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 ——赏伶俐新作《缅怀》之联想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

  ——赏伶俐新作《缅怀》之联想
 

  十几天前,战友伶俐将他新作《缅怀》(赵发厚词丶赵伶俐,崔长顺曲。三人曾均为铁道兵。)发我,随着歌声入耳,旋律的起伏,那渗入骨髓雄浑悲凉的词曲,将那段军旅触角又一次撞击曾是老铁兵们的心灵,使我即刻穿越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不能自已……

  人虽古稀,往事历历。一首好的歌曲,是历史见证者时代情绪最忠实的记录。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开发大兴岭森林资源,英雄的铁道兵三、六、九师挥戈北上,修筑被称之为筑路禁区的嫩林铁路(嫩江一加格达奇),那“风头如刀,面如割②”的严酷气候和地理环境,那“北风卷地白草折③”边塞诗景现实,曾使筑路大军三进三出,困难终向“大雪滿弓刀”④的英雄低头,大军终于站住了脚跟,筑路同时垦荒,度过了六十年代初的饥荒,在这茫茫雪原和神奇的黑土地,留下了多少铁道兵惊天泣鬼神的伟业……

  2019年初秋时节,我作为一名曾在嫩江北岸(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域)小黑山的一名老兵(总字541部队试验站,部队内称小黑山水库)与其他省市曾在嫩江当兵的战友,专程到加格达奇北山的铁道兵烈士纪念碑与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对话(加格达奇:曾作为铁道兵东北指挥部驻地,军级单位,称505部队。总指挥何辉燕是铁道兵副司令员,是参加过长征的开国少将),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省市退伍老兵噙着泪花,手抚高耸的纪念碑久久不愿离去……

  返回嫩江酒店,时逢八一建军节,在节日的晚宴上,全体退伍老兵都将第一杯酒高高举起,请长眠的战友先干了这盛滿深情的水酒,我情不自禁吟着写在旅行日记的“男儿不伍枉人生,四边伐鼓雪海涌。⑤夕阳滿目两行泪,举杯遥洒忠骨茔……”

  伶俐的《缅怀》,使我想起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的一个插曲,因2019年重返军营旧址寻旅(尽管现已转制中储粮集团北方公司),见到许多一个连队战友,我特邀他们在2020年草绿羊肥的季节来通辽逛逛科尔沁大草原,我将此意告之小黑山战友群主,没想到这些曾在小黑山一起住过帐蓬、睡过地火龙、凿冰化水造灶、生火做饭,一起训练站岗放哨的重庆铜梁、西安户县、河北承德秦皇岛、北京、哈尔滨、沈阳、天津、吉林通化等地战友几乎大都高兴应允,我也联系了酒店、联欢场地、旅游路线,我的一个好朋友答应送我一只黑头羊,说是无论如何要吃个全羊,以尽地主之谊。不料因疫情搁浅。因此事我曾找伶俐策划(他联系大客车,因他曾给该公司作过企业歌曲,费用肯会照顾)过,他就蹿达我写两段歌词,他谱曲。我哪会作词呀!草稿初就,在我的好友著名词作家刘长江帮助下,于是《小黑山!我心中永远的驻地》产生了,经由女歌唱家石俊荣演唱后发给我小黑山的战友,一下子叩击了这些老兵们青春的记忆,再忆军旅,纷纷发微信或打电话告诉我,听歌如面。竟有一江苏徐州老兵通过他人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我说,咱俩虽没见过面,我开推土机修过水库,歌曲让我想起在小黑山水库施工的日子,有机会一定来徐洲见面呀……,使我第一次体会到音乐不可替代的魅力,它会产生那么强烈的共鸣,弥补了战友草原行未果遗憾。八一那天晚上,酒后我在森林公园旁若无人地对远在各地的战友朗读拙作,“嫩江的浪花吻韶华,赳赳铁兵添新娃儿,红旗两挂帽五星,草绿胜过金铠甲......”,是伶俐的音乐语言,拉近了我与小黑山战友的距离,把我拽回军营,仿那歌声、号声、鼾声、拉歌的沸腾场景、退伍离别的相拥而泣的幕幕场景又现眼前,“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⑥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在军旅……

  我太了解伶俐啦!

  赵伶俐,䝉古名霍日查。是诞生在解放战争科尔沁左翼中旗英雄蒙古骑兵部队一个老战士的后代,可谓“根红苗正”。入伍3351部队,新兵连集训后分修理连,后因文艺特长,不久调团文艺宜传队。我曾戏谑调侃他:“伶俐?在咱老铁女兵珍贵又稀缺的部队,你能天天与其排练演出,用咱通辽话说,你这兵当的还真没”挠啃”着,愉快指数挺高呗!他笑而不答……

  退伍后,他先是分配一家小皮毛厂,后特调哲盟(市)歌舞团,不久又调盟(市)群艺馆,从事专业音乐创作,曾师从阿拉腾奥勒、尚德义、李博文、赵金虎、赵汝德等。长期的创作实践和专业院校学习,使其音乐作品渐入佳境。

  对于音乐我不懂,也没有资格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但我知道他对铁道兵的热爱和怀念有多执着。凡通辽战友集会,他都指挥大家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嫩江水翻金浪……,手舞足踏,激情外溢。因此我给他起了个外号“疯子”,是部队的创作演出和与兵们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使其以充滿艺术理想和生活气息的人间烟火的音乐语言,捕捉到军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老铁兵心灵深处的情感涟漪。他与著名词作家刘长江合作的《跟着铁路走》使万千老铁兵浓浓军旅情怀和拳拳之心一次次迸发,是全国铁道兵战友会保留节目老兵们一听到《跟着铁路走》,就会眼晴发热,“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⑦这真是应了“诗言志丶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⑧的铁律,乃“唯乐不可以为伪”⑨呀!只有部队这座熔炉才能淬炼出有成就的兵之音、兵之情、兵之爱、兵之谊。几十年的汗水浇灌,终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已有近千首作品问世。

  虽成就不菲,伶俐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创作的歌曲,曾被彭丽媛(咱们的党支部)、阎维文(烛光照)、万山红(保安农场我的家)、董文华(我多想)、贾双辉(难忘军旅情)等大家名家演唱,通辽市了著名歌唱家张运平、石俊荣等更是演唱多首。如果不是低调,稍微“得瑟”一点儿,有可能“地球人都知道了”,也没如本山大叔、宋丹丹、牛群小品所说“这鸡要是炒了吃值多少钱?”他仍心静如初,这在当下文化艺圈瞎吹滥捧的圈子里,是何等的“另类”呀!看看这浮躁涌动的当下,“扑哧”一下冒出多少“脸大不害臊”的所谓艺术家,作曲家,作家,书法家……,尤其是有些昨日还是坐在主席台的小官僚儿,刚退下就“速效”成作家啦,并很快出书,可翻开一瞧,原是在岗时秘书操刀的讲话稿结集“问世”了,本山大叔我求你再吆喝一嗓子,村头“茅楼儿”缺纸啦!有的连毛笔都不会握,就敢“涂”字儿,竟敢挂在墙上“呜啦哇拉”地夸夸其谈,本“墨宝”取颜柳欧之长云云,似乎大英博物馆要馆藏似地……。更有甚者,还真有些个别地方什么作协、书协、音协、美协等没有底线地媚俗、媚权、媚上、媚商,最使中国传统文人看得比生命都重的“傲骨”差不多流失殆尽,我说怎么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小台“钙片”的广告铺天盖地呢?有人真是不是一般的缺“钙”呀!呜乎!也可能是笔者杞人忧天,这神圣的文学和艺术殿堂怎禁得这等不肖之徒糟踏……

  可伶俐还是当年的伶俐。耐得住外面的“喧闹”,没变,真的沒变。从不“显摆”自己,抽的还是“薄啦”烟儿,喝酒偏爱“散搂子”,“硬菜”“牛骨棒儿”,最兴奋之事就是时常邀上知心文友战友聚其简陋音乐室吃点小酒儿,饮毕借着酒劲儿眯起两眼拉起马头琴,可能又在构思下一个作品。这就是周身都散发音乐细胞,从铁道兵走出的作曲家——赵伶俐。
 


作曲家——赵伶俐

 

  伶俐又是一个感恩的人。有次他回嫩江部队,我送他一箱“蒙古王”酒带上,快三十年了,逢碰战友就念叨这事,我对他说,这屁大点小事儿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好!废话连篇,就此打住。

  战友弟伶俐,

  烟酒口不离。

  灵感旋律喷,

  兵哭触魂曲!

  这是虎年春节我发他的微信顺口溜儿,权作《缅怀》断想的结束语罢。

  战友:李玉文于京顺义宅。

  笔者原为嫩江541部队试验站(小黑山水库)71年入伍通辽(哲里木盟)市科左后籍战士。

  注:

  @①三国魏、曹丕

  @②唐、岑参

  @③唐、岑参

  @④唐、岑参

  @⑤唐、杨炯

  @⑥唐、李贺

  @⑦礼记、乐记

  @⑧礼记、乐记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