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106):文化列车【原创】
1994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原则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国务院办公厅1994年1月20日以国办发〔1994〕16号文件印发铁道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根据职能转变,铁道部设17个职能司局和4个政治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由原1千多人缩减到800人。保留的政治部宣传部内设机构由5个处缩减为4个处,原文教处与统战处合并为文教统战处,除继续分管全路文化宣传之外,还分管统战工作,中铁文工团交由铁路总工会分管。原统战处长肖上潘任处长,我任副处长。肖上潘曾给原铁道兵政委、铁道部政治部主任李际祥当秘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非常有领导工作经验。上潘工作非常认真、心细,正好与我出手快却漏洞多形成互补,帮助我弥补了许多工作上的漏洞。我们一起工作几年非常愉快,后来上潘提任部直属机关工会主席、机关党委副书记、铁道部人事司副司长、巡视员(正局级),依然对我十分关照。
机构改革后有两段经历难忘,那就是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由中宣部、文化部、铁道部联合开行的京九文化列车和南昆文化列车。
1997年年初,一家自称是文化部所属文化企业给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来函,说文化部认真贯彻中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精神,拟组织国内知名艺术家到京九铁路沿线贫困地区慰问演出,请铁路部门能够开行专列给予铁路运输方面的支持。
我们对这份公函作了认真研究,认为此项活动贯彻了中央精神,应予支持。但是由一个部属企业直接给国家机关来函,在行文程序上是不对等的。为什么没有文化部的公函呢?
这时我们收到文化部正式来函,称有文化企业假借文化部名义搞活动,以正视听。同时,由中宣部、文化部和铁道部联合开行的“京九文化列车”活动项目也开始启动。此项活动由中宣部牵头,文化部负责组织京九铁路沿线文艺演出,铁道部负责列车运输服务。
京九文化列车由北京铁路局北京列车段担当乘务,铁道部派出三人工作组负责文化列车全程铁路方面的有关事项。其中运输局调度部老夏负责文化列车运输调度事项,铁路公安局警卫处李建华负责文化列车沿线安全保卫事项,我作为铁道部联系人,负责与文化部沟通协调处理铁路方面有关事项。与时任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副部长李源潮、潘震宙等领导都有交集,跟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黄振春,部长办主任王克兢、熊远明,艺术局局长田君利等都成了好朋友。熊远明后来提任文化部办公厅主任,这是后话。
京九文化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沿京九铁路一路南行。京九铁路是南北走向连接北京至香港的国铁Ⅰ级铁路,沿线经过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是国家“八五”计划的第一号工程,是中国当时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工程,也是中国国内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的最长双线铁路。京九文化列车一般都是夜晚行车,早晨到达某地某站,文化部打前站人员早已联系当地政府搭好舞台,组织好观众,文化列车上的艺术家们白天为当地群众慰问演出。演出完再上列车继续前行到下一站。京九铁路全线安排了8个点演出,最后一站到达深圳,是在市中心的下沉广场演出。
文化列车的演出组织当数国内顶级的了,是由中央和国家文艺主管部门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负责组织,对艺术家们非常有号召力,聚集了彭教授、李谷一、宋祖英、万山红、吴雁泽、阎维文、刘维维、谢琳、董文华、张也、关牧村、于魁智、姜昆、侯跃文、石富宽、牟炫甫、万山红、刘泉和、刘泉利、聂建华等一大批国内著名艺术家、知名歌手、演员,都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文化列车的演出,在沿线产生很大反响。列车上我们与艺术家们朝夕相处,也都成了好朋友。
1998年2月13日,中宣部、文化部、铁道部又将京九文化列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南昆文化列车上,再次开行南昆文化列车。南昆铁路是连接广西南宁市和云南省昆明市的国铁Ⅰ级铁路,南昆文化列车是由铁道部专门承担中央领导专列运输的专运处承担乘务,服务质量、水准更比京九文化列车高出许多,受到艺术家们的一致称赞!2月15日上午,南昆文化列车首场演出在南宁市自治区足球体育场进行,有5万观众观看演出。首场演出结束后,南昆文化列车继续前行往昆明。
全程结束返回北京后,中宣部、文化部、铁道部在京联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给全体演职人员颁发“南昆文化列车纪念徽章”和证书、奖状。此徽章现在国内一家收藏网站上已经成为收藏佳品。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104):一段影评
我的往事(101):对质对质
我的往事(93):还念晓晴
我的往事(77):学开火车
我的往事(69):险铸大错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