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政治上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青年成长成才,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站位是第一位的要求。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站位,就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站位,就要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遵守党的纪律。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时刻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站位,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和大道理,用最通俗、最朴素的话说,就是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做党的一颗螺纹钉,党把我拧到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说:“中国共产党历史是最大的成功学,成功靠的是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过去的革命如此,今天的改革依然如是——”金一南教授还讲到中国革命的残酷性,像大浪淘沙一般,淘汰率极高。当时背叛者比比皆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负责人李竹声、盛忠亮被捕叛变,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叛变,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叛变,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彭祐叛变,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叛变,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叛变,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瑞金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叛变。今天的反腐从政治局常委到国务委员又到军委副主席,许多人都有问题。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3名代表,有的背叛革命、有的半途脱党,坚持走到最后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这些人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把不准政治方向,站不稳政治立场,不能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走正确的政治道路。这里举一个例子:张国焘,曾经的党内领袖,与毛泽东等同甚至更优,极具领袖气质却落得特务下场。
张国焘曾经和毛泽东一样,都是中共极具领袖气质的人物。张国焘与毛泽东有很多相似点:两个人都是青年知识分子;两个人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在苏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两个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都卓有成效地领导了两块最大的苏区,即毛泽东领导的中央苏区和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苏区。从党内资格看,张国焘是中共一大的执行主席,而毛泽东只是书记员。再早一点在北大时,张国焘是学生会主席,而毛泽东只是名工友。张国焘在中共一大之后一直是中共的核心委员——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到1927年“八七会议”才被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从年龄上看,张国焘比毛泽东要年轻5岁,与周恩来同岁。总之,张国焘具有所有领导人的气质和优势,甚至比毛泽东优势还大。但是张国焘1938年执意叛逃共产党,周恩来带着李克农一路从延安追到西安,从西安追到武汉,把张国焘逼到武汉办事处,苦口婆心劝张国焘:“第一,回延安;第二,可以不回延安,待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一切保留。”但是张国焘回答:“你周恩来不是把李克农带来了,你在办事处打死我,你不打死我,出门我就走。”由于张国焘是中共重要的领导人不能随意处决,无奈只能由他离开。周恩来又说:“你走可以,党开除你。”张国焘喊:“开除就开除!开除我也要走。”他叛逃的时候距离中共胜利还有11年。到了1947年,张国焘在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手下做到了军统中将位置。1949年中共获得全面胜利。张国焘跑到香港,1976年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这样写道:“最后的神志中,他是否记得44年前,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汇合,他骑一匹白色骏马,在十余骑警卫簇拥下飞驰两河口,毛泽东率领政治局全体委员走出三里路,立于蒙蒙细雨中恭候的情景?”我再补充一句:他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如果能预料到28年之后中共将打败不可一世的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成为执政党,他何必脱党背叛革命?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