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稻香萍踪》雷建珂文集之十一 (中秋的期待 、儿子的短信)


 

《稻香萍踪》雷建珂文集之十一
(中秋的期待 、儿子的短信)

  中秋的期待

  忙乱的日子飞快,转眼已是中秋,恍若昨日的盛夏已悄然而去,地处吕梁腹地的郝家坡,海拔偏高,感觉尤甚,早晚散步间,已有几分寒意。

  记得 9 月初,妈生日过后不几天,嫂子曾来电话说,父亲进食量日减,进食越来越困难,体质已大不如前,脸色很不好。言下之意乃久病的许是父亲时日无多了,让我趁早回家陪陪父亲,以免留下遗憾。

  感激嫂子的细心周到,随即和哥商量抓紧治疗,每天打电话给妈,询问情况。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做着回家陪伴父亲的计划。此后,每天里时刻牵挂着老家苦难深重的父亲。 恰在此时,业主主导的百日会战在即,任务异常繁重。人人都在忙着跑现场,天天如此,机关已明确要求不得请假。好在嫂子电话后的第三天,妈说父亲情况好转,哥的关于应对父亲病况的方案也还及时有效,回家之事也暂时搁置下来。给妈的电话依然每天必打,原先给父亲吊瓶补充液体以增强体能的计划,因父亲意识时断时续难以配合而失败。随后不得不采取口服药物脑心舒以逐渐恢复体能的下策,好在短期内已初见成效,除食欲有所增强,也能够相对顺畅地进食,且进食量有所增加。经询问在老家的五弟,得知父亲的状况大有好转,还算稳定,气色也正常了些。

  前晚给妈电话,说父亲进食尚可,今天吃了鸡蛋、面包还有羊肉等。说丹侄回家看爷爷时,被爷爷突然抓住头发不放松。说父亲喜欢喝有甜味的脑心舒口服液,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中,一旦醒来便比划着要吃东西。晚上被四弟在轮椅上推着,不一会儿,还没到离家门口一百米开外的姜眉路,便又比划着让推他回家休息。今天中秋节,晚上食堂会餐喝了几杯酒。餐毕,打电话给妈,妈说上午三弟红兵正要给父亲擦洗,来了一位我贾中的同学李霖,只好作罢。据说这位同学在县上做老师,今天中秋,意买了礼物来看望老人,几经挽留也只喝了几口喝的,饭也不吃就告辞了,不免在心底生出几分感动来了。这些年我常年不在家,得知父亲卧病,不时有一些同学朋友来家里探望问候,有的还帮着妈干这干那,陪父亲说话逗父亲开心,做了我这当儿子的也做不到的事情,一份炽热的情谊温暖着 苦难的父亲,更感动着我,一份感激留存心底。

  中秋,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此时此刻,我不能回家看望和陪伴 病中孤苦的父亲 ;不能为父亲端一杯水,喂一口饭 ;更不能推着仅能坐着轮椅出门的父亲“散心”观景 ;在父亲人生最为重要的日子里,我没尽到作为儿子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我不知道被妈妈称之为“过一天是一天” 的父亲,能否坚持到 50 天后父亲自己八十三岁的生日,或 130 天后的蛇年的年节,明年的今天就更不敢奢望了。

  父亲一生坚守信仰。十九岁解放即投身革命,带领穷苦乡亲跟着共产党闹土改奔小康,很快成长为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不论是闹土改,搞合作化,还是走人民公社道路,父亲总是走在前头,团结带领乡亲们一道拥护共产党,带领乡亲们一道走党指引的金光大道,坚贞不摧,无怨无悔, 直到年老。

  父亲一生坚韧不拔。在那些异常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父亲孝敬老人是出了名的,父亲和母亲既要孝顺爷爷奶奶,养活一个自小残疾的姑姑,又先后养育了我们兄妹六个,一大家人的温饱冷暖都得父亲精打细算,巧做安排。常常食不果腹还要干重活的父母,为我们一家遮风挡雨,悉心操劳。从来不让老人和子女受冻挨饿受委屈,却把一切困苦劳累和忧愁埋在心底。时常沉稳自信、从容不迫,为一家人营造了一个安适温馨的乐园。

  父亲对子女要求甚严。父亲生长在苦难的旧社会,从小就受尽了饥寒交迫之苦,他万分珍惜解放后的幸福生活。父亲更是要求我们兄妹从小就养成节约每一颗粮食的良好习惯,就是一粒米,不小心掉在土里,也必须 拈起来吹干净了吃下去。我们做子女的不论犯了何种错误,父亲总是用最严厉的惩罚让我们铭记一生,永不再犯。因此我们兄妹六人不论守家还是出门在外,都会 非常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有这些,与父亲的言 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父亲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子女。 对我们尽到了一个父亲所能尽到的 最佳责任和义务,他总是用他那独特而朴素的行动,默默无闻地为子女们做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点点滴滴。记得前些年,父亲先后帮助哥哥及两个弟弟完成了建房成家的重要使命。而后又把家里像样的家什,还有房前屋后的大小树木,统统分给了我们,自己没留任何东西。我平时回去给父亲千儿八百的零花钱,父亲总舍不得花,不几年居然把家里原来的有几十年历史的土质围墙,全换成一色的红砖墙了,还请了远近闻名的饶大师,砌了坐古朴气派的门楼。父亲曾听我说过以后要在院子前面起房子,便刻意把院墙的根基做的很结实,如果到时候起房子,那院墙便可以直接利用,会省很多事,省很多钱。这些事,父亲从来不说出来,只是尽力默默去做,他把自己对子女深深的爱,砌成了一院墙,一座山,永远矗立在儿女 心间。

  离上次回家看望父亲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听妈妈说,只要我回家,平时烦躁不安的父亲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我也看得出来,看见我,父亲浑浊混沌的双眼会马上变得异常明亮生动起来。早该回家陪陪父亲了,不 论多忙,不论何种原因。因为父亲曾经伟岸的身躯已不再挺拔,曾健步如飞的步履已不再矫健,风风火火的人生也不再辉煌。今天,唯有无尽的孤独苦难纠缠着困顿无助的父亲,唯有对子女亲人的炽爱和期盼深藏在父亲心底。此时此刻,要是能够陪伴在父亲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2 年 中秋郝家坡

  儿子的短信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父亲,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出于对新中国苦尽甘来的喜悦,加上父亲聪明上进,处事干练豁达,积极跟党闹土改,事事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很快就被推举为合作社负责人。

  时值解放之初,农村经济一穷二白。父亲带头组织年轻力壮的乡亲们钻进秦岭深山割扫帚、挖草药、挎椴皮、剥桦皮,为新生的集体经济创业开路,积累家当。就是在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火红 年代”里,面对异常艰苦的境况,父亲和伙伴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相继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与辉煌。由互助组而初级社,再高级社。很快就把广大贫苦农民的心聚到了一起。为此,父亲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为家乡那片古老土地上土改合作化历程中最具里程碑式的带头人。

  也正是在那些艰苦而热火朝天的岁月里,年轻气盛的父亲心性要强,事事带头,从来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长年累月下来,也抵不住身强力壮,终究落下了隐忧。随着年纪渐老,早年下苦力所伤及的腰腿等身体部位,渐次出现状况。加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出门给外村亲戚帮忙时,年逾花甲的父亲不慎从飞速行驶着的自行车后座失去平衡跌落下来,摔成重伤,一嘴的牙齿几乎全磕掉了。此后,父亲便时常头疼,时常腰疾发作,疼痛难忍。进入 2000 年后,已届七旬的父亲膝部骨质增生开始加重,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生活和劳作。2007 年夏秋之交父亲罹患脑梗,2009 年 脑梗二度发作,加上腰腿等疾患,此后虽经多方治疗,年逾八旬的父亲便再也没能站起来走路。

  记得 1996 年儿子两岁时,外甥丁洋出生,一直带孙子的妈妈从龙城回老家眉坞,照顾坐月子的小妹。由于我们都需要上班,就让父亲来帮忙照顾最小的孙子。妻上班相对自由,大部分时间可以在家管孩子,人生地不熟的父亲忙碌了一生,根本闲不住,更不习惯坐着看电视。便索性把小区周围附近乃至郊区都走了个遍。据父亲后来说,有一次竟独自走了十多里路,快要到离小区 20 里的武宿机场了。由于父亲一生过惯了乡下忙碌自在的生活,来城里生活很不习惯,住了一段时间便说什么也要回去,我则执意挽留,我们父子俩还因此生出些不愉快来了。这样,我只好为父亲买了返回老家的车票和一些吃的,安排一位探亲战友顺路照顾父亲回了眉坞老家。

  我自成年离家,便很少有机会陪伴父母亲,回想这三十多年漂泊在外的日子,倒是让父母亲操了不少心。对父母更多的是一种不可言状的亏欠之心,时常苦于不能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孝敬父母。尤其几年前,从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机关调到一线项目。这样,每年能够回家的机会减少了很多,这几年又是父亲最艰难的时期,对父母的思念,对父亲身体的担忧时时困扰着我。所能够做的唯有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到了去年(2012) 下半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一直不错的胃口开始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一天也吃不下几口饭,从未有过的恶心和呛噎时而发生。

  到了十月份,从母亲的电话中得知,父亲的体质已经十分衰弱,已没有气力吐字说话,也很难坐轮椅了。心急如焚的我随即匆匆赶回家里,看到父亲异常消瘦单薄的身躯和身上几处已经感染化脓的褥疮,不禁悲从中来,既心疼又自责。遂赶紧咨询大夫,购买药物,亲自动手给父亲处理疮口。每天两次换药,两天过去情况已根本改观,开始时由于清创疼痛难忍,看到父亲脸上有些微痛苦的神情,用右手阻止我不让动他。到了第三天, 时常昏睡的父亲竟不断要求我为其换药。可见这时的父亲,创痛大有缓解。

  一周的假期很快就要到了,感觉父亲除了一处疮口尚在愈合外,总体状态还算稳定。紧紧拥抱了躺在炕上的父亲,紧贴着父亲干枯的脸颊,和父亲嘱咐着安心休养,过几天还回来之类的话,作为道别。不成想这一次的道别,竟成了与父亲的诀别。回想起来后悔不已,恨自己没有留下来没 126 一 有多陪陪苦难深重的父亲。24 天之后的 10 月初六是父亲 83 岁寿辰,我因故未能回去给父亲庆寿,这成了我终生不可弥补的遗憾。34 天之后的 11 月 29 日中午 12 时正,父亲在平静之中永远离开了这个喧嚣的世界。

  这天上午,家里来电话说父亲情况不好,便一直电话联系三弟,安排医生和治疗等事项,同时即刻准备回家。不料刚踏上归程才几十公里,便传来父亲的噩耗。我和妻昼夜兼程,于次日凌晨赶回已经没有了父亲的家,长跪于父亲灵前,不由得悲痛万分 :儿子不孝,已再无机会孝敬报答恩重如山的父亲了!

  父亲去的那天中午,已上高三的儿子昊回家,妻把爷爷刚刚去世的事告诉了昊,儿子顿时异常伤心难过起来,连饭也吃不下去了。此刻,我还在赶回龙城的途中,准备先到龙城和妻一起返秦。正赶上儿子高考报名的时间,一些表格需要考生自己填写,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去给爷爷送行。因下午上学前见不到我,就写了一张给我的短信,让妈妈转交我。车到中途时妻才把孩子手写的短信拿出来给我看,并给我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儿子写道 :“不懂事的孙子没有陪过爷爷多少时间,也没有做过什么事,听到这消息我才反应过来,这些机会都没有了。回去一定要替我给爷 爷说,孙子对不起您,孙子唯一还能报答您的就是考上大学,为雷家光宗耀祖。让您可以为我欣慰。

  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些,爸,别难过,你是爷爷的骄傲啊”。

  看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流满面的我,胸中被一种浓烈的悲痛和来不及释缓的欣慰交织的心绪拥堵着,久久不能平复。

  今天翻阅笔记,无意间又看到了儿子一月前的这段写在纸条上的短信,双眼又一次模糊起来,父亲的笑脸随之浮现在眼前。今天是父亲去的第四十天了,儿子思念您。愿您老人家能平平静静的去上天极乐世界享福, 不再受苦,不再受难。

  2013 年 1 月 8 日 郝家坡
 


雷建珂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