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又见木棉红





 

又见木棉红

 

作者:梁米沙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又见花城木棉红,无论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还是曲径通幽的老巷伸出,总能看见火红的木棉,竞相开放,好一派花团锦簇的美景。细看花儿红的鲜艳,红的干净,那红色渲染了整片天空。

  曾经服役铁道兵部队六年,一直转战在北方,每次的探亲都错过了木棉开花的季节,但它的英姿,在我的梦里,在我的心里都挥之不去。

  除了娇艳欲滴的风华绝代,若是品评花语,更会感概良多,只见花朵一排排、一纵纵,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像士兵一样,严待以待。

  每年的这个时节,又见木棉红,又见花儿的生生不息,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情怀。

  走进广州中山纪念堂的东北角,一棵352年的木棉树赫然入目,只见树高27米,冠覆900平方,树的躯干粗壮而挺拔,用手抚摸着斑驳的痕迹,能感到它的沧桑和深藏的过往,树身披满了防御天敌的绿色寄生植物,丫枝毫无约束地四处伸展,似乎告诉人们,它在此占地352年,从不怕外敌的侵犯,树上的木棉,每年依时绽放。

  我静静地坐在台阶上,默默地端祥着这棵木棉树,脑海里不停地翻滾着"蒙太奇"的镜头,而火红的木棉也黙黙赠与着我,那属于它的旧时光……,352年前正是明末清初,清兵攻入广州,城内民众英勇抵御,清兵纵兵屠掠,尸横遍地,广州城死难者约8万人,这8万英灵虽然没有在历史中留名,但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却流传后世,凝聚成一棵种子,在血泊中生根发芽。

  1840年,当年的种子早已破土而出,大树参天,俯视着脚下这片热土,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它再次遭受战火的洗礼,那年英政府借广东虎门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起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又签下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就是这三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共占有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目睹国土沦丧,木棉的心在滴血,花朵也染成了血色。

  甲午战争后,帝国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值此民族存亡之际,时代召唤英雄,而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成立了同盟会,1911年4月,在木棉花怒放之时,革命党人心怀火热救国之志,在广州举行了黄花岗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七十二人遗体葬在广州黄花岗。虽然革命党人如花瓣一般,怒放之后无奈凋零,但是来年春天,定会又见木棉红。

  时光荏苒, 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起义的种子在寒冬中萌芽,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广州起义,尝试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依然浴血搏杀三天三夜,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留下的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必在神州大地起燎原之势。

  1949年春天,又见木棉开,整个中华大地的攻守之势易形,众叛亲离的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而军民齐心的共产党则在三大战役上高奏凯歌,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解放全中国,终于,10月1日建国,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而中山纪念堂的那棵百年木棉树,又见证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广州以务实、勤奋、敢为人先的聪明才智,走在了一条没有教科书的路上,招商引资,开拓外贸市场,“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尝贸易、易货贸易,第三产业发达,成为了国民经济综合协调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对比,广州已腾笼换鸟,新业态、新经济成为新的引挚,而木棉也作为广州的市花,被推介到了全世界,这也是自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又见火红的木棉盛放。

  而当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之际,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汹涌而来,广州经历了三年疫情的洗劫,给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木棉树下,再无人潮涌动,百年苍木,无声诉说着疫情阴霾下的孤独落寞。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2023年,广州敢为人先率先走出三年疫情的困窘,木棉树下,再次人潮如织,无数怀揣梦想的人纷纷奔赴广州这片热土,积极投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去,成绩喜人,产业正式项目305个,其中信息技术方面等12项将在今年竣工。

  粤港澳的蓝图是“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样美好的前景特别令人向往。

  冬去春来,又见木棉红,我徘徊在树下用心倾听, 老木棉树不再低声吟唱那过去的故事,它将再次引吭高歌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广州会再创辉煌!

  生生息息生生的木棉怎能叫我忘记你?英雄的广州城怎能叫我不赞你?生我养我的祖国,我爱你!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