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记【原创】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记【原创】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简称“铁一师”),成立于1948年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先后参加黎湛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兖石铁路建设。征战东西南北,誉满神州大地。1984年1月1日兵改工后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99年12月更名为中铁第十一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
 

  夫铁一师,精锐劲旅,凤凰涅槃,烟煴无阻:扛枪卫国,戍边打仗,剑锋所指,无往不胜,碧血丹心,战绩辉煌;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镌刻山河,泽被世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军交战,供给关键,运输一线,胜败所悬,官兵要吃饭,枪炮要子弹。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车辚辚,马萧萧,攻坚克难逞英豪,从关外到关内,从东北到中原,顶硝烟弥漫,越关山路迢,边抢修、边前进,“百战黄沙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48年夏,辽沈大战役,兵团大调动,火速运输参战部队、粮食、武器到前线,迅速抢修通往锦州、长春、沈阳之铁路。7月初,铁路纵队第一支队奔赴锦州战争前线,两个月打通锦州外围铁路。10月1日,郑家屯遭到敌机疯狂轰炸,野战军后勤中断粮弹供给。第一支队,战斗一夜,柳河大桥便桥,速战速决抢通,前线后勤,保障有力。新义、大郑、锦承、北宁,第一支队参与抢修;路基、桥梁、隧道、涵洞,四个月神速效率。抢通铁路363公里,为辽沈战役胜利创立功绩。11月29日,平津战役拉开序幕,东北野战军向关内进军,第一支队抢修北宁铁路关内段,向前线急运参战部队,向战场抢运武器弹药,共计300多列,重约24万吨。东北野战军迅速调往平津前线,夺取平津战役胜利。12月7日,第一支队随同东北野战军入关,进驻秦皇岛。12月31日,第一支队提前抢通北宁铁路北戴河至后丰台段线路。1949年4月,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5月上旬,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挺进。第一支队转战大西北,担负抢修陇海线洛阳至大营段,需要修复线路147公里,桥梁22座,其中8号桥地处峡谷。杨连第率领18名勇士奋勇搭架单面云梯,徒手登上桥墩,以一块木板作掩护,在墩顶连续爆破百余次,顺利铲平桥墩,架好钢梁,使大桥提前20天修复通车。解放战争期间,第一支队累计抢修铁路线路860多公里,桥梁50余座,保障1044公里铁路通车运输。

  抗美援朝,波澜壮阔。美机对朝鲜北部铁路干线、桥梁隧道、车站枢纽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切断中朝军队后方运输,断绝前线部队粮弹补给。雄赳赳、气昂昂。铁道兵参加抗美援朝,执行战区铁路保障。铁一师相继担负京义线新安州至西浦段,满浦线和平元线三登至元山段。顺川、价川、安州,名曰“三角地区”,铁一师路段二十九公里,突破“封锁区”,粉碎“绞杀战”。铁道兵十个师配合战略反攻,加固老线,抢建新线。运输、防护、抢修,三位一体,顽强作战。上午炸,上午修;下午炸,下午修;不欠账,当日清;随炸随修,再炸再修,保证每日“半通夜”,坚如磐石运输线,打不烂,炸不断。

  1951年7月,清川江大桥被炸断。桥后方,军用物资装满92列滞留江岸;桥前方,作战部队粮弹四天就会用完。军情重大,十万火急,家贫思贤妻,国难求良将。首长命令:“战事吃紧,连第快来”。连第表态:“服从命令,誓死修桥”。闻令而动,宝剑出鞘,艺高人胆大,功高不畏难。利用空袭间隙,日夜连续抢修。三号桥墩,无法接近。杨连第采用钢轨架浮桥之绝妙方法——他腰缠铁丝,手持钢钳,推动一截钢轨向前探出,然后顺着钢轨爬到尽头,他悬空骑着,竖立交叉钢轨架,紧紧地绑着钢轨,一根接着一根伸向江心。一招一式,犹如蛟龙探海,一气呵成,恰如定海神针。三号桥墩修复,大桥提前通行,为前线送去及时雨。1952年5月15日清晨,杨连第在大桥巡查,定时弹突然大爆炸,杨连第血洒清川江,山河垂泪,英魂不朽。

  百岭川大桥,北临北川岭山,南靠清川江水。南来北往必经,铁路公路交汇。敌人凶黠,一箭双雕,公路切断,铁路炸毁。1952 年2 月9日起,连续76天,被炸26次,投弹7000多枚,弹重9000多吨。炸得石山削矮平,毁至江水改道行。铁一师第一桥梁团三营九连:“人在桥就在,人在桥就通”,“誓把光荣名字留在百岭川桥上。”百战不殆,随炸随修,伤亡99人,血染百岭川桥。保持不断续通车运军物,保证上甘岭战役之胜利。电影《激战无名川》,原型来自百岭川,抢修大桥史诗,亿万人民铭记。

  抗美援朝战争中,铁一师共抢修、新建和复旧加固桥梁280座次,线路107公里,通信线路4900多公里,给水63站次,隧道、涵洞10座,完成土石方82.72万立方米。1953年11月11日,班师回国,进驻宝鸡。铁一师几百名官兵鲜血洒在了朝鲜国土上,袒碧血忠肝,红心染杜鹃。“登高英雄”杨连第,携带铁钩钳子,何惧风疾弹火。“人体螺丝钉”史阜民:用身体连两段铁轨,让十八辆列车通过。“拆弹大王”李云龙,独自拆卸美制定时炸弹34枚,教会战友拆卸47枚。英雄济济,忠灵烈烈。身与抗美援朝流万古,名随日月之形光无际。
 

图片
 

  1965年10月23日至1969年2月,铁一师二团参加援越抗美铁路抢修,属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领导,编为一支队第一大队。入越初期,一大队管区由西线、北线、南线三部分组成,总长362.47公里。1967年2月,二团官兵和机械设备一分为二,一半为二团,仍为一支队一大队,一半编为二师十团,为一支队四十四大队。分编后,一大队管区调整为西线端上至河口铁路大桥段,长154.55公里。头顶轰炸机,脚踏定时弹,抢修铁路、桥梁、车站,不畏流汗、流血、献身。敌机疯狂扔弹,硝烟弥漫,官兵机智勇敢,灵活作战。三年里,一大队抢修与修复正线26.9公里,完成土方15.43万立方米,桥梁80座次,4271延长米,车站61站次,延长10公里,修复通信线路318.98对公里,建设通信线573对公里等。先后击落敌机49架,击伤敌机46架。涌现许多英雄集体和个人:荣立集体一等功5个、荣立集体二等功62个、荣立集体三等功10个。个人荣立一等功6人、二等功16人、三等功1493人次,92名官兵,不惜以身殉国,英雄济济,碧血殷殷。杨远财,如同欧阳海推战马,推5头肥猪下铁道,300名越南乘客脱险。美机狂轰滥炸时刻,邓孝成、陈友林用身体掩护连长;李绪全奋勇抢救6名战友;李水光掩护两名越南大娘;郑兴和闻讯飞速向轰炸现场跑去,抢负伤战友30多名。六大勇士,一等功臣。忠肝义胆,歃血为盟。

  中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2月17日进行对越自卫还击。铁一师率二团及五团四营共3728人奉命出征,赴中越边境参战,担负铁路保障任务,完成铁路遮断、铁路战备施工。

  成昆铁路,襄渝铁路,惊世杰作,史上罕见。在成昆线上,铁一师施工管段位于成昆线南段,一平浪至昆明段,长78公里,1965年第二季度开工,1966年12月铺轨通过;新江至黄瓜园段,长43公里,1967年第二季度开工,1969年9月铺轨通过。截至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铁一师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063.7万立方米,隧道50座,桥梁118座,涵渠256座,正线铺轨172.82公里,站线铺轨53. 74公里,房屋41384平方米,通信1850对公里。

  1969年4月,铁一师师部和一团分别派出先遣部队和先遣组,先期进驻襄渝铁路湖北管区,为后续部队全面开进做准备工作。同年底,一师所部26000人开赴襄渝线十堰市境内施工沿线。东起谷城县文畈站,西至郧县胡家营站,全长128公里,蜿蜒于鄂西北群山之中。这段线路地形复杂,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40.8%。铁路两次穿越武当山支脉,横跨堵河,七次越将军河,而后折入汉江峡谷南岸,溯江直逼胡家营车站。

  成昆铁路、襄渝铁路,桥隧相连,站隧一体。“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当时,钢材、水泥、枕木、粮油,肩挑背驮运输;铁锤、钢钎、风枪、炸药,简陋设备操作。运输土石碴,或卷扬机,或推车;搅拌混凝土,或搅拌机,或人工。每天战士们走进隧洞施工,就像奔向战场,石流,塌方,地陷,哑炮,冒水,滑坡,时常发生……战士们随时面临着流血牺牲。铁一师224名官兵为成昆铁路献出宝贵生命,175名官兵为襄渝铁路献出宝贵生命,铁路沿线藏忠骨,青山不墨血长红。

  在1969年至1983年期间,铁一师共修建铁路干线、专线424公里,公路56公里,桥梁342座。1975年参加京广铁路抗洪抢险,四团一连被军委授予抗洪抢修模范连。

  铁一师流水营盘,志在四方,从巴山蜀水到云南边陲,从青藏高原到沂蒙山下,修建黎湛铁路、鹰厦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兖石铁路,在苍山碧水中,镶嵌出条条闪亮钢轨。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官兵泪别军旗,脱下军装 。三十五载,沧海桑田,英雄史诗,百世流芳。

  征尘和岁月同行,辉煌与年轮共树!军魂不散,雄风犹存。新阶段,中铁十一局,中国铁路建设之主力军。天法自然,人杰地灵。当年铁道兵,今日中铁人。凛然使命,灼然责任。武汉中铁十一局展览馆,陈列铁一师三十五年之辉煌⑧。传承铁道兵红色基因,弘扬杨连第“登高精神”,打造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之一流综合建筑产业集团。
 

图片
 

  参考资料

  艾晓东:《铁道兵一师史记,移山诗不尽,填海句无边》,2019-11-30

  姚尚明:《光辉历程不朽丰碑——铁道兵第一师第二团》,铁道兵文化网,2022-02-18

  《永远的铁道兵:从铁1师到中铁11局,辗转陕桂闽滇鄂鲁,终归武汉》,小鹏财经,2022-04-17

  《中铁十一局前身铁一师穿越“禁区”筑造“奇迹之路”》,2021-09-15,《中华建设》杂志社官方账号

  洪承惠著《成昆铁路记实》,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

  屈曼曼:《鏖战襄渝线千山万壑筑坦途》,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企业文化”栏目,2021-09-15

  沈正华:《遥远的背景》,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企业文化”栏目,2023-01-05

  (图片源自网络,铁十一局展览馆)

  作者简介:
       向德荣,湖北仙桃人,原铁道兵二师六团战士,服役5年,其间参加援越抗美1年半,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巡视员,多次到铁十一局工会调查研究。出版著作13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