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是摸黑赶路,知道我们身在何处,却不知道环境如何?等我们一觉睡到天亮,才赶紧起床出门看看我们将要“扎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们住的生产队部是在一个四面是山,中间谷地一个不高的土坡顶上,坡下是住着三四家农户的方家院子,再往下便是一条小溪,几乎是环绕着我们住的坡头流过,顺着小溪是一溜稻田,小溪的上游尽头是一处两丈多高的瀑布。过了小溪便是一面墙一样又高又陡的大山,去岚河街镇必须翻过这座大山,姓张的大队会计一家便高高地住在山对面,从他家可以俯视到队部和方家院子。坡头的另一侧是又一个生产小队的一溜民居,民居前也是一溜水田。整个环境青山绿水,有山有水有稻田,看来条件还不错。队部前面是块打麦场,旁边给我们指定了一块“自留地”种菜。因为下乡插队是我们主动申请,自愿选择,因此,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竟然大好,一点儿也没有传说中知青离开城市的那种茫然、惆怅、不知所措。
当年知青下乡插队,国家给每人发一点“安家费”用来购买农具和厨具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另外每人每月供应口粮45斤、半斤油,供应半年到来年夏收从生产队分到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之后。我们来的那天因为身背背包行李,顾不上在岚河街上买口粮和农具厨具,还无法开伙,康队长就让我们先到他家吃饭,我们按定量标准给他交粮票和伙食费。
康队长家在我们住的队部后面距离二三十米地方的一栋大屋,他和他弟弟各居一侧。兄弟俩在农村都算是很精明能干的农户。哥哥是队长,农活是一把好手。弟弟是篾匠,山里产竹子,他砍来竹子破开成篾条,再编织成箩筐、晒席、笸箩来卖。弟弟家侧门前的自留地里还挖有一孔砖窑,有空了就做些砖胚、瓦胚晾晒着,攒够一窑了就烧成砖瓦来卖。两项生意都极好,每年都能有不少额外收入,因此兄弟俩在农村的家境在那时算是很好的富裕户了。
我们来插队就是下了决心要“扎根”安家的,总在别人家吃饭也不是事儿。因此,这天康队长带我们去岚河街上买农具、厨具和粮油,准备回来自己开伙。
其实才离开县城七八天时间,再到岚河街上,看到热闹大街上百货商店、国营食堂和集市上人来人往,我们有一种与城镇繁华久违了的感觉。我们买了一应用品,康队长还特意让我们买了一把弯刀,这种刀壁很厚,刀背弯成个弧形,弯的前面有个小尖。我们不知道这刀是作什么用的?康队长告诉我们是专门用来砍柴的,必须要有。我们还在街上的国营食堂吃了面条,每碗素面2两粮票8分钱,我们每人吃了三碗素面,然后准备返回。
返程还是要先坐渡船到汉江南岸,然后上两三里小坡,再走过五里碥平路,然后开始爬三段陡峭的好汉坡。每次上好汉坡都一步一喘,感到非常艰难。上到好汉坡顶路就有些平缓了,回生产队是往右边的一条小路走,翻过山便能看到队部和方家院子。第一次来是往左边小路走,先去的繁荣公社。
这天我们往返60里山路,因为又上了街,买回了安家物品,倒不觉得累。回到队部,晚饭是我做的醋汤拌汤,北方叫疙瘩汤。锅烧热用油将葱花加点五香粉炝个锅,倒入醋加水烧开,将面粉用水搅拌成的细小面疙瘩倒入锅中煮开即可。这是我们插队在自己的农村新家做的第一顿饭,觉得格外地喷香可口,每人都吃了两三碗,吃得锅干碗净,那味道至今都还常常在我的记忆中回味起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