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十连连史回忆(上)



 

(一)
 

  铁道兵九师四十团二营十连属于营机械连,组建于69年底70年初。

  我71年元月入伍,3月份下老连队,分配在十连炊事班,后任文书。当时,十连驻扎在辽宁省凌源县沟门子公社六道河子生产队。参加战备铁路辽西线建设。十连干部战士分别来自团机械连和施工连队。70年山东兵是连队组建后的第一批新兵。老兵大都是68年入伍的辽宁营口兵和四川通江兵;69年入伍的来自黑龙江富锦和吉林通化辉南和扶余县。干部大都从团机械连调入,均是65年前入伍。其中:连长熊绍培、四川阆中人、55年入伍,从汽车连调来;指导员xxx(名字忘了)上海人,文革支左,下命令后未到职。副指导员于明文(代理指导员)、63年入伍、辽宁省西丰县人,71年接兵回来后,正式下命令担任十连指导员。副指导员:潘学孟(原三排长),65年入伍,辽宁东沟人;副连长:郭凤岚、59年入伍,湖南益阳人;一排长:袁长海、63年入伍、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二排长:赵树全、65年入伍、辽宁东沟人,72年调二十连任副指导员;韩开栋、63年伍、山东德州,接任二排长。三排长:潘提副政指后由周子峰继任。周子峰、65年入伍、江苏沛县人;四排长:王林发、65年入伍、辽宁东沟人;(73年提抜为副连长)。司务长:鞠厚利、65年入伍、辽宁东沟人。
 

(二)
 

  十连组建后,没有归属二营管辖。因二营72年前在黑龙江嫩江执行任务,所以十连由三营代管。跟四十四团一起,同在辽宁省凌源县境内参加辽西线施工。十连主要担负隧道施工中的机械(发电机、压风机、抽水机、搅拌机等)和电工、修理工等配属工作。辽西铁路在全团指战员和朝阳民兵团共同努力下,提前三个月于72年11月完工通车。72年冬季,连队借冬训拉练之际,背起行装扛起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由副连长郭凤岚带领奔赴新的战场一辽宁省兴城县参加房建施工。随后,二营其它连队也分别从嫩江和铁背山转战兴城,从此十连归建,二营五个连队,第一次在兴城团圆了。我们二营与三师九、十一、十四连以及九师给水营等兄弟部队一起,担负五0五(铁道兵东北指挥部)的营建施工任务。施工连队负责“将军楼""部长楼”等土建工程任务,我们十连则负责二营所建楼房的水、暖、电和机械配属工作。兴城的营建工程一年多基本完工,74年初又转战通辽,参加沙通线(即后称"京通铁路”)建设。 71年补充兵员较多,我们连共有57名新兵(陕西兵49人,湖北兵8人)。72年没有接兵,73年在兴城连队又补充新兵40多人(黑龙江克山和四川邛崃)。74年仅机械连队才有新兵,十连补充山西襄垣县和沁县两地新兵15人。

  十连初到通辽住的是民房(即住通辽郊区前进大队)。部队住民房,不便于管理。连队党支部首先抓好“军民关系"和组织纪律教育,制订了加强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在住民房期间,没有发生战士违犯纪律和破坏军民关系的问题,但是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刚开始进村时,战士们看到老百姓的样子,编了些顺口溜:什么“房子泥巴盖,窗户纸糊在外;一铺炕上睡三代,公公穿错媳妇的鞋;老太太腿上缠绑带,棉裤棉袄象麻袋;大姑娘叼个大烟袋,看到当兵的直发呆1”。等等。部队住进去后,也传出一些笑话。比如:战士们和老百姓睡一条炕,中间拉个布帘子。有个班长睡觉不老实,半夜一翻身,翻到帘子那边大姑娘位置上去了。把别人吓的赶紧开灯坐了起来。等等。这些故事,充分反映了当时通辽地区的落后面貌和铁道兵与老百姓的持殊关系。

  关于连队干部变动:连长熊绍培73年在兴城转业,副连长郭凤岚继任连长;指导员于明文74年搬迁到前进大队后也申请转业了。副指导员潘学孟继任指导员。一排长袁长海和二排韩开栋排长也相继转业。68年营口兵张政轩九连撤销后调任十连一排长。同时又从修理连调来林明玉副指导员和从五连调来林玉干副连长。四排副排长匡福76年提为二排排长。从外面调来何厚顺,65年入伍,辽宁东沟人,任四排排长。

  十连在前进大队驻扎半年多时间,其主要任务是每天步行到好几公里外的五家子铺轨基地干活。
 

(三)
 

  1975年初,十连从前进大队搬迁到通辽火车站搞房建施工。开始住南沙坨子,旁边是一片树林。连队搭起十来顶帐篷,组成新的营房。由于风沙大,帐篷四周得用铁丝拴大石头压才能固定住,不至于被大风掀起。记得新兵入营时,我是七班班长,领了3名新战士上班里。其中广东兵2人,河北兵1人。当年75年新兵来自广东省海丰县和河北省康保、沽源两个县。我们连分来40多名新兵,广东多一些,河北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新兵刚下连时,有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当时连队刚搬过去,三用堂还没建好,干部战士吃饭,大都蹲在自己班帐篷门口进餐。广东兵是南方人,开始不适应东北生活,比如生吃蔬菜等。有的广东兵把碗里的生葱生蒜,扒出来扔在地上。郭连长还专门为此事集合全连点名,对事不对人的进行了严厉批评。

  75年我们连队一排、三排和营里其它施工连队一样,担负房建施工;二排负责全营工地水、暖安装和预制板打造;四排两个班,十班电工班,十一班修理班。负责安装电和机械修理、电气焊等。到通辽后,二营除七连继续留在抚顺铁背山担负国防工程任务外,六、八、九(77年撤销)、十连和营部都集中在一块投入通辽站职工宿舍楼修建和站房及配套建设。75年建起一栋楼后,连队就从帐篷搬进楼房住宿和办公。三用堂和球场都建好了,吃饭、开会和活动场地都基本完善。各班还开荒种地,比着搞农副业生产,连队伙食也大大改善。76年又补充安徽萧县、砀山新兵30多人。连队房建施工技术骨干也不断培养出来,砌墙、把角、抹墙、勾缝等泥瓦工}大工)每年评比,凭等级上岗。施工质量和进度大大提高。当时流传有句口号:三天一层楼!即砌墙的一排和三排开展劳动竞赛,每三天就砌起一层毛坯楼。76年有通辽四中一个班的学生在咱们连学军,他们担任小工和装卸水泥、石灰、沙子和砖等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房建施工支援很大。我和匡福战友当学生辅导员,每天给各排各班分配学生,有时还真难办呢!特别是有些班长找我们要女学生,他们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炊事班帮厨也喜欢女学生,整的女学生不够分的。

  关于连队干部方面,75、76、77年都没多大变化。连长郭凤岚、政指潘学孟、副连长王林发、林玉干,副指导员林明玉,一排长张政轩,二排长匡福,三排长周子峰,四排长何厚顺,司务长鞠厚利。(待续)
 




 

编辑:兵心依旧
 

上一篇:青春之结
下一篇:十连连史回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