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永远的铁道兵(6)——建军节,我们的公众号(2)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今天发《建军节,我们的公众号》之二,还有多期将发。

        各个单位公众号,是展示企业文化的窗口。透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各有千秋的光辉足迹,但相似、相同的是对军队、对铁道兵的认知与感情——这与其他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中铁十七局,兵改工前是铁道兵七师。在铁道兵队伍中,组建的历史相对短,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编入铁道兵的;但参建了铁道兵绝大多数重要铁路干线: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青藏等。

        该公司重视铁道兵文化的传承,较早建立“荣史馆”;在宣传岗位工作的同志,与兄弟单位相比,较多地赴任了局、处的领导工作。建军节的公众号,也是先声夺人,大气滂沱,内容充实,感情丰沛,催人奋进!

        该公众号分为两大板块——

        历史部分:1、视频,精选历史震撼瞬间,音乐强劲有力,军魂呼啸;文字简洁,诗情画意,概述功勋。2、图示铁道兵、七师赫赫战绩;同时,多张个人、集体照片,从不同侧面表现铁道兵的形象。当我看到一张“亥”字卡车的照片时,深深感动——不是为照片动情,而是为选择照片的人“细致入微”的用心、贴心感动。作为一名老铁道兵,我向中铁十七局公众号制作者致敬!

        现实部分:1、传承铁道兵精神,改工以后慰问铁道兵,祭奠铁道兵烈士。2、微信留言,赞美铁道兵。3、视频用歌曲、两代人的故事,寓意员工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明天。这个视频与第一个“历史频道”的视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者,豪放,铿锵,大江大河;后者,婉约,抒情,月光流水。

        看十七局公众号,我想到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的关系。中央电视台的“霸主”地位,没有哪家地方台可以撼动。但是,在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年代,的的确确有许多地方媒体(包括报纸),发挥了“霸主”所不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十七局建军节的公众号,浏览量超过1万3千,留言有许多是十七局之外的读者,是中国铁建公众号浏览量较高的单位。这不仅很好地宣传了企业,同时,还培养、锻炼了一批文化方面的人才。我为中铁十七局点赞!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中铁十九局二公司,“建军节公众号”8月11日发布,以内容的足实、形式的朴实为看点。

        公众号用文字、照片报道所属项目“大面积”普遍开展纪念建军节活动:向铁道兵老战士赠送纪念品;组织收看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举办文艺汇演(邀请5个省的原单位铁道兵战友)。

        二公司将传承铁道兵精神融入党建日常工作中,不忘初心,军魂常驻。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中铁十六局轨道公司西南分公司,一定是组建时间不长的单位。“西南分公司”,部队时期是营、连级,大概单位兵员少,铁道兵也就几位。即便是这样最基层的单位,哪怕只有一名铁道兵,他们的公众号,也要纪念建军节!

        该公众号介绍一位1981年入伍的铁道兵左宏根,做过钳工、安装工、修理工、焊工……现在负责单位最棘手的“征地拆迁”工作。他恪尽职守,完成任务出色,人见人夸。

        文章最后写到:

        老兵永远不会老去,老兵永远不会远去。当有些人还在迷茫不前时,在他们身上就能看到信仰;当有些人还在享乐奢靡时,在他们身上能领悟拼搏;当有些人还在矫情任性时,在他们身上能体会坚忍……我们需要老兵,我们致敬老兵。

        我们向老兵致敬!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永远的铁道兵(6)原创:梅梓祥

 




图片、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