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思想上要有成长成才的意识和目标
思想上要有成长成才的意识和目标,换个说法就是要有理想。这个理想和政治上要坚定理想信念是有区别的。政治上要坚定理想是共产党人集体意识,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远大目标。这里的理想是个人理想,就是你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国外曾有一个科学家到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又对另外一些孩子说,你们的智力水平一般。15年后,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成就的确很平凡。后来科学家发表言论说,那时候他只是随便说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
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之所以能取得不凡的成就,就是因为受到了科学家的暗示,他意识到“我是天才”或者“我要成为天才”。因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果然成了优秀人才。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它给我们一个启示,你期望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从而充满自信,自我价值,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因此说,那些认定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都很自信,自信表明了一种对自我能力、优势的认可与肯定,自信可以使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冒风险,接受各种挑战和工作任务,提出要求并尊重承诺。有学者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直到它变成你的一部分,成为习惯。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会成为当初想要的那样的人。
举我的文友、著名作家杜光辉为例:杜光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文学研究基地主任、教授,一级作家,曾任海南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杜光辉从中专毕业分配到襄渝铁路毛坝关火车站电务工区当一名通信工。具体工作是上山维修通信线路,检查电线杆的根基腐朽没有,腐朽了就会倒塌;电线的松弛超标没有,超标了就会混线,混线就会短路;横担固定得牢固不牢固,不牢固就会掉下;瓷瓶脏了没有,脏了就会漏电,音量就会衰减。一周六天,每天都要背着几十斤脚扣、安全带、横担、瓷瓶、工具,攀山,爬电杆。这些工作对于当初患神经性耳鸣耳聋的光辉来说,虽然还是能够胜任。但恰恰因为他耳聋听力下降,基本丧失了和人交谈的能力,常常受到工友们的戏弄。他忍受着屈辱灰溜溜地回到宿舍,胸腔里聚满愤怒、自耻、无奈,还有绝望。一个暴风雨的下午,光辉独自走到铁路桥面甚至想到自杀。然而在最后一刻,他还是缺乏那么纵身一跃的“勇气”,因为他不甘心就这么结束自己的一生。
还是因为光辉耳聋,跟他交谈费劲,工区便少有人跟他来往。他心里清静了,业余时间便与书籍为伍,以写作为乐。终于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光辉的第一篇小说《车帮》发表出来一鸣惊人,被《新华文摘》转载,一家电影厂列入拍摄计划,陕西省作协推荐光辉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
他被提干调入分局政治部宣传部任文化部员分管文化宣传工作之后,他还是因耳聋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痴迷创作中,给他起草文件、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等公文写作任务,他总是推卸塞责不能顺利完成。作为分管领导我当然批评他多一些。当我调离宣传部后,光辉挺高兴地跟人说,康平调走了好,调走了就没人管我了。
其实此言差矣。后任领导对他可能要求更严格,他无法继续在分局一心一意搞创作,于是一气之下竟然辞去“铁饭碗”的工作,夫妇二人跑到一无亲二无友的海南省从头打拼。那段时间的艰难困苦更甚于当年在毛坝关,甚至几乎倒毙街头。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光辉夫妇相互依扶着终于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迎来了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被中国著名评论家雷达誉为“中国文坛的劳动模范”,海南新闻媒体赞其为“海南文坛的拼命三郎”的光辉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大学教授,曾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有6部长篇小说出版,发表中篇小说82部、短篇小说37部、散文随笔等千万余字。曾获“辽宁省期刊优秀作品奖”“全国铁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南海文艺奖”等29次文学创作奖。
他的成长成才,就是缘于他一定有着坚定的要成为作家的信念,并且为之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
举著名作家、前国家文化部部长王蒙为例:王蒙还在高中时就发表小说《青春万岁》,立志要为“30万元稿费而奋斗”,结果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发配新疆。文革后摘帽恢复名誉,后来官至文化部长,退休后仍然坚持文学创作,每一两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81岁那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最高年龄者(后来被打破记录)。他也是一直有着成为作家的信念。
举某朋友为例:在报上发表一篇小说,《新华文摘》选载,就此立下宏大志愿,但是因为受到市场经济太多的诱惑,没能坚持文学创作,最终默默无闻。
更多图片: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