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攻难克险的“钢铁侠”(3)【原创】



 

攻难克险的“钢铁侠”(3)【原创】


 

       [岩爆]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拉林铁路所处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我国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一方面地壳内动力拼命抬升隆起,一方面地壳重力使劲下压,使得青藏高原的山体内部各路岩脉相互扭曲纠缠绞杀一起,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内应力。就像一只膨胀的汽球,一旦遇到可以恣意扩张的薄弱环节,受到强烈挤压的岩石就会猛烈地爆裂喷发出碎石。拉林铁路隧道施工,就像是往那只膨胀的汽球戳上一个洞,岩爆就这样频频发生了。
       “岩爆,岩爆,又是岩爆!”战过高地热、冰碛层之后,桑珠岭隧道再遇强岩爆的报告又送到文庭亚指挥长的面前。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高地热、冰碛层是完全暴露出来的显性存在,你可以集中力量去正面应对。那么强岩爆尽管也早有预判,但它却是突如其来的隐性存在,因为你不知道隧道内哪块岩石暗藏杀机,会突然爆裂伤人?因此令人防不胜防。可是,文庭亚这回却胸有成竹,不打无准备之仗,该用上“以逸待劳”之计了。
       原来,中铁五局在拉林铁路中标,局领导决定派局副总工程师文庭亚担任拉林铁路指挥长,带队上拉林铁路之后,文指挥长就认真研究了拉林铁路标段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事先对可能遇到的强岩爆做足了功课,专门制定了针对强岩爆的施工方案,并请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组织有关方面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完善。他们采取超前地质钻探预报,及时掌握地应力状况,有效进行爆前安全防护;隧道作业采用进口的三臂液压凿岩台车进行全断面机械化开挖作业,减少施工人员面对岩爆的危险;隧道掌子面大量浇水软化围岩,进一步弱化强地应力的释放;隧道爆破之后,先进行岩石除危,而后再装车运碴;配备湿喷机械手采用混凝土加钢纤维喷锚防爆支护。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岩爆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桑珠岭隧道岩爆地段施工从最初的一筹莫展,到现在月成洞70米,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而文庭亚指挥长对岩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要求,真正达到了防爆级别。只见他们进隧道作业时,头戴防弹钢盔,身穿特制黑色防刺防爆服,脚踩长靴,手戴护套,眼戴护镜,一个个都成了真正的拉林铁路“钢铁侠”!有的还真模仿起机器人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开心大笑。职工们不无得意地说:“有了这身盔甲,我们真是刀枪不入啦!”
       回头我们再看看这群“钢铁侠”的带头人----指挥长文庭亚,真是一派大将风度,又不失儒者文雅。文庭亚1991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到中铁五局2处,后来改制成中铁五局集团2公司。他从实习生、助理工程师开始干起,直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先后在阳涉铁路、渝怀铁路、向蒲铁路、南龙铁路以及武广高速铁路担任项目副经理、经理、指挥长,对铁路建设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现在文庭亚任中铁五局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中铁五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如果说文庭亚带领他的“钢铁侠”们攻难克险,打赢了高地热、冰碛层、强岩爆“三大战役”,那么在明则特大桥施工中,文庭亚运用“关门打贼”之计,集中优势兵力,又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明则特大桥是中铁五局拉林铁路重点工程之一,全长3375.55米。项目部2015年6月进场后,很快制定施工方案报指挥部。文指挥长看过之后,退回去让重新做方案。项目经理罗凛仔细审看方案,觉得施工人员组织、机械配备、工艺工法等等,都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制定的,没毛病啊!因此,仅做了点文字修改再报上去,文庭亚又退回去。这样报了三次,退回了三次。罗经理实在不知道错在哪里,亲自上门去请教文指挥长。文庭亚只说了两个字:“汛期。”
       罗凛经理还是不明白,明则特大桥总造价约1.79亿元,施工量很大,方案已经考虑到汛期的影响,将工期排在2017年完工,这已经是满负荷工作量了。
       文庭亚说:“这就是方案的片面性所在了。你只考虑到大桥施工本身,而没考虑到大桥所在的这条雅鲁藏布江的影响。大桥共105个墩台,其中44个墩在雅鲁藏布江中,这才是该桥施工的重点难点。”
       文庭亚拿过他查阅到的雅鲁藏布江水文资料告诉项目经理罗凛,雅鲁藏布江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截止国境线年径流总量为1,100亿立方米。枯水期河水为冰川融水,汛期洪水由暴雨形成,水量大,持续时间较长。工期拖到汛期,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集中优势人力资源、机械设备,利用一个旱季施工,抢在汛期之前首先完成44个水中墩的施工,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罗凛这才明白了文指挥长的意图,很快重新调整施工方案,经过指挥部方案评审会批准后,2015年12月明则特大桥顺利开工。文庭亚指挥长也给明则特大桥项目部集中调配了7台旋挖机、10套冲击钻机、10套墩身钢模、11套钢板桩、钢围堰等机具,保证大桥施工全面展开。
       项目部先行先试,样板引路。项目副经理田小刚亲自担任作业队队长,2015年11月先行试桩。2015年12月30日,以明则特大桥77号墩3号孔桩为样板,成功灌注第一根桩基,以此拉开“大战三十天,完成水中墩桩基”的劳动竞赛。在奋战明则特大桥的日日夜夜,项目部罗凛经理把指挥部搬到大桥现场,天天蹲守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72号墩打2号桩基时,连续打5次都塌孔,文庭亚指挥长和罗凛经理现场召开技术人员会商,把浮筒加长跟进,改善注孔内泥浆性能配比,终于灌注成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水中墩桩基渣样柱状图与设计普遍都有误差,经过重新计算,他们将桩基普遍加长,最长的加了近20米,达到50多米,确保大桥桩基质量。文庭亚还常常夜间到工地巡视检查,发现夜间施工天寒地冻,要求在现场给民工提供取暖的设备。
       2016年3月25日,明则特大桥完成首个水中桥墩。6月2日,赶在汛期之前,中铁五局明则大桥项目部终于全部完成雅鲁藏布江水中的44个墩台和61个岸上墩台。
       2016年7月中旬,雅鲁藏布江干流突发洪水,一夜之间水位暴涨2米多。8月2日,洪水再次袭来,干流上游决口,当地部分农田被淹。拉林铁路部分在雅江上的许多在建桥梁也遭受了一些损失,一些大桥的围堰、筑岛、栈桥被洪水冲毁,造成经济损失。而明则特大桥则44根水中墩提前完工,没有受到洪水灾害的任何影响。105根高大墩台像“钢铁侠”一样地傲然挺立,俨然成为雅鲁藏布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南来北往车辆行人的侧目相望。
       这就是中铁五局拉林铁路指挥长文庭亚和他的“钢铁侠”的故事。说他们是“钢铁侠”,那是他们在拉林铁路施工中攻难克险时所表现出钢铁般毅力和顽强意志的一面,而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其实也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
       文庭亚指挥长的妻子李龙桂是中铁五局上海伍铁混凝土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家也安在上海繁华市区,孩子大了也在上海读书,一家人在大都市的生活本来很安逸。可是当文庭亚从山青水秀以小吃闻名的沙县南龙铁路指挥部,要上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修建拉林铁路时,家里的这种安逸就打破了。听说丈夫文庭亚招兵买马拉队伍组建拉林铁路指挥部时,有人因为怕高原反应受不了,得了“恐高症”不敢报名,李龙桂主动带头报名,离开上海的家和工作单位,放弃高级工程师的职位,和丈夫一起上高原,在拉林铁路指挥部的工程部当了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在她的影响下,中铁五局指挥部许多干部职工说服家人,放下担忧顾虑,积极支持他们上高原。
       五标项目部的工程部长杨曾刚上高原,因为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和他一起上高原的副部长也是因为高原反应严重,上高原的当天就受不了返回内地了。杨曾觉得他万万不能也撂下挑子下山,让刚刚组建起来的工程部唱“空城计”。于是,他咬咬牙就这么硬挺着,头疼了,喝点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心律不齐了吃点丹参滴丸,再不行还有速效救心丸。就这样他竟然克服了高原反应,逐渐适宜过来了。指挥部攻难克险,全靠着他带领工程部技术领先打头阵呢。2015年8月,杨曾的妻子怀孕就要分娩了,几次打电话让他回家照顾,因为当时正是工程科技攻关的紧要关头,他一推再推,直到妻子就要临产了,杨曾才回到妻子身边。孩子出生,母子平安,才过了一周,他就告别母子,又回高原。
       高原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变化无常。有时早晨起来万里晴空,中午时分就风雨交加,到晚上还可能冰天雪地,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2016年6月的一个大晴天,文庭亚指挥长到里垄便桥检查施工,见民工嫌热穿着短袖在干活,就一再叮嘱他们小心着凉感冒。果然到了中午天气突变,一场瓢泼大雨浇得民工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当晚就有十多个感冒患病。第二天,指挥部派人给民工送医送药,文庭亚安排专人给民工购买了既透气、又防风的冲锋衣作工作服。民工笑着说,这样我们干活就再也不怕冷热风雨了,就一个劲儿地往前冲锋吧!
       初上高原,许多年轻职工仗着自己年轻,身体有资本,什么高原反应也不在乎。时间久了,因隐性的高原反应对身体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指挥部党工委和工会关心高原施工进度,更关心高原施工的人,2016年7月,进场一年时间,方捷副书记就给基层各项目部安排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有5位同志体检结果不适宜继续在高原工作,文指挥长和方副书记商量打报告将这几名同志调回内地,而文庭亚却将自己不合格的体检报告悄悄地锁进抽屉。考虑到高原施工的特殊性,指挥部还专门研究,给大家提高了高原生活补贴标准,让大家好好地补补身体,别亏欠太多。
       桑珠岭一号横洞技术主管玄龙还在大学期间,就非常向往着有机会能到西藏去看看,他觉得西藏是个很神圣也很神秘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2006年玄龙大学毕业那年签约到中铁五局工作,当时中铁五局正好在青藏铁路有项目部,可是那年青藏铁路通车,工程已经收尾,他很遗憾没能赶上青藏铁路的建设。等到修建青藏铁路延长线拉(萨)日(喀则)铁路时,他积极报名终于来到高原,实现了他来西藏的愿望。而和他同年毕业参建拉日铁路的大学同学,有十几个因为受不了高原的苦和累,相继辞职回内地去了,只有玄龙在青藏高原坚持下来了,并且还收获了爱情,特意选择在拉日铁路指挥部和他的妻子办了一场高原婚礼。拉日铁路建成后,他本来有机会回内地和家人团圆,可是听说中铁五局又在拉林铁路中标,他要求转战到拉林铁路。如今他的孩子都已经三岁了,却很少回家跟妻子孩子团聚,想见面了只能视频里聊聊天。妈妈每次问孩子:“爸爸在哪里?”孩子指着手机说:“爸爸在手机里。”其实,在中铁五局拉林铁路指挥部像玄龙这样的何止他一个?为了早日建成拉林铁路,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他们舍家别妻离子,不远万里单身来到雪域高原。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这就是拉林铁路“钢铁侠”未完的故事。拉林铁路还在建设中,“钢铁侠”们也还在继续着攻难克险的动人故事。

 





​ ​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