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 的 人 生 感 怀

古稀之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一个人已经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雨,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我走过的七十年的人生路,风雨兼程,甜酸苦辣,历历在目,许多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四十多年前,我参军入伍,告别家乡,告别亲人,从博白县城出发,经玉林登上北去的列车,越过千山万水,穿过首都北京,来到久负盛名的长城脚下,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在铁道兵的军营里,我和战友们一起度过那段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为了国防铁路建设,我们英雄的铁道兵抵御着严寒酷暑,迎着雪雨风霜。冬天--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夏天--在高达近四十度的太阳底下,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为中国铁路建设发挥了钢铁脊梁的作用。铁道兵的功勋永载共和国史册,我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四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我所在的部队日夜兼程,奉命奔赴唐山抢险救灾。面对唐山震后的惨景,部队立即展开全力救援。为了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生活,部队不分白天昼夜,连续战斗100多天,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人间奇迹。紧接着又急驰600多里,完成对密云水库大坝紧急加固任务,及时排除了险情,确保首都北京的安全!

  同年,我在总后第309医院进修学习期间,有幸被选为战士代表,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义务劳动。在寒风刺骨的夜晚奋战八个小时,荣誉感幸福感让我全身热血沸腾……

  四十多年前,我跟随部队转战江西。在革命先烈方志敏的家乡,在上饶集中营的所在地,在革命老区这块红色土地上,我们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横峰至永平的专用铁路,贡献了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至今,在江西四大古镇之一的铅山(河口镇),在江西第二大河流的信江河畔,将永远留下我们铁道兵光辉的战斗足迹!

  四十多年前,我的战友们陆续退伍返乡,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留在部队的战友们,也在中央军委百万裁军的决策下,服从国防建设的需要脱下军装,成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光荣的一员,肩负着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特别是我们先期退伍的部分战友,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毅然第二次参军,勇敢地奔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前线,实现了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神圣诺言。他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把忠与爱凝聚在刀尖、把祖国的期望和士兵的勇敢一起装进枪膛,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让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他们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践行中国优秀军人的神圣使命,用全体参战将士血染的风采,奏响20世纪80年代的最强音,把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展现在中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面前。

  他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伟大的人民军队,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1983年仲秋,我从铁道兵第十一师所属团卫生队,调到广州军区继续服役,随后考上军医学校,毕业后进入军级机关,最后成为一名正团职的处长。转业地方退休,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作为一个农家的儿子,我不能忘记部队的培养,不能忘记曾经亲如兄弟的老铁战友,更不能忘记哺育我成长的家乡土地!

  向铁道兵老战友致敬!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