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次成功的实弹演习




 

1975年秋,我担任铁道兵十师特务连警卫排排长。彼时,师首长决定,德令哈师教导队的全体学员要在乌兰县开展一次实弹演习,由司令部作训科统一安排与指挥。

此次实弹演习设置了八二迫击炮的炮火增援科目,这一任务落到了我们警卫排肩上。八二迫击炮,对于铁道兵而言十分陌生,我们仅仅在战争题材老电影里见过,从未实际训练过。我从警卫一班和二班各挑选两名优秀战士,组成战斗小组,我担任组长,在作训科郎参谋的指导下,开启训练。
 


 

八二迫击炮由支架、炮筒和底座构成。支架用于支撑炮筒,上面配备控制调整炮筒角度和水平的仪器,以实现精准瞄准;炮筒口径82毫米,下方中心有固定撞针,炮弹从炮口滑至底部,撞针击发炮尾部底火,将炮弹送出飞向目标;底座能在炮弹发射时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瞄准具震动,便于快速准确修正瞄准。炮弹弹头尖型,尖部中间设引信,引信很薄,受碰易碎引发爆炸,平时由金属套保护,十分安全。炮体内装炸药,尾翼在飞行中起平衡作用,还可填入类似双管猎枪子弹、装有底火的火药包 。

其发射过程涵盖瞄准、发弹、运弹、装弹等步骤。发弹员打开炮弹箱取出炮弹、揭开保护盖,交给运弹员;运弹员双手托弹送至装弹员手中;装弹员双手相对合力抓住弹体,将炮弹尾翼对准炮筒口送入,炮弹自行下滑碰撞撞针,点燃底火产生推力,将炮弹射出。

一次训练休息时,作训科负责工程的蒋参谋和我们闲聊,他说了句顺口溜:“八二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要往外倒”。的确,若实弹发射时底火不点火,炮弹成瞎弹、哑弹,无法被送出炮口,就只能倒出炮弹,更换新底火药包重新发射 。

从炮筒倒出哑弹极其危险。哑弹从筒底滑出时,不能直接倒在地上,需双手接住。动作要领是双手十指相对,大拇指和食指围成比炮筒口小的圆圈,操作时要胆大心细,动作精准,手指不能触碰引信,必须稳稳握住弹体。一旦手指碰碎引信或炮弹掉地撞碎引信,都会酿成大祸,在场人员性命堪忧。

小组的成员听闻,都不寒而栗,这对每个人都是严峻考验。训练时郎参谋再三叮嘱,要胆大心细,确保动作要领到位,保障安全。经过反复练习,大部分战士都能掌握整个流程,从容应对。毕竟哑弹只是听闻,解放前兵工厂条件差、材料质量难保证,可能出现哑弹,而当时国家强盛,重视军工,设备先进、制造精良,大家相信炮弹都是合格的,不太可能出现哑弹。平时训练中,我们打过无数枪弹,从未遇到哑弹,战士们信心十足,认真训练,只待实弹演习。
 

 

 

然而,有一位平时表现积极的战士,跟随首长出差执行警卫任务时,深受首长认可,但他思想压力极大,担心遭遇哑弹,便不想参加训练和实弹演习,提出退出。我们对他做了诸多思想工作,却未能成功。

这时,二班湖南籍战士杨全,身高1米8的帅气小伙(警卫排的战士个个都很精神帅气),他觉得只要大胆、心细、认真操作,即便有哑弹也无需惧怕。他主动要求参加训练和实弹演习,我们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即刻加入。训练中,我们针对倒哑弹的动作,进行了认真反复的演练。我心想,若真有哑弹要倒,我必须亲自去接才放心。

实弹演习前一天,作训科郎参谋带我们前往准备好的演习场,选定炮位和目标方向,交代了增援炮火的信号及注意事项。我们主动申请先打三发实弹体验,以便对实弹发射过程心中有数。司令部首长批准了请求。我们在指定炮位安装好八二迫击炮,按照炮筒45度角、炮弹尾翼不加火药包的方式,打了两发,炮弹在距离850米处爆炸,爆炸点距靶点仅相隔几公尺,十分精准。第三发加套一个火药圈,发射后炮弹越过前方沙丘,在更远的地方爆炸,这让我着实吓了一跳,赶忙派几个战士去寻找爆炸点,并带回炮弹尾翼。战士们找到炸弹爆炸弹坑时,恰好有一位藏族同胞赶着一群羊经过,真是惊险万分!
 

 

 

演习当天,我们早早抵达炮位,整理好场地。以昨天两发体验炮弹爆炸点为圆心,在距离850米处设置了直径约30米的圆,在周围插上白色旗帜作为靶标。回到炮位打开八箱炮弹,共24发。一切准备就绪,静候演习开始。

演习在信号弹发射后正式启动。学员们的演习地点离我们较远,我们只听到枪声不断,却看不到演习过程,只能耐心等待命令。突然,空中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这是下达给我们的炮火增援命令!我要求每个人严格按照训练动作操作,一步一步来,切勿慌乱,确保绝对安全。

发弹员开始发弹,去掉保险盖交给运弹员;运弹员双手托弹送至装弹员手中;装弹员双手相对,将炮弹尾翼装入炮筒向底部滑行,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射出,飞向靶心。只见前一发炮弹刚在靶内爆炸,后一发已在空中飞行。就这样,24发炮弹全部在靶心爆炸,尘土飞扬,场面如同电影里那般壮观。并且24发炮弹无一哑弹,我们圆满完成任务,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心间。
 

 

 

实弹演习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全排在门前操场上进行单杠、双杠和木马训练,这是体能训练项目。休息时,姜培敏师长来了,我按部队规矩向他报告警卫排正在体能训练休息,他让我们继续休息。他微笑着走到我们中间,高兴地说:“你们警卫排不错啊,昨天演习场上的八二迫击炮是你们打的吧?打得很好,非常精准,观摩席上的首长们都夸你们警卫排迫击炮打得又快又准,全都落在靶中间炸开,训练很认真! ”

姜师长是我们最为尊敬的首长,却十分平易近人,和我们聊得十分愉快。突然,师长指着我问:“小盛,听说你参加过军运会? ”我回答道:“是的,1973年我代表铁道兵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运会,参赛项目是五四式手枪50米胸环靶精度射击。当时因为紧张,缺乏临场经验,没发挥好,很遗憾没能取得好成绩,让首长失望了。 ”他笑着说:“五四式手枪确实不太好打,军运会比赛并非只为争第一,而是通过比赛强化部队军事技能,提升军事素质,其他的都没那么重要。 ”师长还十分关心警卫排其他武器的训练情况,我告诉他,机枪、步枪、手枪、冲锋枪四种武器和手榴弹,我们经常训练,作训科大力支持警卫排军事训练,只要训练就能领取实弹考核,每次考核成绩都会及时上报作训科。看得出,姜师长对我们的军事训练很满意。
 

 

 

后来,根据杨全同志的表现,警卫排党小组向特务连党支部推荐,将杨全同志发展为中共党员。而那位退出训练和演习的战士,平时表现尚可,还是师首长的警卫员,首长对他的工作也很满意。但他因不能接受大家的帮助,坚决退出训练,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党小组多次讨论他的入党问题,均未通过。政治部保卫科陈科长曾找我谈话,让我做做党小组的思想工作,可我无法左右党小组内每个党员的意见,最终他本人选择退伍。
 

 

作者介绍:

盛华东,1968年3月从江苏省靖江县入伍。当年从49团6连调铁10师特务连警卫排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1978年调47团一连任副连长、指导员,1983年调47团群工股任股长,1984年1月转铁道部20局二处。1985年曾任二处渭南基地家属工厂副经理,1987年曾任二处医院教导员。1990年调局南通办事处直到退休。


图片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