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绿槐高处一蝉吟



 
        红尘滚滚,江河滔滔。世事纷扰,人声喧嚣。信息化时代,在自媒体泛滥的当下,作为一个平常人,难得青睐一本,难得沉浸一本书,更难得因一本书而生出强烈表达冲动。
        《风雨人生》的面世,使这些所谓的“难”一一得到化解。这是我的感知。
        今年10月一天,在九师战友群中收到向晋山微信:本人回忆录正在印刷,成书后准备寄给老战友们。请诸位留下联系方式。
        10月底收到向晋山寄自沈阳的自传体文集《风雨人生》。此作由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作者、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题写书名,多名战友大咖作序写跋发宏论留墨宝。老乡气息氤氲,战友味道浓烈。精美的装帧,干净的文字,绚烂的文采,让人赏心悦目,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打开书本,一个踏着泥泞迎向风雨沐浴阳光的潇洒身影向我们走来。
        52年前,一列散发着牛粪味的闷罐车满载铁道兵的新鲜血液,从荆门启程呼啸向北,直达东北古城辽阳。在这批换上军装没几天,身上还遗有江汉平原阳光味道的新兵中,就有本文的主人公向晋山——一个鹤立鸡群的人物。老三届高中生、爱人娘家富农、血压高受人关照过体检关、身处最后一个当兵年龄、怀揣实现人生价值梦想,等等。这些与同车新兵的不同,特点和优点相杂,构成了一个人暂时的标签,这些不可能写在脸上的标签,不仅没有左右他人生得失,而且有的成为温暖的由来,助他生命大放异彩。若干年后,我们才知道,当年从湖北沔城走出去的青年,虽然使北大、清华少了一枚学霸,却使铁道兵多了一名才子,使中铁建凭添了一员大将 ,也为古往今来人才济济的沔城,多了一个人杰地灵的注脚。至今,我们似乎还能听到来自荆州古城的吟诵:风华少年志岂稚,求过不为千里辞。梦寐不忘旧国耻,课堂常想天下事。
        我和向晋山是同乘一列火车到达铁道兵的。是战友又是大哥。在辽阳,我们在同一个操场上走队列、练射击,同一天戴上红领章红帽徽。分别来自沔阳潜江的我们,因为地域相邻,有了比广义上的战友更深一层的亲密。但论文化基础,眼光格局,他所代表沔阳战友的出类拔萃,让潜江战友望尘莫及。我是从报刊上认识他的。他还是我的一词之师。我在他登载在前进报上批林批孔的言论文章里,学到了“铤而走险”一词;在军地各种报刊竞相选用的表现军民鱼水关系的“葫芦架下”(大至是此名),知道了光圈、焦距和快门的神奇。我还知道了,以他为组长的报道组“向东方”,集合起才华横溢的沔阳战友舒钽、荣文仿,将新闻报道做得风声水起。在当年新闻战线,“向东方”声名响彻辽西山水。至今,人们谈起当年铁道兵42团报道组“文三角”,仍然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记得当年向荣舒,真如双璧又连珠”(向晋山诗),何等自豪又何等自信!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文三角”比物理上的铁三角更具活力、更具灵气,更具稳定性。当年的“文三角”成员,向晋山不用介绍,另二人,荣文仿后为国防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主任,领大校衔;舒钽,在兵改工后的中铁十九局组织部长任上调回老家,担任仙桃市(沔阳撤县改市)建工局局长。难能可贵的是三人的友谊,像家乡的汉江水流奔不息,常常澎湃起情感的浪花。2007年初春,已是功成名就的三战友相约赴长沙,看望有恩于他们的时任宣传股股长廖文辉。上世纪70年代初转业的廖股长,虽年逾八旬,仍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安度晚年每每吟诗作赋。40多年后隔代战友再相逢,自然喜不自胜。向晋山饱沾浓情赋诗一首:“一脉衡岳柱长空,南拜恩师非梦中。只手解除生死结,双臂托我唱大风。老骥尚存千里志,晚霞犹染半江红。仁者昌兮智者寿,湘潭斯地有放翁。”唔面后,三人主动将老股长的全部诗作,分别用他们三人擅长的楷、行、草体书写一遍,集结成册,付梓印刷。
        真可谓是用心良苦。诚挚的情怀,别样的报答,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将“知恩图报”刻划得淋漓尽致。
        年轻时的向晋山就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他的真实写照。借文革串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高中期间,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悲惨世界》《红与黑》《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读了个遍,通览《史记》《汉书》《明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能全文背诵2491字的《离骚》和70余篇古文、700余首古诗词。遍览经典,强闻博记,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学习委员的他,打下了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天生的学霸坯子,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属凤毛麟角,成为侪辈只有羡慕不能复制的榜样。
        《风雨人生》佳构里,有文有诗,诗文并茂,相得益彰。我粗略检索,十九章文字加上附录,诗词歌赋有百篇(首)左右,从《故乡吟》到《祭父文》《祭母文》; 从《怀念周总理》《写在粉碎四人帮后》到《随感三题》《咏物杂感》;从《忆荣舒二君》到《祭好友汉斌》;从五个旬的《生日初度》到《中铁十九局赋》,家国情怀如高山流水倾泄而下,个人情感如山涧小溪,潺潺湲湲,字字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底,句句折射着文学的绚烂光芒。文义深邃,诗风俊朗,篇篇上乘,足可流芳。座落在北京亦庄中铁十九局机关大楼,书法家、原铁道兵第九师政治部副主任王清远的书法同向晋山的《局赋》相遇,书文联姻,珠联璧合,尽展十九局精神内涵和不凡气质。“览睽环宇,巡看星河,闯五百强中,有十九局焉”,为十九局凭添几分豪气,长几分志气,鼓舞十分士气。试看几代十九局人传承铁道兵基因,闯市场、出国门,攀高峰“商海翻波千帆竞”。 
        似乎,向晋山就是人文底蕴深厚的沔城和湖北重点高中荆州中学,在多年前为铁道兵定向培养的人才。到了部队,向晋山如鱼得水,表现优异。惜才爱才的指导员及美玉为连队储备人才的小技巧,也没能掩藏住他才华外露的锋芒。此后,领衔团报道组长,入党提干,紧随其后的干事(团、师党委秘书)、科长、处党委书记、局工会主席,副局长,当年用肚皮抵着圆木上电锯,一餐能吃下6个大馒头的新兵人生,40多年的人生,一路开挂。我为向晋山庆幸,危难之时有人帮,遇到死结有人解。入伍体检时高血压,被热心同学“降”到正常; 爱人娘家富农成为当兵政审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接兵连长“不在意”;当富农成份成为入党障碍时,是廖股长帮他拿到“过关”的“尚方宝剑”; 当爱人无意怀孕“三胎”闯基本国策红线时,菩萨心肠的领导为他大开绿灯; 病危时,是铁道部、局、处领导和战友合力将他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我为向晋山荣幸。我虽然不认识向晋山的这些恩人,但我脑海中时不时浮现他们的群像:连长大手一挥,“什么富农不富农,我们修铁路的不管这些。跟我走!”团政委贾桂荣说:“他爱人不就是个富农子女吗,他为什么不能入党?”师政治部主任孙克明和副主任毛延智充满感情地说:“做流产手术大人有危险,让她把孩子下来”。。。。。。这在当时,说那样的话该需要多大勇气,作出那样的决定,该承担多大的风险?如果编电视剧或写小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的生动和鲜活,都是最好的文学素材。
        “只手解除生死结,双臂托我唱大风”。这是向晋山对人生的深情回顾,也是对世界上所有好人动情的吟唱!
        有人说,会写的人不一定会干,会干的人不一定会写。还有人说,宣传部门出秀才,组织部门出将才。我说,如果在这两个部门历练过的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一个全才。实践证明,向晋山不仅仅是只会舞文弄墨。1984年10月,36岁的向晋山在十九工程局组织部部长的任上改任第一工程处党委书记。这么“嫩“的书记能不能压住“茬”?言下之意是年轻人能干好吗?怀疑人的话音还未落,工程处在山东泰安火车站站房和张家口沙岭子电厂中标,首开总公司系统工程处“闯市场”先河。此后,第一工程处行政管理和职工之家建设经验,受到铁道部副部长尚志功和政治部主任李际祥的高度评价,总公司先后两次召开现场会。他任党委书记的10年,处党委一班人团结齐心,带领全处干部职工拼搏奋斗,全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总公司54个工程处中列“三鼎甲”,被人戏称总公司系统“三朵金花”之一。又一个10年,他在十九局工会主任位置上发光发热,之后改任局副局长。不管在哪里,他都有风声水起的作为,不管到哪里,他都像阳光一样耀眼。
        很遗憾,我因“兵改工”时的“逃离”,没有机会目睹向晋山在职在岗的英姿,如今只能在他腋下欣赏他离远的风景,而且要借助《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是一幅多彩的人生长卷,独立成篇又气韵相连。篇篇精彩,幅幅华丽。我特别欣赏《携小女游黄州赤壁》。向晋山在工作之余带三女儿到赤壁,父女二人互为导游互为游客,在赤壁的堂、楼、阁、像、峰、斋、亭面前谈古论今,发思古之幽情。在这里,望横卧在远方如银带一样的长江,不见“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景象,感受岁月磨洗,人世沧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父女俩唐诗宋词随手拈来,不再纠结于此地是文赤壁还是武赤壁,是不是赤壁的唯一。他们感叹于政坛无情而文坛有缘,苏轼无辜而赤壁有幸。
        1079年,晦暗的春天,九死一生的诗人走出御史台,由仕宦成流人,由繁华的京都到偏远的小城。整整四年零四个月,竹笠草履,晨出暮归。为一家20多口的生计,黄州团练副使带人开垦荒地。于是,中国伟大诗人行列里有了一个“东坡居士”。友人、江风、明月,竹柏,伴随诗人尽情挥洒,“一词二赋”光耀千古,几段华美的文字凝固成“赤壁”。基于此,才有了父女的精彩对话。父亲问:“是山水孕育了文章,还是文章彰显了山水?”女儿答:“我以为二者互为成就。苏轼不到黄州,二赋一词不会凭空问世; 黄州没有苏轼,东坡赤壁不会名扬九州。”
        寥寥数语中的,父女才华尽显。说到这里,似乎游兴未尽,父亲干脆对女儿,也对读者,将黄冈(黄州现名)的人文地理来了个带“货“推销。从唐至清,黄州出过843个进士,3704个举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医药家李时珍就诞生在这里;唐代大诗人杜牧、《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醒世恒言》作者冯梦龙和著名思想家李贽等曾客居过这里。这里是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和林彪、王树声、韩先楚、秦基伟、陈锡年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胡风、冯文炳、叶君健、秦兆阳和著名学者黄侃、熊十力、王亚南等。
        这哪是在旅游,分明是在为黄州(黄冈)做免费广告。没来赤壁的,顿时生出同苏轼相见的急切; 来过了的,再一次咀嚼那些久远的文字,只想尽快兑现重游的冲动。
        读懂向晋山,不可不细读《爱情的模样》。向晋山入伍前奉父命成婚。他爱人、我们的嫂子,年长他8个月,文盲,娘家富农成份。就是这个要命的“富农”,差点成了他人生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在任何人看来,他们的结合都是一桩不对称的婚姻。甚至有人说,他爱人会有江东秀(鲁迅原配夫人)一样的结局。但他们的爱给了这些人重重一击。婚后,他爱人谭诗英独自在家养老抚小,10年后拖家带口随军。从军嫂到领导夫人,甘心家庭后勤,当贤妻良母,三个女儿成人成才,她功不可没。所有付出只愿争得老向安心在外打拼。几十年来,向晋山面对灯红酒绿,笙歌燕舞,飘逸衩裙,虽免不了时有心旌摇荡,但总能洁身自好,守住底线。实属难能可贵。这些年,我们还从未听说过向晋山有什么桃色新闻。他女婿的幽默代表了我们的心声。“伟岸挺拔,军人意气明显,挥笔泼墨,文思泉涌。年轻时更是帅哥一枚。私下里曾闪过一丝丝不敬的揣度:他怎的没个外遇啥的,可惜了这般‘里’‘面’俱佳的颜值了。”
        向晋山是人不是神。在遇到意外的“爱”时,内心不可能不生出“微澜”,但“御弟哥哥”总能坐怀不乱,至多是佐证了一下“男人怀春,女人钟情”的说词。还是在老家县第三办公室工作时,遇上对自己有爱慕之心的老三届高中生、有才有貎,回头率超高的贺韵娇;入伍后在工地广播室,碰上对自己频送秋波的民兵团报道员王秀娥,也曾生出“恨不相逢未娶时”的遗憾,最终用清醒的理智对待。如若不信,有诗为证:“清晨杲日新,芙蓉泛湖滨。万绿红一点,仙鹤立鸡群。昭君今何在,飞燕启春心。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向晋山的坦诚可见一斑。
        俯仰一世,向晋山对得起天对得起地。
        他是时代的强者,是我们战友的一面旗帜。
        读《风雨人生》,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而真实的向晋山。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足印,丰富了《风雨人生》。《风雨人生》浓缩了一代人的人生,她是胜利者的凯歌,是成功者的欢歌。
        “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唐诗人骆宾王《在狱中咏蝉》)我借其意,再引用苏轼“绿槐高处一蝉吟”句,隆重点赞老战友老大哥向晋山的佳作《风雨人生》。
        (2022.12.6于北京)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