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观铁兵“七一”晚会有感【原创】

  

 

观铁兵"七一"晚会有感【原创】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铁道兵文化基金会、铁道兵文化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实际上是一场内容丰富的综合文艺晚会)。以庆祝建党102周年、纪念铁道兵成立75周年、庆祝铁道兵纪念园开园5周年为主题,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的晚会节目单)
 

  晚会中的29个节目,个个都是精品,篇篇激动人心。诗词书法、唱歌跳舞、名作朗诵,精彩纷呈。初心使命牢记心头,军魂兵情贯穿始终,昨日今朝感慨万千。有苦有甜,有喜有泪,令人感动、令人振奋。老兵们才华尽展,铁二代出色表演,主持人可圈可点,组织者功德园满。


  (正能量的晚会内容以及劳苦功高的组织人员)
 

  《永远铁道兵写作群》微信网,在演出的几小时内,热评如潮,点赞过千,且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彻夜热度不减,鲜花、掌声、红包令人眼花缭乱,有人堪称比看春晚还激动。

  按理来说,一九八四年元月至今,铁道兵脱下军装已经将近四十年,最晚八二年入伍的战士也已经年过(近)6旬,实际上绝大部份人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者,他(她)们本应在家怡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是责任使然,精神所在,素质不变,初心不改。他(她)们始终像金子一样,继续发光发热、拼力弘扬铁道兵精神,精心传播正能量往事。不辞劳苦,无私奉献。他(她)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优秀军人的楷模。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

  关丽荣、张衍海、李敏、张开喜、候小娜、王抗林、张淑芬、何燕宁、王海霞、老粥⋯⋯等,则是这些英雄们中的杰出代表,他(她)们既是领导者,也是工作者、自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审稿件、办晚会、传正声、搞聚会、不为名、不为利。有人甚至经常抱病工作。其行为受到了广大老兵、军嫂以及铁二代、铁三代的高度赞赏和敬重。

  铁道兵,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铁道兵伟大,铁道兵光荣等等,这些词语在外人看来,似乎都是一些普通的口号,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服役于此部队的老年人来说,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其英雄、伟大、光荣精神内涵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且影响深远,终生难忘。

  当年铁道兵惊天地 泣鬼神的丰功伟绩已经载入了史册,永不磨灭。但是,精神失传,传统断代的现象却令人十分担忧。铁道兵的网络及聚会,在这关键的时刻,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这个弘扬和传播的重任,并迅速火遍全国,热透网络。

  铁道兵建军的35年中,为国捐躯8314位烈士,伤残近6万人,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了五个师的兵力,比战争年代任何一次战役都惨烈,比任何参战参核部队都悲壮。但是,他们面对的却不是拿枪的敌人,而是冷酷无情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工作条件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是我们的正常工作,我们用双手双肩同岩石抗争,用热血和汗水与自然博斗,为祖国贡献出了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和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深山高原、酷署严寒、无人荒漠是我们的战场,风餐露宿、沐雨栉风、艰苦生活是我们的常态。这些我们都经历了,我们都体验了。

  尤其是在遥远的朝鲜战场,我们的先辈们还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和平年代修建的林海雪原铁路,青藏高原天路,两弹一星铁路,引滦入津水路,成昆、襄渝等等铁路⋯⋯,处处都有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

  可以说,我们铁道兵战友的感情和友谊,是用汗水、泪水和血肉凝成的,是在特殊环境下铸造的,是最纯真、最感人、最牢不可破的,也是永远不可能再复制的。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应该是生死弟兄、难兄难友。这也是我们铁道兵战友聚会最多、"重走"最多、晚会最多、网友最多、回忆最多、联系最广、情感最深的根本原因。

  雄壮的铁道兵军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是全体铁道兵战友的精神寄托,相见必吟,相聚必唱,而且永远心潮澎拜、激动万分。她巳经成为了联接战友的纽带,怀念军旗、讴歌军魂的圣歌。

  一场普通的业余晚会,竟然能够有如此高的人气,令人彻夜难眠、感受深刻。本人的粗浅认识是,她既有组织者和参演人员的刻苦努力,也有人老怀旧的思念情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更有铁道兵精神的霸气回归。

  铁兵精神霸气回,

  丰功伟绩高入云。

  晚会聚会战友会

  兵歌赞歌颂军魂。

  当年同受苦和累,

  如今奉献为人民。

  军旅生涯终无悔,

  学习英雄做好人。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二0二三年七月二日于西安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