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提到新疆,中国人的印象大概是遥远。古诗词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的就是那里的荒凉、戍边将士的忠勇。

        新疆境内的南疆铁路一期工程是铁道兵组织指挥修建的。或许是天涯路遥,征战悲壮,从互联网上搜索,这条铁路,留下许多亲人千里迢迢祭扫烈士墓的情感故事。如果拍摄铁道兵的影视,我以为南疆铁路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477公里的南疆铁路由吐鲁番至库尔勒,由铁道兵第5、6师和第4师两个团、独立机械团,以及当地筑路工人通力合作完成建设任务。1974年开始施工,1979年11月30日铺轨到库尔勒。

        南疆铁路横贯天山南北,东头起步穿过“火州”吐鲁番盆地边沿的大戈壁,绝对气温高达47.8摄氏度,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曾流传孙悟空大战火焰山的神话。中头经过沼泽、洼地、水网和风沙区。中段在天山腹地迂回展线,坡陡沟深,地势险峻。铁路一半以上地段穿行于天山峡谷,修建隧道29座,延长32.995公里。其中奎先隧道6152米,是当时全国四个长隧之一。上新光3号隧道,长2754米,隧道出入口几乎在同一垂线上。隧道为“螺旋形”套线隧道,铁路在隧道里转了一个360度的大圆圈,上下相差约50米。类似这样的隧道全线有7座。这是南疆线,也是中国铁路线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螺旋形”套线隧道
 

        担负奎先隧道施工的是具有丰富隧道实战经验的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这支隧道攻坚雄师,鹰厦铁路打通大禾山隧道,贵昆铁路打通梅花山隧道,曾穿越大小隧道40座。

        奎先隧道,又是一场“没有最苦、只有更难”的恶战。

        隧道座落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奎先达坂垭口,冰封雪岭,四季大风,年平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以下。恶劣的自然环境,像一头头“拦路虎”横亘在前:

        缺氧,气压低,百分之七十的施工人员头发脱落,指甲凹陷,胸闷呕吐,失眠厌食。水烧到70摄氏度就开锅,饭煮不熟。天寒地冻,无水源,无取暖材料与设备,指战员们手脚、耳鼻冻得红肿破裂。挖开雪层捡牛粪、马粪,烧火取暖。寻找水源,洋镐破冰,麻袋扛冰,化水饮用。机械起动难,耗油量大,功率很低。隧道穿过大小地质断层14处,多年冻土层730多米,有的地段岩层风化严重,极易坍塌,处处隐患,如恶魔一样张着血盆大口……

        向前,向前,每掘进一米,都是艰难险阻。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刚刚进洞,多年冻土地带,天气酷寒,钻头旋转,炮眼的粉浆未等流出,就冻成冰疙瘩卡住钻头。采取对策:炮眼倾斜向下,打到预定深度,往风钻水孔加热水,溶化冰疙瘩,拔出钻杆,谓之“打斜眼,加热水,速拔钻”。

        制伏了千米永冻层,高寒冷风大施淫威,洞口做了挡风门,洞内安装“土暖气”,但冷风狂灌,导坑冻成“冰窟”,冰凌倒悬,冰砖寒光闪闪,寒气入骨。战士的眉毛、鬓角结冰,耳朵、鼻子冻伤流黄水;棉服内层汗水浸透,外层冰水打湿,出洞后一个个“冰铠银甲”。一年7个月,战士们三件棉服替换,常常没有烤干,就穿着半湿半干的棉服上工……

        导坑继续延伸,季节、地质变化,“冰窟”的前面是“水帘洞”: 头顶水流如注,地下泥沙喷射,形成的河流日夜咆哮。防潮炸药管塞进炮眼里,立即被水冲出来。战士们先挑水流小的炮眼装药。炸开一层岩石,裂缝四处喷水,其他炮眼流水的压力减少,再放第二排炮、第三排炮,用这种“蚂蚁啃骨头战”的精神,越过“水帘洞”。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排烟是长大隧道的共同难题。导坑掘进至二三千米时,隧道里硝烟弥漫,难以排出,毒气熏人,时常发生战士昏倒现象。有时一个排昏倒了,另一个排接着干。有一次,26名战士昏倒21个,剩下的5名同志将战友送出隧道,再回到掌子面,坚持放完最后一排炮,完成当天任务才离开。

        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指战员干劲冲天,勇往直前,开展劳动竞赛,比进度、比质量,不断刷新掘进记录,创造奇迹。36个月拼杀,隧道全部贯通,为全线按时通车奠定了基础。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桥隧相连,上下洞口高差50多米。铁道兵四师19团担负修建的上新光3号灯泡形隧道。

 

        打隧道,人人是英雄,个个是好汉。有许多“钢铁战士”值得永远铭记。

        担任上新光隧道施工的19团总工程师姚世球,参加工作二十多年,3次负伤,3根腰椎骨变形,多次要求入党,因为“海外关系”没能如愿。上新光隧道是南疆线29座隧道中涌水最多的。一次炸穿蓄水层,隧道顷刻成了“流沙河”。姚世球站在齐腰深的滚滚流沙中,同战士们一起安装抽水机管道,激战十几个小时,突然晕倒。战士们将他抬到洞外,冷风吹来,姚世球湿透的衣服遽然凝结成坚冰。战士们只好用棍棒轻轻敲打,破冰“取人”。姚世球苏醒后的第二天,疲惫的身影又出现在隧道里。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排长徐明田在一次隧道塌方中,腰骨、骶骨折断,颅骨受伤,治疗3个月,穿着围腰钢背心出院。本来,应该全休或是半休,同时还需要别人照料。但是,他像身体强壮的战士一样扒碴、抬枕木……钢背心穿在身上2年,无日不忍着伤痛参加施工……

        祖国边陲的一座座烈士墓碑,诉说着铁道兵的赤诚奉献。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我们开掘的隧道:南疆铁路 原创 梅梓祥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