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个次密接者的自述(短篇小说)

图片选自网络
 
        传统中秋佳节刚过,街头巷尾浓浓的节日氛围还未散去,5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已经结束,天气逐渐转凉,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我在迷迷糊糊的睡眠中,夜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接到通知,新冠病毒次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你在名单之中。赶紧收拾一下东西,等一会儿有车来接。
        素来跟社区没交集。我诧异地睁大了双眼,怀疑社区弄错人了。对方却说,你的健康码现在已经是红码了。听口气无庸置疑,说完电话就挂了。一看手机健康码却吓了一大跳,果真绿码变红码了。
        “红码是指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我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自己即将被强制隔离,成为新冠病毒的疑似病人。
        哎……
        妻子也被电话声音吵醒了,她觉得匪夷所思,下午在老年大学上了半天课,怎么要集中隔离,真的太意外了。
        她立即起床,为我收拾行李。因为我以前经常出差,行李基本是妻子帮忙打理的。睡衣睡裤、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充电器、剃须刀、水杯、治疗颈动脉窄小药物等。还提醒我带上手提电脑和几本书,随手又装了几样水果和几个月饼。
        一会儿,我的手机又响了,这会是接我的司机打来的,问我在哪里接呢,我告诉他把车停在小区公交车站旁吧。收拾完行李,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我告别妻子,坐电梯到楼下,冒着蒙蒙的细雨,借着小区里微弱的灯光,忐忑不安地径直往小区附近的公交车站走去。心里还担心妻子会不会因我她要不要集中隔离。
        此时,汽车已经在公交车站旁等候,车内已经有男男女女七八个人,一头白发男子摇着手跟我打招呼,有些面熟,但车内光线暗,我戴着近视镜看不太清楚。车子经过了改装,乘客区域和驾驶区域是封闭隔开的,看样子是疾控中心用来接送疑似病人的专车。
        据了解,这些人都是老年大学的摄影学生(两个班),同属一个街道。此时,有的洒脱自如,满不在乎,有说有笑。有的锤拍胸膛,大声哭叫,要死要活,像狼一样嚎叫。尽管有人歇斯底里,鸡飞狗跳,一副凄凄惨惨戚戚的样子,汽车照常在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开车的工作人员好像没听见似的。
        大雨当空而下,白苍苍的雨帘挂在车窗,无法看清楚城市的面貌,我被迷茫在雨幕中,集中隔离有那么可怕吗?
        途中又有一男一女上车,车子差不多坐满了。七拐八拐,大概过了几十分,汽车终于抵达城西集中隔离点。
        下车的地方有一滩水,我顾不上湿鞋,提着行李鱼贯而下。
        来到大厅,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依次为我们办理了入住登记手续。询问了每个人身体状况,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对方的脸,说话声音像女孩子。态度和蔼,严谨细心,尽管是后半夜也照常工作,不禁为本地抗疫医务人员的敬业竖起大拇指。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需要本人签字。我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文字:观察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联系人、告知人的名字等内容。女孩子她还提醒大家扫描二维码,加入联系人的微信。若是有事找联系人。
        办完手续之后,就剩下一个人没有信息,这位老兄有点着急,一脸茫然。说是社区通知来集中隔离的,怎么没有信息?既然没有名字,你就不用可隔离了。有人揶揄带开玩笑地说道。
        女孩子她却说等等,核实下信息再说。打电话跟疾控中心联系,对方马上回音,既然是老年大学的学生,都要隔离。立即递给一张告知书让他签字。
        所有人员手续办理后,女孩子她带着我们进入了电梯。当进入电梯的一瞬间,有人犹豫了,不想进去,故意在门口磨磨唧唧。
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这些有抵触情绪的人,终于进入电梯。
        我发现,这里电梯经过了改装,设置了遥控器,没有遥控器是进不了电梯。
        三人去了7楼,七人去了8楼,8楼最头的一间,门上白纸上写有我名字和电话号码,编号820。旁边塑料凳子摆放一支玻璃温度计。刷卡进入房间,搁在桌子上一包东西映入眼帘,原来是一次性洗漱用品,包括餐巾纸、卫生纸、洗发精、淋浴露等,是集中隔离点统一配发的。屋里的设备基本齐全。这是一家宾馆,每间配有卫浴。
        折腾了大半夜,已经是子夜一点多了,快紧休息吧。感觉枕头有点高,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却睡不着。
        学校保安把关不严,连红码的人都放进了学校,太不负责了。这位密接者是害人精,罪魁祸首。这位密接者又是谁呢?大家在群里议论和猜测,说了半天,一头雾水。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班主任在群里安慰学生的情绪:隔离,其实是不一样的旅行体验。稍安勿躁。
        集中隔离需要连续三天做核酸检测,到第六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如果四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将解除红码。我们都希望快点解除集中隔离,早点回家与家人团圆,但是请大家配合。
        昨晚,我做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梦,衣着黄马甲,成了一名光荣抗疫志愿者。肩背照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向辖区居民发放防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宣传资料:出门在外做好个人防护、养成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等良好生活习惯。
        疫情反反复复,社区防控任务依然繁杂艰巨。对出入小区人员扫码登记。“请你出示健康码”,“3天1次核酸检测”,“外来车辆进入小区进行登记”,等等。这种办法确实可行,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
        正当我竭尽全力工作时,突然,在我眼前出现身着防护服的两名医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认下,说我是新冠密接者,说:“抓住他!”我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恐惧,跑也跑不动,吓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早晨醒来天已经大亮,起床后洗漱完毕,准备去户外活动,突然想起自己进入集中隔离点的,从虚幻中又回到了现实中。工作人员告知:医学观察期间,不允许擅自外出。如果外出,必须经批准才能离开。
         8:30分响起了敲门声,早餐已经放在门边塑料凳子上。这是我到集中隔离点第一顿早餐:稀饭、包子、油条、咸菜、鸡蛋等。觉得还行。唯一不习惯,时间稍晚了些。
        过了不多久,又有人敲门了,原来隔离点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了。年轻的女护士熟练地用棉签伸进我喉咙部位搅动几下,然后将样本密封保存在瓶子里,等待检验结果。
        班长年龄80岁了,说他在家隔离,住在一楼。家里的门被社区封掉了,又安装了监控。饭菜是用绳子从窗口吊上去。根据规定:有条件实行居家隔离,但居家隔离必须具备医学观察条件,最好单独居住。家里只有妻子她一个人,会不会享受这个待遇。
        生命诚可贵,防疫放首位,只要健康在,啥都无所谓。配合政府执行预防性隔离措施是必要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面对疫情的考量,有所为有所不为。
        世卫组织公布简化命名10种新冠突变病毒株正在全球肆意传播,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自从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感染和死亡人数持续攀升,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己经超5亿人,死亡人数超过600万,骇人听闻。
        同学在群里转载了一则消息:一居民邹某老两口带外甥女去一个地方去玩,回来后没有报备也没隔离。老两口回来后就把外甥女送到邻县的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带着孙女到县城到处玩耍,导致半个县城封城了。
        邹某老两口家住长乡下,回来也到处转悠,影响整个乡镇。老头因为胃病发了,去了县城医院做检查,影响县城医院封闭。由于胃内有肿瘤,继而到位于市里的一家医院检查,导致这家医院封闭。
        外甥女感染后咳嗽厉害,孩子父亲将女儿送到社区卫生院检查,结果影响社区卫生院全院封闭。孩子的爸爸又在文化公园连续两天打篮球,到电厂上班,导致文化公园和电厂封闭。感染医生的孩子是县二中的学生,结果二中封闭。
        以上人员全部阳性,并且涉及场所广泛,接触人员众多,因而导致全城静态管理,支援外地抗疫医疗队人员也提前紧急返回,参加本地区的抗疫。
        由此可见,奥秘克隆毒株的感染性确实超强,大家注意防护,切不可大意。“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不能有漏网之鱼。
同学针对邹某老两口未履行手续擅离职守外出游玩,返回后不按规定核酸检测,要不要负法律责任展开辩论。
        “不知者不罪。”
        “也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值得同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错在哪?没有主动报备和隔离。”
        “隐瞒不报,给当地疫情防控带来较大风险!”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应当承担法律后果。”
        “吃饱了撑的,操那个闲心干嘛?”
        “发现红码,必须立即报告。”
        “成精的新冠病毒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悉,邹某老两口行为已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安机关已依法对他们立案调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结果一出来,同情的同学打脸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同学脸红了。
        写一段抒情文字,讲一个笑话故事,晒一幅摄影习作,在抱团“取暖”,解闷逗乐,打发无聊时光。尽管都在各自的房间里相互不能见面,除了个别的歇斯底里、烦躁不安外,大多数人比较坦然。
        既来之,则安之。
        老师说,很多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遇到了就淡定对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经历都是财富,会丰富你的创作和生活。
        此话很有哲理,同学为老师竖起大拇指称赞。
        生活中能扛事是一种勇气,扛得住事是一种担当。
        有一首歌:叫疫情过后。等到疫情过后,我想出去走走,看山看水看花,看亲人朋友,拍一张全家福,喝几杯团圆酒,摘下蓝色口罩,笑容是否依旧。等到疫情过后,我想四处走走,听雨听雪听海,听人潮汹涌,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
        这首优美歌词,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很贴切,也成为每一位隔离者一剂心灵解药。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若一味怨天尤人,只是徒生伤悲;而若换一种态度,生活往往异彩纷呈。
        在集中隔离期间,所有隔离人员是足不出户的,除了核酸采样、取餐、扔垃圾这几件事以外,是不能打开房门的。我偶尔打开房门看看,走廊上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
        吃过晚饭之后,我在房间来回地溜达,或原地蹦蹦跳跳,或双手合十向后举过头顶,收腹拉伸,每天10分钟,轻松练出马甲线。
        我有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坚持看《新闻联播》对国家的大事要事,方针政策,国内国外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很权威准确。
        《新闻联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时事信息,官方在通报国内外的疫情最新消息。每个国家抗疫压力仍然非常大。
        给妻子去个电话,说说这里趣闻轶事,或聊聊孩子们情况,天天如此,乐此不疲。并提醒她做的好吃。她没有麻烦,我就放心了。
        来到阳台仰望星空,欣赏城市璀璨的霓虹灯,领略夜晚的美景,微风拂面,凉爽至极……
        窗外800米外小区大门口,时时还经过一两小汽车,无声无息地开近,又无声无息地远去,人总在忙碌着。假如小区或城市封掉了,都在居家隔离,工人上不了班,工厂开不了工,国家的经济建设就受到很大影响,不可想象呀!
        洗个热水澡,拿上一本书,半躺在床上看上几页或浏览手机里的信息,23点闭目养神,开始睡眠。
时间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流逝。

        二天,三天,四天,时间过得很慢,置身于新的环境里,尚有一种新鲜感。一旦在屋里待时间长了,没有人跟你说话,慢慢地对狭窄空间失去兴趣,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好像一只关在笼中的金丝鸟。尽管有吃有喝有睡觉的地方,还是会产生厌恶或者排斥情绪,不良情绪随着时间一日日膨胀起来。
        告诫自己用好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暴风雨,相信阳光就在风雨后。
        调节心情,打发时间,是每个隔离者必须迈过去的坎。
        阅读、思考、写作,是读书人调剂生活的了良药,也是迈过“隔离”坎的精神支柱。阅读一篇小说或一篇散文,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遣词造句里或精彩故事里,从书中吸取知识和营养,无暇精力去想乱七八糟的事。
        如果说隔离是保护人身安全,换一种方式休息,那么对上班族来说舒缓工作压力,对退休族来说换个环境体验几天。
        独立空间,没人打扰,不要买菜做饭,时间充裕,可以专心致志地阅读和写作。内心强大起来,正能量会无限放大。空虚无聊消失的无影无踪。
        办法总比困难多,打电话找人聊天打发无聊的时间。在我军旅生涯、上学和职场打拼中,结识了许多战友、同学、同事和朋友,建立起友谊,并保持几十年的联系,可谓是三教九流。
        形形色色的人,关键是要区分高雅的、善良的、懦弱的、狡诈的、不诚实的……
        “人之初,性本善”,后天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导致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甄别取舍,学会思考、理性判断。防止交友不慎误入歧途。
        自从退休之后,朋友圈发生了变化,选择兴趣爱好的朋友,社会圈子越来越小,只想维持好身边现有的关系。
        同学、朋友之谊,战友之情,终究只能因空间的距离成为昔日的记忆。战友患难与共,一起受苦,一起洒热血,战友之情要比同学朋友之情更加的深。
        人啊,有时会犯贱,动物之劣根性,当你失去自由时,才明白自由是那么理所当然而又难能可贵!
        望着窗外璀璨的星辰,觉得自己像是被遗落在了孤岛。看着绵延起伏的山脉,渴望自己是⼀只小鸟,在辽阔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看着花草树木,渴望自己是⼀棵树,在连绵山岭上自由的生长;想象浩瀚的海洋,渴望自己是⼀条鱼,在碧波大海里畅游……
        疫情毫无疑问加速了全世界变局。因此,让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不少,甚至会剥夺出行的自由。但是心灵的自由仍然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离开喧嚣嘈杂,静静的待在享受这份静谧,是多么的难得机会呀!莫要误解了政府这份免费的“温情”。
        以疫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初稿完成了,是意外收获。期间,编辑了《铁道兵文化网》几篇稿件。
        自己既没有和阳性病人接触,又没有去过高风险地区,有什么担忧害怕的,次密接者的身份也是误打误撞。
       “想想你的幸运:有多少人都在关心你,为何你要自寻烦恼,不属于你的就随它去,年轻别只是忙着伤心,有太多惊喜在等着你,不要躲在难过里,爱你的人着急,年轻别只是忙着叹气,让乌云一路追赶着你,其实快乐很容易,就看你怎么想而已……”
女儿和外甥女知道我隔离消息之后,就打电话安慰我。
        “老爸,没事吧?”
        “能有啥事。”
        “外公,你无聊吗?”
        “自我感觉良好!”
        听到亲人的声音是莫大的慰藉,真开心!
        女儿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曾经三次参加本市的抗疫工作,前后离家长达三个月时间。在疫情蔓延的世界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哪天被它撞上了,接受治疗与隔离。她提醒我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
        隔离有烦恼时候。有一天,晚饭时间到了,却左等右等没有人送来。联系人他告诉我,第三方可能忘记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姗姗来迟,饭菜都凉了。点外卖又不可能,饿了吃月饼,饼子嚼在嘴里,心里却不是滋味,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那时候我真想骂娘,但是,转念一想,这里隔离人员进进出出名单弄差了,只是工作上疏忽。
        到了第四次做核酸时,医务人员给了我一把棉球,让我擦拭房间内各类电器开关按键、遥控器、电话机表面、门窗把手、床头柜、便器和水龙头开关等,然后要求将棉球放在门口的凳子上。
        今天红码自动转绿码了,离开了七天的绿码终于回来了,意味着解除隔离,放心回家了!
        临走前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纸条:“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告知书”。落款是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枚红彤彤的印章盖在上面。告诉我跨省出去玩,持证明材料外出不受影响。我一个劲道谢。
        无法接受现实!世卫已承认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消灭新冠,成为生态一部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尽量不要给国家添乱。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地提高,新冠病毒终究被人类消灭,绿码、红码是时代的产物,不久将来成为稀有物品。
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还需多久?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还有最后一公里。
        你信吗?反正我信。
        那位神秘的密接者,终于在群里露面了,他发了一段自责内疚的文字,向我们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上课前一天,开车去了趟省城参加一个商务会议,次日下午3点左右在老年大学上课时,无意中发现自己健康码变红,立即向区防疫办和校方报告了情况,并连续做了两次核酸。
        在等待核检报告结果这段时问,心里烦躁不安,血压快速升高,后经120急救治疗,一直等到次日上午恢复正常。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使他身心俱惫,无以排解。
        令人欣慰的是,两份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被新冠肺炎感染的担心也彻底放下心来。由于是自己的缘故,导致全班师生集体隔离,连累大伙儿,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深表歉意,说一声对不起了!
        对于同学的不幸遭遇,乞求原谅的表白,大伙儿深表同情与怜悯,更多是安慰和安抚。连那曾经憎恨几个人也转变了看法,心情早已平复了。同病相连,难兄难弟,疫情之下,谁都是“受害者”。
        我已经很多天没有下楼了,心向往美丽的大自然。和煦的阳光温暖惬意,细柔的秋风馨香满怀,微风拂面心情格外地灿烂。
        结束了隔离观察生活,踏上了回家团圆的路。这次经历,令人记忆犹新,这是我人生的旅途中,一次精妙的小插曲。



(本版编辑: 老粥)

 
上一篇:走在母亲的身后
下一篇:上海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