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后的第二年,我原来的小学同班同学也都来到了二十五中(十三中),这一下我们班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合班。六六届,六七届还有我们这个六八届的小学毕业生。全部都混编在一起。实际上后来的学生,初一的课程都没有学。当时特殊的年代,老师也是不管你会不会,小车不倒只管推。老师是只管上课,会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本村一位同学,叫范保平,本身就是有点儿弱智,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都不会,竟然也来到了这里上初中,而且直接就是初中二年级,他能来只是因为他家是贫农。而另一位同学范运生,聪明伶俐,能写会画却不能踏入二十五中校门,原因是他家是地主成份,在那年代,谁能上学谁不能上学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三合班”人多,桌子凳子座位少,总不能站着听课吧。老师把座位顺序排好以后,就号召大家回家把自己家的桌子凳子抬过来,我被安排与东梁村的杜运平同学编排在一起,于是,我们二人就准备回家抬桌子凳子过来。谁知道他家的条件比我家更差,根本没有桌子可抬。万幸的是,我家有一个破桌子,桌面凹凸不平,桌子腿歪歪扭扭,要想放平整,必须把桌子腿垫平了才可以。不但如此,桌子也没有抽屉,原来的抽屉早就破烂不堪,已经不复存在了。不管怎么着,这总算是一张桌子,我们二人抬着这张破桌子,走了三里地,终于来到学校,可以正常上课了。相比范运生想来上学,可是却不能来,我们算是幸运的!
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我同杜运平的友谊就从这时候开始了。尽管他说话不讲方式,为人性格直爽,刚强倔犟,口无遮拦。但是,他心地善良,为人正派,从来不搞阴谋诡计。这种性格正好与我的柔弱的性格产生互补,我从内心里喜欢他这种性格,我经常心里这样想,假如我某一天当了皇帝,他就是那个宰相“魏征”。这种友谊一直维持到如今,人老了,越是年代久远,越是珍惜学生时代的友谊,那种友情是纯洁无邪的,是完美无缺的,既使你后半辈子再怎么认真寻找,这种友谊是再难从别的地方得到的。
那时候贫下中农的子弟,只要家庭经济困难,每个月由学校发给五元助学金。五元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意味着一个家庭整月的油盐酱醋生活费。记得杜运平那个时候是享受这种待遇的。有一次,学校发给他五元助学金以后,正好南士旺王有顺同学在教室里面玩吐烟圈的游戏。他不知道从那里弄到一包烟,声称自己可以吸一口烟吐出一百多个烟圈。我们都说不可能。一口气吐一二十个烟圈还有可能,一口气吐一百多个烟圈绝不可能。他说谁给我打赌五块钱,我就给你们露露这一手。也许他看见杜运平同学刚刚领到了那五元助学金,也许五元是个整数,他偶然说出来的。不过那时候很少有人兜里面装有五元钱。最多也就是装几毛钱。听到王有顺在那里吹牛逼,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同意同王有顺打赌,一个是没有钱,更多的是都没有这个胆量。当时的五元钱确确实实是一笔巨款。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声,我兜里没有钱,如果有钱,我就给他赌一赌这五块钱,肯定能赢了王有顺,看他再吹牛逼。杜运平同学这个时候一下从口袋里掏出那五元钱,往桌子上一放,说“来!我给你打赌!”就这样,在众多同学的见证下,王有顺不慌不忙吸了两口烟,不紧不慢的轻轻吐出。第三口,王有顺用尽全力,深深的吸了一下,只见那烟头发出嗤嗤的声音,一下燃烧了足足一两公分长。然后王有顺将口型聚拢成一个小小的圆型,然后用他的右手食指轻轻叩击右脸颊,每叩击一下,就会从嘴里吐出一个小小的烟圈,随着他叩击的速度越来越快,烟圈的吐出数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同学们都屏息静气地给他数着,1.2.3.……80、81、82、……100、101、102……112、113、115…118!118个,同学们都惊呼着!王有顺一口气吐出了118个烟圈!随着王有顺憋红的脸膛慢慢恢复原来的模样,杜运平的那五块钱也随即被王有顺拿去了。我深深地为杜运平输掉的五块钱叹息着。埋怨他不该同王有顺打赌。杜运平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愿赌服输吧!他很轻松地说。
杜运平就是这样的性格,做过的事情绝不后悔。不过,后来我总觉得王有顺是有备而来,从年龄上面来说,他比我们都大几岁,做事办事都比我们成熟。不但如此,王有顺本身就是一位聪明透顶的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都会,书法也写得很好,就是给人的感觉有点儿聪明透顶了,太外露,时时处处都显露着他的小聪明。我觉得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不缺吃喝,走到哪里都饿不着,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能就是类指这样的聪明人。
当年我们上学,基本上每个人每天早上都要在生产队干一个早上的农活儿,挣两个工分才匆匆忙忙吃口饭,然后一路小跑步去上学。很多情况下都会迟到,因为学校对迟到的学生并不会有严重的处罚,顶多就是“下次注意”啊,不能每天都迟到啊!”轻描淡写地批评两句。所以,我们如果迟到了,干脆不进教室,在校门外玩一会儿,等第二节课开始的时候再进教室,这样第二节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谁迟到了。当然,在第一节课刚开始没有多久的情况下,我们通常都会喊一声“报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记得有一次,是刘相清老师的数学课,我们一下子有十几个人迟到,一叠连声地“报告!报告!报告!……”这可把刘相清老师惹得着急了。本来如果一两个人迟到,喊一两声“报告”,老师会点一下头,示意你进来坐下就行。这一次刘相清老师听到这么多人接二连三地喊报告,课都讲不成了。刘老师干脆停下来讲课,指着我们这些迟到人员说“你们都看看,看看这迟到的,成群结队一个挨着一个,接踵而来,你们也都太不像话啦”!我们一个个都红着脸不好意思吱声。
以后再有人迟到,就会有班长学着刘老师的腔调,在课后对迟到者说“你看看,你看看,看看这迟到的队伍,成群结队,一个挨着一个,接踵而来”!
这一时倒成为了笑料,成了同学们互相嘲笑迟到者的包袱。
那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条补丁裤,即便裤子不烂,也要在膝盖部位打上两个长长的,大大的补丁。这裤子上的补丁周边要用缝纫机一道一道用线缝纫一圈又一圈,一直缝向补丁中心。这其实是向工人阶级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时的工人发的工作服,就都有那么两块崭新的补丁,社会上流行的政治口号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穿上这样的工装裤,从外表看像个工人的模样,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件很酷的事。
除了穿补丁裤,谁能有一件桃红色晴纶秋衣,外加一双回力牌白色运动鞋,那简直就是白马王子,要是能在球场上纵横驰骋,不用说女生的眼球就会牢牢地盯着你,尽管那个年代男女生之间同学几年彼此话都没有谈过几句,毕竟都是青春少年,一切尽在不言中。
《乡村记忆二十:学生篇2》完 于2022年12月28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