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成昆铁路赋

  


 

成昆铁路赋

  

  1964年8月,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成昆铁路全长1100公里,是西南三线建设的前提、命脉和关键。沿途经过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昆明市,形成了纵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是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成昆铁路为世界铁路史上所罕见,为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惊世创举,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是新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铁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起点。


 

  夫其伟也,党中央,毛主席,未雨绸缪,远瞩高瞻①。庆父不死,天下何安。泱泱华夏,巍巍西南,韬略备战,御兵宏章。工业大搬迁,三线②大建设,完善我国之工业布局,强大国防之战略后方。西南动脉,三线命脉,深壁固垒,惊恐列强。遥想当年,英法美等国,国民党政府,苏联专家,先后勘察,一声叹息,仰山止步。新中国几经勘察酝酿,奏响成昆铁路序曲③。一声号令,全国响应④。于是乎,大幕开,大军进。铁道兵,铁道部,勘测人员,沿线民工,一千一百公里成昆⑤,三十六万军民汇集。风尘仆仆,雄心勃勃。



 

       人民铁路人民群众支援修建,十七万名青年民工列入主力。沿线百万农民,实行两个不误,农忙务农,农闲修路:采片石,锤道碴,筛河沙,筑路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万群众,翻山越岭,背柴火,担粮食,运物资,搬家具。沿线单位,全力支持,腾房屋,设商店,种蔬菜,供物资。数千工程技术人员⑥,精研究,精试验,精设计,精制造,精检验,精安装;全面总结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方法。前方与后方,部队与地方,勠力同心,意气风发。 鸿雁行天下,纳天地之精气神;雄师志四方,织祖国之铁路网。五个师两个团,十八万指战员⑦,钢铁劲旅,浩浩荡荡。风餐露宿,辛苦却意遒;沐雨栉风,历艰而欣然。壮志走小路,不让青檀之坚韧;勇敢修大路,恰如榴火之通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铁道兵之座右铭;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之里程碑;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之高标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铁道兵之总方针。设计者奋发创越,筑路人矢志攻坚。热血豹韬,慧勇伾伾,精诚所至,金石亦穿。“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

  “上山到顶,下沟到底”,历时十三年,确定铁路线⑧。观夫成昆全线,贯穿三域: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三有其一路段地震区,十有其七地段大山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沟壑纵横,深涧密布。成都蜿蜒向南,穿过成都平原;向西跨过大岷江、青衣江;横穿大渡河、大峡谷;攀过大凉山、小凉山。跨安宁河,过金沙江,穿地震区,迂回龙川江峡谷,越过大滇池丘陵。克服巨大地形高差,绕避重大不良地段,七处盘山展线,螺旋蜿蜒迂回,穿崖跨水,桥隧串连,唤醒群山沉睡万年,促使猿猴迁移他山。设计之艰难,施工之艰苦,前所未有,古今鲜见。堪称“地质博物馆”,胜赞建筑大奇观。



  夫其神也!跨越一条条河流险滩,凿通一座座绝壁高山。君不见,一次跨越金沙江,一次跨越大渡河,十三次跨越牛日河;三次跨越孙水河,八次跨越安宁河,十八次跨越龙川江。接着,十六次跨越旧庄河,又五次跨越螳螂河。隧道四百二十七座⑨,总延长三百四十五公里,平均每两公里半一座隧道;桥梁九百九十一座,总延长一百零七零公里,平均每一点七公里一座桥梁。隧道总长度加桥梁总长度,在一千一百公里中,十有其四;隧道内车站加桥梁上车站,在一百廿二车站中,三有其一。铁路兮,始于,海拔五百米左右⑩;而上,海拔两千三百米;而下,海拔一千米左右;再溯,海拔一千九百米。峭壁深崖任回旋,螺髻高处三千米,千峦飞越穿山洞,铁轨盘旋上碧空。法拉展线⑪,奇妙万分。铁轨亮闪闪,像天路;隧道雾蒙蒙,似地宫;铁桥云绰绰,像彩虹;火车轰隆隆,像长龙。隧道、桥梁、路基、车站,通天大道,全景展示,中国宏伟建筑工程群,人类宝贵铁路文化廊。



  建筑者乎,鬼斧神工,原创勇士。修铁路,架桥梁,打隧道,铺轨道,孔武有力,殚精竭虑。魂兮,在于坚守与砥砺;美兮,在于智慧与神奇。

  物资运输也:没有公路,开辟而成,难在运输,千方百计。大型机械设备:在山下,化整为零, 拆成小部件;到山上,集零为整,还原大机器。或人推绳拉,垫木滚杠,口号洪亮,齐心协力;或驾驶木排,逐波踏浪,一篙掌控生死路,顺流戏水筑梦中,巧避礁石,勇闯险滩。继而,一人扛,几人抬;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食品、用具,运到厨房中、营房里。



 

  逢山开路也:钢钎,铁镐,铁锤,铁锹,铁耙,风枪,斗车,雷管,徒手作业,人定胜天。爬软梯,斩荆棘,绝壁悬崖站立,安全绳索牢系,扶钎挥锤打眼,装药放炮排碴。轰隆隆,地动山摇,哗啦啦,山石崩塌。扛枕木,抬钢轨,枕木锚固,轨排组装。锤声、夯声、号子声,风声、炮声、机器声,铁路交响曲,天地共欣赏。


 

  挖掘隧道也:身穿大雨衣,头戴安全帽,风枪打眼,装药放炮,人成泥猴模样,路在手中伸展。小铁轨,翻斗车,运石碴,排洞外边;小推车,行便道,推材料,到作业点。搭建排架,打拱浇灌,打边墙,铺地面。



  遇水架桥也:水中筑岛,沉箱围堰,打眼成桩,坚底为基。搅拌轰轰,灌注桥墩;绞车隆隆,移动钢梁;焊枪呲呲,栓焊钢梁;吆喝声声,摆定钢轨;铁锤叮叮,扣固钢轨。桥梁耸耸,桥墩巍巍,彩虹横挂,矫健雄伟。

  艰苦生活也:有曰:“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或曰:“天当被,地当床,蹲山沟,住草棚”。营房乎:薄铁皮房,油毛毡房,移动板房,干打垒房。



  嗟夫,建成成昆铁路线,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千变万化,施工百诡千奇,滑坡、危岩、落石、岩崩、岩堆、岩溶、岩爆、溶洞、软土、粉砂……种类繁多,密布群山。落石五百处,坍塌一百处,岩堆二百处;山体滑坡一百八十三处,泥石流沟二百四十九条。“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 透水乎?塌方乎?冒顶呼?哑炮乎?难以防范,无法控制,夺我生命,伤我躯体。英雄蜂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可歌可泣。数十座烈士陵园,两千五百多英魂长眠,平均一公里牺牲两人⑫!忠魂光耀,献身无愧,血铸军魂,功垂青史。析肝刿胆,魂清坦坦。数学家华罗庚曰:能够计算数学之难题,无法计算战士之忠诚⑬。壮哉成昆线!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风景旖旎,壮丽卓绝,疑天开云路,造人间平川,天堑变通途,巨龙穿崇山。英雄史诗兮,百世流芳。

  注释:

  ①全句:1964年8月,毛主席发出了“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他对即将赴任的大三线建设总指挥彭德怀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提交的报告上批示:修成昆铁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②三线:1964年8月,出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及战略的考虑,中央决定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军工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至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一线”是指沿海地区,“二线”是指中部地区,“三线”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其中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 三线建设的最重要项目是两个基地及一条铁路干线——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及修建成昆铁路干线。

  ③全句:19世纪末,英法美等国准备在这里打通一条从东亚到西亚以至欧洲的陆上通道,但勘察的结果是不可能;1930年,国民党政府派出勘察队进入这片群山雄踞的区域,10年后,也只是一声叹息;50年代苏联专家勘察后认为,这一带是修建铁路的禁区。1952年,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后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今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成立,第一项工作就是设计一条能连通成都与昆明的铁路路线。从1952 年下半年前期勘察工作开始,铁道部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 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米,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线路。线路确定后,又经过两年的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当时的勘测设计规模,在中国铁路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④全句:成昆铁路的修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沿线成立支援铁路委员会(小组),主要领导深入到施工一线,切实抓好“支铁”工作。沿线动员了17万名农村青年加入施工队,支援铁路建设。

  ⑤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1959年至1969年期间,成昆铁路多次停工后再复工;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1974年,以成昆铁路为主题的牙雕就被我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进入21世纪,国家开始谋划成昆铁路的复线改造工程。2007年10月18日,复线改造首期工程,即成昆铁路复线广昆段开工,并于2013年12月27日改造完成;2018年1月8日,成昆铁路成峨段完成复线改造。

  ⑥全句:全国1200多名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参加的新技术战斗组与全体筑路大军的努力奋斗。经过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全体筑路人员的努力,实现了许多技术创新和突破,技术进步成果占到当时全国铁路的70%~80%,创造了18项中国第一,13项世界第一。成昆铁路建设通过解决一系列世界性工程难题,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1986年5月,在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⑦全句:1964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加快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铁路建设的重大措施。由中共中央西南局负责,组成有铁道兵、铁道部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任总指挥,吕正操、刘建章、郭维城、彭敏、张永励、熊宇忠等任副指挥。施工队伍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和与铁道部第二、第四工程局、大桥工程局、通信信号公司;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沿线民工等组成36万人筑路大军。18万铁道兵浩浩荡荡地开进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第二师第八团没有出国参加援越抗美,担负成昆铁路既有的施工任务,先后配属十师、一师领导,1969年底调往襄渝线施工,回归第二师领导。第一师的二团参加援越抗美战争,隶属于铁道兵二师为主的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编制序列为一支队一大队。

  ⑧全句:为了选择一条好的线路,勘测人员背着仪器“上山到顶,下沟到底”,走的路比实际线路长十倍也不止。为了选好线路位置,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先后进行了1500平方公里的地质测绘,地质钻探21.2万米,挖探1.3万米,经过11000公里的比较线勘测(是建成线路的10倍),大小300多个方案的比选,历时13年,最后确定了线路。

  ⑨全句:全线除成都和昆明外,共设车站122个,其中有42个车站不得不设在桥上或隧道内。全线共修建桥梁991座,总延长92.7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8.5%;隧道共427座,总延长341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31.5%;桥梁、隧道总延长达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40%;在桥隧密集地段,桥隧长度竟占线路长度的80% 以上,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全线土石方9687万立方米;挡土墙和路基加固工程163.4万立方米。

  ⑩全句:成昆铁路由海拔5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木拉达隧道后,沿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再溯龙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过川西南和滇北山地,地形极为复杂,谷深坡陡,河流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岩峭壁。

  ⑪法拉展线:是成昆铁路七大展线中的一条。由一个螺旋加两个折返形成3层展线,4次跨越龙川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跨越龙川江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第四次跨越龙川江的钢结构大桥弧形的桁架,在上层龙骨甸站可以看到下面两层的全景。

  ⑫全句:数十座烈士陵园,2500多名英魂长眠。其中,铁道兵修建667.6公里,牺牲1200多名,平均1公里约2名。铁道兵的烈士陵园有22座,几乎所有的烈士陵园都建在山顶或者江边的开阔地带,这是彭德怀元帅的命令。彭德怀元帅在视察成昆铁路工地时潸然泪下,他说,一定要把烈士墓碑立在沿线最显眼的地方。

  ⑬全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度前往成昆铁路工地,编排“优选法爆破”程序图。深为筑路部队的拼搏精神感动,他流泪了,深情地说:“铁道兵战士伟大,我能计算出一道道数学难题,无法计算出铁道兵指战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作者简介:向德荣,湖北仙桃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3月入伍,铁道兵2师6团服役5年,其间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年半。1976年9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巡视员。2011年1月退休后出版11部著作,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职工道德四字经》《工会工作四字经》《劳模精神职工读本》和《识己:人生所贵在知己》《识德:德不孤兮必有邻》《识势:此日中流自在行》《识苦:看似寻常最奇崛》;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公民道德三字经》《父母三字经》(与华伟芬合著);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向德荣寓言》。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