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从网上搜索,自此以后这个日子为学雷锋纪念日,1997年被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为全国性的法定节日。但没有看到权威性的媒体对此做出的报道。
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出身贫寒,父母早逝,由亲戚抚养长大。当过公务员、拖拉机手。1960年参军,生前就是先进模范,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5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发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人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
学雷锋纪念日,迄今61年,我印象中是每年都有学雷锋活动的。但今天浏览1962年雷锋牺牲后的《铁道兵》报合订本,——主要是3月份报纸,学雷锋活动在很长的时间是时断时续的。
《铁道兵》报是军兵种报纸,中国所有的报纸,都与中央媒体及地方省市、行业报纸同频共振。管中窥豹,看了《铁道兵》报,相当于阅读了同一时期的中国其他媒体。藏品说活,报纸为证。我将报纸重要的版面复制发布,供大家观赏、研究。
全国性学习雷锋活动,及其宣传报道,在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当年最为隆重、热烈。随后来临的文革,尤其是俗称的1966年至1969年“大文革”阶段,报纸上没有“学雷锋”的新闻报道,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想必有印象。这种现象到1973年纪念毛主席题词发表10周年时,稍稍有所改观,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重新开始“学雷锋热”,是1977年,当时党和国家新的领导人再次题词“学雷锋”;紧接着1978年5月20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召开全军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空军航空兵一师先进代表大会的通知》,由此在全军掀起又一轮“学雷锋”热潮。自此,到改革开放以后,以至现在,“学雷锋”进入了比较的常态化,但以每年的3月5日前后最为火热。在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城乡普遍开展为群众免费理发、修理自行车等便民服务。
当然,几十年来,虽然“学雷锋”的名词时冷时热,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一直以类似于“学雷锋”的其他名称所替代,比如“两个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等等。有些不尽人意的是,虽然坚持学雷锋几十年“不动摇”,但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表现在“老人倒地没有人扶”等冷血现象的较为普遍,用一句时尚的话表述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以资料收籍见长,现摘编“铁道兵简史”上铁道兵学雷锋的英雄模范人物,《铁道兵》报有关“雷锋”内容的重要版面,以及中央媒体报道铁道兵的“雷锋”、我与“雷锋”的故事,逐一介绍。
《铁道兵》报3月5日前后宣传雷锋(截图)
1963年3月9日
1973年3月2日
1973年3月6日
1976年3月5日
1977年3月5日
1977年11月18日
1978年11月30日
1982年3月4日
铁道兵冠以“雷锋”命名的英模人物
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
梁忠孟,山东省荣成县人,一九二六年生,一九四七年入伍,同年入党,时任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副团长。
一九七七年二月六日,他由青海青藏铁路工地回山东探家,十二日上午,路过青岛市崂山县古镇路时,青岛市警备区一四一医院的1辆马车,因套骡受惊,猛冲过来,如不拦住受惊骡马,将会造成车上2名驭手和行人的伤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双手抓住套骡的笼头,死命向后拉拽,套骡奔跑速度减慢,但辕马依旧向前冲,撞了套骡腰部,套骡再次受惊向前狂窜。他摔倒在地,辕马踩伤他头部,造成颅底骨折,抡救无效,壮烈牺牲。驭手和行人安全无恙。
铁道兵党委于一九七七年四月三日给梁忠孟追记一等功,同年七月十三日,中央军委授予他"雷锋式的好干部"称号。
雷锋式的好军医杨祖基
杨祖基,江苏省无锡市人,一九三七年生,一九六三年入伍,一九七一年入党,时任铁道兵三师十三团卫生队副队长。
他任卫生队副队长期间,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提高防病治病务的能力。一九七七年,在大兴安岭铁路施工中,克服条件差、器械简陋等困难,与同事密切合作,抢救各种危重症25例。一位63岁的蒙族老大娘身患卵巢囊肿,腹部肿大,下肢浮肿,经过几个医院治疗没有疗效。杨祖基胆大心细,为患者切除7.8斤重的肿瘤,17天后愈合出院。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铁道兵授予杨祖基"雷锋式的好军医"称号。
雷锋式的好职工陈锡畴
陈锡畴,广东省吴川县人,一九一九年生,一九五五年随军工作,一九七九年入党,时为铁道兵四师修理营二连职工。
他随军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优异成绩。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的三年中,他喷漆的657台车辆、机械,全部达到质量标准。为把技术传下来,他用三年多时间写出28万字的《喷漆工艺》。他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铁道兵授予陈锡畴"雷锋式的好职工"称号。
雷锋式的战士薛银合
薛银合,山东省冠县人,一九五三年出生,一九七五年入伍,一九七七年入党,时任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一团十二连班长。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凌晨,北京密云水泥厂青年工人郭孝成抄近路涉冰河,赶汽车上班,不慎掉进深达三米的白河冰窟。薛银合与战友们正收操回营,听到呼救,立即跑到现场。他和战友匍匐冰面爬去。快到工人身边时,冰层破裂,三人落水卡入冰窟。他们用手砸冰,向落水工人游去。薛银合前行15米左右,精疲力尽,生命垂危。当陈汉松搭救他时,他说:"不要管我,快救工人!"当战友们把薛银合抢救上岸时,因气管、肺部呛水,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五日,铁道兵授予薛银合"雷锋式的战士"称号。
雷锋式的战士陈汉松
陈汉松,广东省揭阳县人,一九五八年生,一九七六年入伍,一九七八年追认为党员,时为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一团十二连战士。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清晨,陈汉松和战友们一起赶到白河岸边,抢救掉进冰窟里的密云县水泥厂青年工人郭孝成。当薛银合等三名同志因冰层破碎掉进冰窟后,陈汉松以最快的速度,绕开薄冰层,前去抢救。在距薛银合3米处的冰层突然崩塌时,他掉进冰窟。陈汉松用双手砸冰游到薛银合身边,薛银合一再表示:"不要管我,快救工人!"陈汉松挥臂砸冰,又奋力游出15米,来到郭孝成身边。这时,陈汉松手掌和肘部被冰块划破道道裂口,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一手拖着完全冻僵昏迷的工人,一手破冰奋力向对岸游去,在战友们和群众的协助下,终将郭孝成抢救上岸。当陈汉松再转身抢救薛银合时,因四肢冻僵,失去知觉,沉入水中,光荣牺牲。
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五日,铁道兵授予陈汉松"雷锋式的战士"称号。
雷锋的学习榜样:龙均爵
龙均爵,贵州省锦屏县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一年入伍,一九五六年入党,一九五七年改为随军职工,在铁道兵三师十三团四连工作。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下午,他准备去火车站接来队结婚的未婚妻,驻地山上突然燃起大火。他不假思索地带上灭火工具,与民工一起灭火。因火势猛,不断蔓延,马上要烧到福建省漳平县潘洛铁矿和五○九地质勘探队的机械和油库。他与烈火奋勇搏斗,衣服、眉毛头发烧焦,浑身烧起大泡,仍坚持扑火,壮烈牺牲。一九五八年经铁道兵三师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
雷锋在1962年4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党的好儿子龙均爵》这本书。这本书太好了,对我的教育极深,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处处要以龙均爵为榜样,永远学习他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他关心爱护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的毅力;学习他爱护国家财产和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他处处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坚决学习他,并贯彻于实际行动中,一定要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级报纸宣传铁道兵的“雷锋”
《解放军报》:铁道兵汽车连学雷锋
《工人日报》:雷锋式的铁道兵——韦彩猷
《解放军画报》:铁道兵某部战士贾法贞,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在一次抗洪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与洪水搏斗了四个小时,救出老人、孩子,受伤民兵共十一人,荣立一等功。 傅培敏报道
我收藏“雷锋”
我无疑从小就接受了“学雷锋”的教育。我对雷锋的认识:他的生命短暂,却不平凡。他是孤儿,靠“党”抚育长大成人,对领袖的感恩是真诚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就是雷锋。他热爱生活,节俭而衣着不寒酸,示人的是永远的笑容。“雷锋”几乎是“做好事”的代名词,古今中外的宗教、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无不希望人——当好人、做好事,非如此,生命的意义何在呢?人类的发展进步又从何谈起?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收藏了一枚“雷锋报告会入场劵”,系孤品;电影《雷锋》的剧照等。尤其是雷锋在日记中曾写过要“以铁道兵救火英雄龙均爵为榜样”,我收藏龙均爵资料多件……都已在公众号撰文介绍过。
电影《雷锋》剧照
雷锋报告会入场劵
雷锋的学习榜样:龙均爵宣传画
我写的“雷锋”
今天3月5日中国铁建机关大院“学雷锋”活动
照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