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独具特色的草原景点
夏末时节,我也跟风式地来到内蒙古草原“避暑”,尽情饱览了草原美色,着实拓宽了认知视野。游玩到乌拉盖景区时,不经意间进了兵团知青小镇──原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所属的知青故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一处充满特殊岁月记忆的小镇。1970年前后,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发展当地经济,国家组建了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十几万大军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以半军事化管理方式,保家卫国,建设边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知识青年,肩负着屯垦戍边的使命,怀揣着青春豪情和人生梦想,在广袤的草原安营扎寨,奉献了青春年华。如同这些知识青年一样,生长在祖国各地的一代年轻人,响应祖国召唤,踩着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时代音节,在特殊环境中经历了风雨,读懂了人生,扛起了祖国快速发展、繁荣富强的大旗。眼前的兵团知青小镇,正是当年的知青们在“天作帐、地作床,黄沙拌饭可口香”的环境下用双手绘出的美丽画卷。
为了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了解兵团战士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弘扬兵团战士以“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当地在知青故地修建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记忆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的起源和发展,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兵团战士“迎着困难上,哪里艰苦哪安家”的革命豪情。
当地不仅在兵团知青小镇建有“兵团历史记忆馆”,还对残缺的故地景物进行了修缮,使团队司令部、大礼堂、招待所、老邮所、百货店、大食堂、电影院以及农垦机械等恢复了当年场景,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人民服务”“抓革命促生产”等醒目图标遍布景区,吸引得游人情不自禁地在这些具有红色音符的景物旁连连打卡留念。
置身于兵团知青小镇,仰望着广场上并列塑造的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等鲜艳旗帜,观赏着展厅内图文并茂的陈列展品,聆听着数字科技和动画技术制作的动图介绍,深感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开启了时光的穿越,让人回到了兵团战士在草原屯垦戍边、团结奋进,用激情燃烧青春的岁月。
兵团知青小镇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结束知青小镇的游览,脑海中久久翻滚着解说词上的内容:那是一段忘不掉的梦,那是一场尚在播放的电影……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