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筑路人生的精神高地 ——灾难救援影片《峰爆》观后感

  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近些年来,我很少走进影院去认真地看一场电影。然而,最近火爆的国产灾难片《峰爆》却让我走进影院,并为之动情。

  电影《峰爆》的情节并不复杂,却是险象横生,惊心动魄,特别是灾难中的人情亲情之美,无疑是当今社会可贵的精神高地。《峰爆》以我国西南地区云江县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为背景,以由铁道兵改制的中国铁建某施工队伍为主体,由此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的动人故事。故事以铁道兵老战士洪赟兵和他的儿子洪翼舟为代表的中国铁建人,在县城16万居民即将被灾难吞没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机智多谋,跨越一个又一个险境,最终使当地居民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彰显了这支队伍践行人民生命至上的救援精神及其人性光芒,谱写了一曲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壮丽凯歌。

  作为灾难题材影片的开场,一条施工近十年的铁路长隧正在紧张施工中,一场地震灾害突然而至。顿时,出现在眼前的是山体滑坡,扬尘蔽日,地面裂缝下陷,隧道透水,泥石流滚滚,火车倾覆,大巴坠落,房倒屋塌,火蛇乱窜,人们奔跑呼喊......从天而降的灾难,无情地挑战着在场所有人的生命底线。专家和有关方面提示,一场猛烈的洪水灾害正在袭来,需要炸毁即将建成的铁路隧洞,以阻挡洪水下流。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铁道工程指挥部上下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只好饱含热泪接受了这一现实,灾情就是命令,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然而,接下来情况出现转机,经飞机低空侦查,发现不远处另有一处相对孤立的山体,爆破后可以同样起到阻挡洪水的作用。项目指挥部紧急配合,从人员、物资、炸药运送装填、引爆等方面作出周到安排。最终有惊无大险,从而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在建铁路隧道的完好,深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誉。

  《峰爆》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在于典型人物塑造。面对灾情,主创人员紧紧抓住生死关头的关键节点,深入挖掘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着力于在场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形象的塑造。该剧人物众多,从专家和决策层面到普通群众,从项目经理到铁建职工,戏分有多有少,皆各有特色,可亲可信可敬。

  铁道兵老战士洪赟兵和他的儿子洪翼舟两位主要人物感人至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父子二人,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在铁道兵这支队伍长期分居家庭中具有代表性。老洪是退役的老铁道兵,含蓄内敛,不擅表达,对儿子深爱着却严苛无比,又很少沟通。他一生走南闯北,性格倔强,脾气火爆,对儿子疏于关爱,父子之间在情感和心理上总是隔着一道高墙和暗河。长期以来小洪总认为在父亲的眼中自己什么都是错的,永远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心里时常憋着一股无名之气。这次老洪到工地看望儿子,不料因发生地震被堵在同一个水深难测的溶洞中,由此上演了一场父与子有怨有恨,却饱含深情、相互救助的对手戏,几经周折,同他人一起终于走出溶洞,躲过一死。让观众从中感受到老洪和小洪人生中各自的不易和崇高。

  接下来,有一天儿子洪翼舟出门时,对父亲说他要去做一件很牛的事情。老洪心中似乎明白事情的重要和艰辛,不声不响地护卫在儿子的身后。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来到高耸的青灰色山石下,暴雨如注,头顶的直升飞机低空盘旋,他们知道这是在为炸山做准备。儿子洪翼舟只身开始攀岩而上,父亲洪赟兵无声地紧随其后,时而作为人梯为儿子助力。挂在峭壁上的老洪说,这一天他特别高兴。 父亲的微笑,父亲的敬礼,让儿子洪翼舟感动不已。攀岩越来越高,越来越险,双方都非常吃力。时而,父亲总是恰到好处地用臂膀和双手为儿子助力,儿子微笑着向父亲致敬。猛然间,儿子发现父亲不幸坠落岩下,他心中疼痛难忍,却没有流泪的时间,他必须很快爬到山顶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当爆炸声响起,山体倾倒时,洪翼舟扯下了挂在胸前的平安宝石扣,抛向父亲牺牲的方向……

  电影结束,我久久难以平静。只见大屏幕上播放出铁道兵曾经的历史片段,诸如抗美援朝中的铁路抢修,青藏铁路雪山下的紧张施工。此时,昨日的铁道兵和今日的中国铁建这支筑路队伍,那一个个抢险救援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京广铁路的抗洪抢建,唐山地震中的铁路抢修,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倾力援助,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中方舱医院的紧张施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