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诗人系列:孙映

  
                                                     

梅梓祥导读:

  孙映老战友1969年入伍,1975年开始诗歌创作。按时尚的“在党五十年”说,老战友“写诗五十年”,这实在是一种荣誉;而五十年致力于铁路建设的诗歌创作,诗坛鲜见,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我和孙映老战友都是铁道兵“诗歌的故乡”——铁道兵二师人。我1979年当兵就开始在《铁道兵》报上读孙映的诗,几近崇拜。后来,我调到《铁道兵》报做文艺副刊编辑,也是因为他质地最纯正的筑路人生活诗篇,报纸需要,我也喜欢,编发亦多。可以说,孙映的诗歌题材选择与艺术风格曾影响了铁道兵一个时期及兵改工后企业员工的诗歌创作。

  孙映写筑路人诗歌,一是缘自他生活在铁路建设工地,作品富有浓郁的军营与工地的气息;二是他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真刀真枪上战场,军人的血性与荣誉感始终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三是铁路诗歌“主战场”与其他情感、哲理、社会题材诗歌“游击战”相结合,既丰富了他的人生,又增加了文学创作的分量。

  在我认识的铁道兵诗人中,孙映不是领跑者,但是佼佼者。他在《诗刊》社举办的首届全国田园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他是唯一连续15年获得中国铁路文学奖的铁道兵诗人……他为中国铁路诗歌的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和许多“铁道兵”的读者,悦读着孙映的诗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从青丝到白头,请在心中为诗人孙映敬献一束花吧!

  著名铁路诗人孙映

  我的车

  我的车晚点了

  晚点于山洪冲刷的路基

  晚点于冬雪覆盖的路面

  晚点于十字街口的红灯

  夜幕遮挡的视线

  晚点于油箱的缺油,点火系的紊乱

  拨乱了档的变速箱

  装偏了向的方向盘

  后来,我的车赶上来了

  赶上了天气的晴朗、大道的拓宽

  赶上了马达唱沸的白昼

  车灯照亮的夜晚

  赶上了装满车厢的希望

  海绵里挤出的时间

  如今,我的车

  整顿了车容,调整了引擎和底盘

  換了新的车轴和钢板

  供油系畅通,点火系良好

  矫正的保险杠显得威严

  看,我把它加满了油

  并且挂上了时代的高速档

  在拓宽了的时间的大道上

  日夜兼程,驶向那

  云蒸霞蔚的地平线

  原载1981年《诗刊》

  办公室里的豌豆

  在办公室里种一盒豌豆

  家乡和我

  就近在咫尺了

  每天我为家乡浇水

  看乡情嫩绿嫩绿地生长着

  我的心思

  比豌豆提前开花了

  而当豌豆开花的时候

  家乡的小麦鼓泡了

  我的思绪软绵绵的

  在豆须上绕来绕去

  当藤壮的茎

  把我和家乡缠在一起的时候

  我便钻进豆荚里体验成熟

  好久不愿出来

  在豌豆上阅读家乡

  比在报纸上

  亲近多了

  原载1995年2月号《人民文学》

  军人和纪念碑

  纪念碑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在清明雨的浇灌下

  生长着茂密的怀念

  在所有瞻仰的人群中

  我发现,军人离纪念碑最近

  中间只隔着一场战争

  一旦战争爆发

  军人会率先走进纪念碑

  成为人们仰望的高度

  原载1991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石头里长出的男人

  那些在大山里摸爬滚打的铁道兵,

  都是石头里长出来的男人,

  都是开山炮里爆发出来的男人,

  都是十八磅大锤锻打出来的男人,

  热情,粗犷,坚毅,耿直,

  是风枪和钢钎在他的生命的年轮里,

  刻划出来的共同特征。

  他们打通了好多隧道,好多涵洞,

  他们都是钻石牌的,

  他们都是攻坚号的,

  他们的骨中有钙血中有铁,

  心里有挖掘不完的矿藏。

  他们都是石头的耕耘者石头的播种者,

  凿好炮眼他们说挖好种坑,

  装好炸药他们说种下金稻,

  安上导火索他们说庄稼扎根了。

  每当冲天炮开出万朵云烟,

  他们就看到水稻扬花时的自豪。

  他们坚信:石头

  能够发芽能够开花能够结果;

  他们坚信:自已

  能够长成石雕长成石峰长成石碑,

  即使长成一株小小的石灵芝,

  也能治愈挂在山路上的

  交通衰弱症。

  因此他们和大山很亲很亲,

  他们和石头很亲很亲,

  他们和土地和风沙很亲很亲,

  他们和理想从来没有疏远,

  他们的双轨始终保持1米435的距离。

  说他们渺小他们确实很渺小,

  渺小得像一条条春蚕,

  日夜不停地倾吐着钢轨的丝。

  说他们强大他们确实很强大,

  強大得像一阵阵狂飙,

  凭一口气,就能把整座大山

  吹出交通闭塞的历史。

  因为他们的大脑不是石头里长出来的,

  他们的大脑是电子计算机里长出来的。

  他们对土地没有苛求对生活没有苛求,

  他们对山风没有埋怨对流星没有埋怨。

  任太阳把他们描写成亚洲人,

  任月亮把他们印刷成欧洲人,

  任黑石粉把他们涂抹成非洲人,

  但他们始终是石头里长出来的男人,

  他们的根就扎在大山里。

  原载1981年3期《萌芽》

  风枪手之歌

  世界上没有人能走进石头

  只有我们,只有我们

  这些开山筑路的铁道兵

  才能在石纹里自由地通行

  因为我们手中的风枪

  就是我们职业的通行证

  我们是经过加钢淬火的钻头

  我们的目光能洞穿事物的本质

  困难向我们扮个鬼脸就退避三舍

  我们的风枪无坚不摧,我们的钻头

  柔软了许多石头的个性

  我们一次次钻进炮眼里

  去测量世界的深度

  我们周而复始地挖掘生活

  挖掘明天,知道吗

  我们风枪的初衷就是路的延伸

  我们一次次开拓隧道的时空

  其实也在开拓永往直前的人生

  我们一次次撑起隧道里的日月

  但我们的骨头不需要支撑

  军人的灵魂永远不会塌方

  我们在隧道里经过十月怀胎

  终于在隧道贯通的那天早晨

  我们的領章,我们的帽徽

  和东方的朝阳一起

  都获得了一次庄严的新生

  原都1981年3期《诗神》

  写诗五十年记

  时间跑得真快

  不知不觉中,我的诗

  已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

  撞开五十年的大门

  五十年不算长,不算短

  正好等于三千首诗两千首词

  外加大半辈子的人生

  五十年,我吃了几十吨文字

  饮了几十吨心血和墨水

  甚至还和李白对饮成三人

  我的诗确实长高了长大了

  但我的体重只增加了十斤八两

  五十年我的诗并没有长胖

  有点像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直到现在,如果你读我的诗

  必须先好好地啃几块骨头

  然后才能吃到里面的肉

  不过,只要你耐心地啃下去

  最后一定会吮吸到里面的骨髓

  那可是一剂灵丹妙药

  不仅能补血补钙补铁

  还能弥补岁月的沧桑

  原载2023年1月19日巜西楼文苑》

  雨在我的头上散步

  那天外出,我沒带雨伞

  只好大大方方地

  让雨在我的头上散步

  谁知雨很有爱心

  它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

  既没有碰伤我的一根头发

  也没有踩痛我的一根神经

  多年来,我一直感谢雨

  它不仅滋润过干裂的土地

  还安慰过我受过轻伤的人生

  而雨,应该感谢苏东坡

  是他在宋朝就告诉我

  一蓑烟雨任平生

  原载2024年1月25日《南京头条》

  在母亲的语言上走

  离开家的那一天

  母亲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她唠唠叨叨地,为我

  铺了一路叮咛

  打那以后

  我南征北战,修桥铺路

  无论雨天雪天,都不会

  在母亲的语言上打滑

  如今,我已知天命了

  但在母亲面前

  我还是个孩子,还喜欢

  在母亲的语言上走来走去

  虽然有时走得快些

  有时走得慢些

  但在母亲的语言上走路

  我不打踉跄,更不会

  裹足不前,原地踏步

  母亲是平原上的农妇

  她的语言很平坦

  我一辈子不会跌跤

  她的语言是一条普通的乡村公路

  从农村到城市,从没有

  违反过交通规则

  母亲的语言很长

  至今,我还没有走出

  她老人家瞩望的目

  原载2020年3月7日《快乐写作》

  作者简介:孙映,江苏灌云人,1948年出生,1969年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历任班长、排长、师司令部保密员。兵改工后历任宣传部长、企业党委书记。1975年开始诗歌创作,至今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5000多首,在全国获奖50多次。结集出版诗集8部,文集2部。现为中作协会员,中诗协会员,主要业绩收入《中国艺术家传集》。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