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情系襄渝铁路线,黄家河桥献青春

  


 

情系襄渝铁路线,黄家河桥献青春  
 

  老兵之家

  1.6万成员

  (此文献给党的九大召开之时,原铁13师61团10连为祖国的“三线建设”奋战在襄渝铁路修黄家河大桥的叔叔们,向你们奋斗的青春致敬!喜迎二十大,再踏新征程!)

  在我参加弘扬铁道兵历史文化的四年中,发现铁道兵有太多的光荣历史和动人故事值得我去挖掘和颂扬。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时,有一批优秀的中华男儿加入到英雄铁道兵的队伍中,他们穿上绿军装为祖国的“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当年的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张合影是1969年春天,原铁13师从广西柳州地区招收大量新兵中的一个新兵排,他们在湖北省孝感市接受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其中一些新兵分到我父亲武作富所在的61团10连,他们是我第一次去部队探亲时遇见的叔叔们。

  1969年3月31日,在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工程襄渝铁路线施工段,位于湖北省谷城县石花公社倒座大队,铁13师61团10连连长廖忠和在连部的新兵动员大会上讲话:首先,我们热烈欢迎来自广西柳州地区的新战友!我们10连是从援越抗美战场刚回国的连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1968年曾被评为“四好连队”。

  从明天起,在连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都要投入到黄家河大桥的战斗中去。在施工作业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兵带新兵,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我们要发扬毛主席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白天黑夜一刻不停地进行三班倒作业,争取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战斗任务。

  接着是指导员武作富讲话:我们驻扎在湖北省谷城县石花公社倒座大队,要与老百姓搞好军民关系,做好拥政爱民工作,每个革命战士都要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继续创建“四好连队”添砖加瓦。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最后是广西柳州新兵代表韦朝东表决心:我们穿上绿军装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军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我们要在这座熔炉中把自己锤炼成为对祖国和人民的有用之才。从今往后,我们要以王杰同志为榜样,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三线建设”,与全连战友一起,同心协力、共同战斗,早日把面前这座300多米的“碉堡”拿下。

  每次发言结束后,便迎来战士们热烈的掌声,多么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呀!这是毛泽东时代的人们特有的精神气概。当年虽然物质比较匮乏,但是各行各业的人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人的思想境界达到新的高度。全民学习英雄人物,以英雄为榜样,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治安稳定,犯罪率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孩子们自由快乐地成长,到学校读书没有学业的压力,活得轻松愉快。



 

  这座位于湖北省谷城县石花公社倒座大队的曲线大桥,已经安全承载火车运行50年,它就是10连当年在襄渝铁路线修的黄家河大桥,现在叫大裕桥,全长372米,单线连续梁由9个椭圆形桥墩支撑在双桥座上,最高的桥墩有13米。此桥动工于1969年4月1日,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的日子。当时没有先进的机械,全靠人工作业,战士们用手推车拉运泥土和石方,一排负责开挖大桥基础和混凝土浇灌;木工班负责制作模板和搭建脚手架。

  当木工班的老兵看到椭圆形桥墩的设计图纸时面带愁色,这种形状他们从没遇见过。为了攻克难关,1969年4月26日,木工班副班长侯宗期召开班务会讨论,他说:团部营部首长要求我们10连的黄家河大桥施工进度,必须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东风的指引,在大战“红五月”当中做出最好的战绩。

  讨论之中,来自广西融水县的新兵唐应柒自告奋勇地说:如果战友们信得过我,我愿意试一试,争取闯过眼前这道难关。我们侗乡苗寨有很多木工制作工艺,日常用的木桶、木盆、木缸都是圆的,与椭圆形大同小异,都可以用相同的工艺解决。班务会便当场决定让他来试试。

  在唐应柒的带领下,木工班的战士们齐心协力,先用大块方木连接成两个马蹄型的大框架安在两端,再把一块块制作好的斜面板拼合在一起就成形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一个大大的椭圆形模板就立在了黄家河大桥的工地上。攻克这道难关后,大大加快了黄家河大桥的施工进度。因此,后来木工班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

  这种曲线大桥,从基坑开挖到模板搭建再到混凝土浇灌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弯道半径稍有差错,将会影响火车的正常运行。10连干部战士牢记毛主席提出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方针,他们对大桥的质量问题十分重视,每个工班都设专门技术骨干把关。在施工工艺和精度控制上都做到精益求精,保证工程质量。

  1970年铁道兵部队整编,将10连改编为13连。师部派机械营一连在桥头配合13连推土填方,实行三班倒作业,夜里的建桥工地灯火通明。当时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机械连的口号是:人停机械不停,为早日建好战备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配合大桥修建任务而奋斗!

  1970年春天,母亲带着我和哥哥从四川中江山一程水一程来到部队探亲,4岁的我已经两年没有见到父亲了。我们下船上岸的地方,正是机械连的施工地段,只见机器轰鸣叮咚作响,好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哥哥看见施工的推土机很激动,他一蹦一跳就到了推土机的作业区,把一位穿绿军装戴红五星帽徽的叔叔急得大叫:你不要命啦!这位叔叔把我哥哥提起来狠狠往路边一蹾,还批评我妈不把自己的孩子看好。

  机械连得知我们是13连武指导员的家属后,便给13连打电话。父亲派战士来接我们,母亲教我看见穿绿军装的人都叫叔叔。到13连连部后,我看见一位穿绿军装的人正向我们走来,我兴奋地说:妈妈那里又来一位叔叔。妈妈说:那是爸爸。爸爸笑着喊出我的名字,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立刻把头扎进妈妈的怀里。

  当时铁13师师长许永高正在13连蹲点督战,他听说我们来部队探亲就问我父亲:你家有几个孩子?我父亲回答一儿一女两个。许师长说:两个太少了,我有4个孩子,咱们铁道兵应该多生几个革命的后代。

  1965年冬天,当我还是母亲腹中的胎儿时,我父亲奉命秘密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他将部队发的一口大木箱子寄放在三天门留守处,一年多都没有任何音信,也没有给家里寄钱。我母亲带着年幼的哥哥失去了经济来源,在农村坚强地撑起这个家。

  我出生后,母亲更是没日没夜地操劳,白天她出去挣工分时,住在不远处的外婆来照顾我和哥哥。夜里外婆回她家后,母亲独自带着我们睡觉,经年操劳,睡眠不足的母亲累得面黄肌瘦。

  我会牙牙学语时才第一次见到回国探亲的父亲;第二次见父亲是在1968年中秋节,他参加昆明军区“四好连队”代表大会之后;第三次见到父亲是这次来部队探亲时。

  聚少离多的军人妻子,含辛茹苦独自养育两个孩子,精疲力竭的母亲因此不愿再要孩子。这次来部队探亲时,在许师长的鼓励下,我父亲给我母亲做通了思想工作,后来母亲便给我生了一个弟弟。



  柳州忻城县的新兵在石花街合影,前排左一蓝耀文、蓝常康,后排左一石宏盛、韦少森、王国贤
 

  当年部队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探亲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有一面墙是斜的还用几根木头支撑着,生活用水自己去井边挑,想洗澡去河里洗。连队买菜要去6里外的石花公社,那里有条直通街叫石花街,街上有家唯一的小照相馆,很多战士想拍一张穿着绿军装的照片寄回家,却很困难。

  为了拍一张照片,战士们在星期天走山间小路赶去照相馆排队,因拍照的人太多没轮上,时间一到又得马上赶回连队,等下个星期天趁早又去石花街排队,来回要耗费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拍出来的照片又是黑白的,为了体现绿军装和领章帽徽的本色,当年很流行人工上色。



  2022年请当地老乡拍的已运行50年的这座大桥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13连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提前完成黄家河大桥的修建任务。后经有关部门验收,这座施工难度很大的曲线大桥被评为优质工程。因此,13连在1969年和1970年,再次获得“四好连队”的光荣称号。

  1970年国庆节,我父亲代表13连与铁13师61团的5位代表赴首都北京参加“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先进代表大会。13连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连队”,属于铁道兵的最高荣誉,这是13连全体官兵共同努力获得的荣光!



 

  大会过后,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为背景,拍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照片中的铁道兵官兵个个英姿勃发,紧握毛主席语录持在胸前,表现出铁道兵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决心;左胸上的毛主席像章与头上的红五星和肩上的红领章交相辉映,展现出铁道兵战士英勇无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风采。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虽然铁道兵兵种早已撤销建制,但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朴素、坚韧不拔、走小路修大路、舍小家为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并没有消失,他们被永载史册、世代相传!



 

  喜迎二十大,再踏新征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利国利民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心。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永远铭记无数革命前辈和英雄先烈为国为民立下的汗马功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祝福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附:10连新兵人员名单 (55名)

  柳州市

  刘家明、陈湘宾、邱玉刚、陈水生、

  李援建、孙明玉、谭关心、谢桂兴、

  覃天葵、龙强

  柳城县

  韦业新、韦锦荣、罗明英、魏礼华、

  叶寿长、龙仁崇、覃义新、罗天杰、

  梁自贵、罗美桥、莫美祥、莫美清

  忻城县

  王国贤、蓝耀文、蓝常康、石宏盛、

  韦少森、韦汉辉、韦朝东、蒙日康、

  蓝胜华、蓝进英、黄海禄

  融水县

  唐应柒、吴绍柒、梁庆二、吴家二、

  唐顺辉、梁朝旺、杜权光、冯世明、

  曾祥绍、王金成、贾正依

  融安县

  林球干、李德安、张方恒、黄廷必、

  杨振鲜、吴木生、曾凡贵、覃世威、

  覃建文、黄显广、韦昌云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