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老兵的乡村记忆系列故事35 《天生愚笨难学艺,初谈婚姻便定准》



 
        跟随邢师傅学木工,可不是旧社会那样要举行拜师仪式,要给师傅行拜师礼,然后在师傅家干杂活,当长工。我就是经过致贵哥介绍同致银哥哥一起去邢师傅家吃过几次饭,然后就到邢师傅在电厂的工地上班了。每天同一般的工人一样上下班,上班期间有邢师傅指导,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如何干木工活儿。记得我们一起在那里干活儿的有本村的范显付,小名叫良的,还有流寺的一位齐师傅,他们都比我聪明,一般的木工活儿师傅一点就透,唯有我特别愚笨。现在想起来,我的脑袋就像我手中的那些木头一样,就是个木头脑袋。
        还好,现在不是解放前那时候,学徒工不是从师傅手中领取工资,即便上一天班,没有什么贡献,也不会给师傅造成什么损失,而是从电厂工地领取工资。师傅们报给电厂有关部门这里有多少级别的技工,电厂就按照技工级别,人员多少来发工资。我觉得如果是私人的工地,像我这样笨拙的学徒工,早就被开除去工地搬砖了。
        记得用左手拿凿子,右手拿斧子给木板上凿孔这件事,师傅告诉我右手的手腕要灵活,用手腕的关节带动你的手上下活动,这样既省力,也不累。别的学徒工一听就领悟过来了,我是不管师傅怎么说,也领悟不过来。拿斧子的右手总是整个手臂上下抬动,样子笨拙可笑。邢师傅亲自用他的手拿着我的手腕,教我如何上下活动关节,摆动手腕,多次指导,始终改正不过来,真是笨到家了。师傅们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再说,这家伙太笨了,学不成木匠。因为正确使用木工工具是学木工的最基本技能,以后的木工活儿全靠自己领悟。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的师兄师弟学个两年,三年基本上就可以独当一面,出师带班了。我估计,我估计,我没有办法估计……。
        那时候在工地干木工活儿,基本上就不用拉大锯锯那些巨型的大圆木了。工棚有电锯,偶尔拉一下大锯,可真是感觉累。不过,最危险的是那些开电刨,开电锯之类的,当时的电锯,电刨的安全保护方面的功能还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开那些小电锯,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手指锯掉。在电厂工地一年多时间,曾见到两位工友把手指锯掉和锯伤的。由于我的笨拙,师傅基本上不让我操作那些小电锯,电刨。都是一些学徒时间比较长,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工友们操作。
        后来想起来学木工期间为什么那么笨?仔细分析一下可能同我从小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喜欢手工制作有关系。别的孩子没有事就制作一个小手枪啊,制作一个弹弓啊,打打篮球,打打乒乓球啊,这样造成了他们大脑灵活,思维敏捷,手脚灵活,干活儿利索。我没事儿了就喜欢看看书,看看报纸杂志,闲事知道的不少,与实际生活贴近的事干不了多少。
        有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虽然谈不上是什么书生,但是喜欢看书,那些觉得好看的书,不管什么地方,坐下一看就是老半天,这毛病可能严重影响了我的动手能力,仔细想一想我的朋友圈,社交圈,也确实是这样,爱看书的人几乎都动手能力差,不是学技术的料,正是:“嘴上一大套,行动不着调”。
        因此,我在此感慨,谁家小孩子们贪玩,尤其是喜欢玩玩具,拆装玩具,制作手工,研究电脑,手机等等,千万不要呵斥他们,不要禁止他,相反,要鼓励他,不要怕他把东西弄坏,坏事能变成好事。
        在电厂学徒,干木工活期间,大概是一九七五年吧,家里开始给我张罗婚事,为什么这个时候张罗呢?这里有一定原因:上学的时候,我们村我们生产队的一位同学,她同二排的一位女生是好朋友,上学期间就准备把这位同学介绍给我,奇怪的是,这位同学并没有给我提起过,而我家里人反而知道了。
       有一天,姐姐问我:
      “你在学校自搞了一位对象?”
        我说“没有哇”!
     “那怎么听别人说你自己搞了一位对象”
     “没有的事”我说。
     “真没有”?姐姐问。
     “真的没有”。我如实回答。
     “真没有的话,咱哥就准备给你介绍对象了”!姐姐说。
     “ 中啊”!为了证明我说的是实话,另外我也确实想找对象了,我爽快地回答。
       姐姐这么一问,我也想起来了,还是在学校验空军飞行员那一次,二排那个女生找到我们生产队的这位同学,要我给她一个确切的回话。我当时根本就没有一点意思同她订婚,早就已经一口回绝了。姐姐大概还是那时候听到的一点点传言。
       没过多久,哥哥给我说,已经给女方的嫂子联系好了,过几天到车村一位朋友家同女方小见面。
       记得是某一天晚上,我来到了车村女方的媒人家里,经过媒人简单的介绍,我们两个也各自做了简单的介绍。我说我现在在电厂上班,学的是木工等等,互相没有说几句话。但是,她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说话干脆利落,长相机灵漂亮,一双大辫子,长过腰际,说实话,我有点儿一见钟情的感觉。没有停多长时间,这小见面就算结束了。
回来后,母亲问我:
      “女孩怎么样?”。
        我说:“还不错”,
      “有多高?”
     “一般人吧”我回答。
     “有你姐姐高吗?”
     “差不多吧!”。
       其实那时候的我是稀里糊涂的,根本没有注意她有多高。只是感觉她十分漂亮,别的什么都没有注意。这可能是晚熟的我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吧。
      我当时甚至都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她叫苏君爱。
      我这边的媒人是哥哥,她那边的媒人是她的嫂子。双方都是各自的自己人,不存在媒人说东道西,不知道真实情况这一说。没过多久,就决定了大见面日期。
       当年媒人介绍对象,分为小见面和大见面之说。小见面就是媒人把男女双方约到一个地方,互相简单作个自我介绍,都没有意见的话,随后再商定大见面的日期。
       大见面就算基本上订婚了,男方带着一定数量的礼品,点心,衣物之类的到女方家里,双方互相交换信物,一般是互相交换手绢。南方带着礼物,在女方家里吃个饭,条件好的就把女方有关人员请到饭店。这些程序走完,男女双方就算正式订婚了,双方可以自由来往,约会等等。不过那时候,很少在举行婚礼之前约会。主要还是封建思想严重,思想行动都不开放。
       这真是:
愚钝之人学手艺,笨手笨脚不如意。
自由恋爱人人盼,无奈社会仍封建。
媒妁之言姻缘成,青春年少未知情。
懵懵懂懂把婚配,糊里糊涂谁知谁?

      乡村记忆系列故事三十五
     《天生愚笨难学艺,初谈婚姻便定准》完
       范顺成于:2023年2月19日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