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首投】难忘呵,那年“八,一”会战牛圈沟……


 

        每逢八一建军节这一天的来临,我脑海里就涌现出襄渝线大会战那些宏大而又壮烈的画面来……

       上世纪七一年七月底,旬阳“牛圈沟”隧道到了“打拱”的关键时刻,那时铁路隧道施工都是些人挑肩扛,设备很落后,遇到“打拱”这活儿,就得一鼓作气连轴转的作业,才能保证水泥凝固的质量。

       为此,四十八团党委发出号令,“连续奋战二昼夜,坚决拿下牛圈沟,向八一献厚礼”!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打响了。

       二营的陈营长是位山东人,也是一位从解放战争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老军人,在全营誓师动员大会上把个拳头举得高高的,一股浓浓的山东土语感染着每个头顶红星的战士,及我们这些不戴领章帽嶶的学兵:“我学(说)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八一大会战,就拜托各位了,打胜了,我请大家喝俺山东的高粱酒哟”。说完了,笑着还给众人拱手做了揖,一场即将到来的大会战就被陈营长轻描淡写的话语化解了。

       入夜了,天上繁星点点,地上山峦矇矇,旬河水轻轻的淌过……

       牛圈沟隧道里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拱顶上,钢铁拱架一排紧接一排;

       高高的脚手架上,头戴绿色安全帽的战士双手挥动的铁锹,正一铲一铲的向着“拱”的缝隙中添料加灰,卷扬机轰鸣着,搅拌机怒吼着,不到二百米长的牛圈沟隧道里,全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在闪动……

       这里有铁道兵战士,

       这里有旬阳、山阳的民兵,

       这里还有我们男子学兵四连,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学兵二连。

       又一个黎明来到了,清晨的薄雾轻轻的环绕在半山腰中,连里的炊事员魏刚挑着炊桶,里面是那猪肉白菜馅的大包子,他边走边吆喝:快来呀,大包子管够呀!

      “咦”?

       咋没人应声呢?定睛再一瞧,

       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穿着蓝色工装的学兵娃子,一个个拄着带着三角型把炳的工兵铲,站着睡着了……

       他们,她们,太累了!这就是我们顶天立地的学兵男伢子,学兵女伢子啊!四十八小时“八,一”襄渝线上大会战呵,

让我铭记了一辈子呀……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