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我与本班同学在共和国红旗下的回放片断

今年是建国75周年华诞,也是我与本班同学就读凯里师范68级三班59周年。当年我班46名同学来自全州16个县的少男少女,经过文化考试与政审,在人海茫茫沧海一粟,由陌路而同学,由相遇到相知,百年修得同船渡,今世修得同窗缘,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共和国阳光照耀下,前途似锦,时光知味,岁月成香,在那1968年秋46名同学分配到各县或厂矿任教,个个月薪29.50元,随着时光推移,有的在乡村县城当教师或成为一名名光荣的党员,或任学校领导与评为先进教师,尤其是高素珍夫妻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书香之家》。我获部队两次三等功,地方三个部级表彰。有的在州县乡镇教育行政部门供职,还有的经商当老板。我与谢世荣同学投笔从戎。有同学成夫妻,也有成军嫂等。现在同学们都升级了,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子孙满堂,春满人间。
为了寻梦当年,体验恰同学少年感觉,让我们再次架起沟通的桥梁,接通感情的纽带,再创同学之情的飞跃。刘異思(镇远县教育工会主席)发起邀请任课老师和同学,聚集州教育局等地畅谈成长,不忘恩师教育。班主任潘仕淦(铁道兵),语文老师朱法律,教导主任卢仕忠(后任州教育局副局长,曾被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借用),物理老师胡良任(后调任湖南省衡阳市师范学院教授),他们前来与同学们叙述师生之情,并在原本班教室旁照像留念,成为佳音。同学们怀着寻根念头,参观男女同学宿舍,沿着我班级劳动基地,观看现在凯里学院(洗马河校区)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场。晚上在龙荷桃同学家文艺晚会,仿佛又到六八级三班,体验当年同学们学生时代生活。
这种本班同学聚会自打那以后,又以不同方式延续。杨通淦(锦屏县三中校长)仿效组织若干次。今年立秋后,刘異思还专门聚会为来自深圳我班同学黄祖英联欢,男女同学分别歌唱红歌军歌,发现谢世荣、黄祖英两位同学文娱天才,歌声动人,舞蹈迷人。我在凯里风情园给同学们拍下美好光辉照片,耐人寻味,同学们哪像七旬后的人,生活在美好时代,大家又迎来晚年春天,感谢盛世祖国。
我与刘異思打开话夹子,细谈到铁八师37团宣传队杨再德战友,他俩曾在镇远县第三小学分别担任六年级语文、数学教师。杨再德战友与我同在37团政治处,他后调入宣传队饰《沙家滨》刁德一参谋长,演出非常成功,曾随队参加铁道兵北京汇演,他退役后,曾分别在城建,财政,档案局任局长。
刘異思注重同学情留念,他还专门主编《相识50年同学聚会》画册,他拟文道:“聚会:让同学们夕阳返童,青春永铸,每次相聚时光美不胜收。同学们岁月无痕,激情绽放。”
丹寨县小学一级教师潘万祥对同学们聚会拟诗:“相邀聚会凯里城,不闻莺歌燕语音。靓女帅哥今可在,白发翁妪语频频。一生坎坷勤耕耘,浩荡江水摆渡君。泼墨挥毫休喻老,枯黄老树也争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以“秋”致同学们:平分秋色,一叶知秋,一日三秋,春华秋实,千秋万代,百岁千秋。
秋风爽,稻谷香,同学老乡。
重温毛主席《采桑子·重阳》手书:“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共勉。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