长的吆喝,再不用挨队长的训斥,再不用在外打工挣钱还要购买工分。想什么时候上工就什么时候上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施多少肥料就施多少肥料,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农民终于自由了!
       为此,我和朋友们聊天时候经常感慨地说过多次:毛泽东把父亲那一辈的贫苦农民解放了,他们分到了田地,财产,终于不再为地主老财家扛长工了。邓小平把我们这一代年青人解放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用被生产队捆绑了。我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这真是:谁当家谁做主,谁被解放谁受益。
       乡村记忆系列故事四十二:
       《分田分地分公产》完
       范顺成于2023年4月8号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