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正如《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妙笔写尽人间不平事,绘出月下女儿情。就像院内的五针松,形态奇特,别具风韵,它那虬曲的枝丫及如伞的树冠,虽不见当年色凝翠碧的繁茂风姿,但仍然得超然挺拔,精神抖擞,见证着这个院内院外的季节变化,寄托对故人的情思——】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到了淄博,最想看到的就是蒲松龄的故居。因为儿时候在课堂上就知道,这个蒲先生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讽刺,创作的《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理想,其文章自成一家,而且影响了中国好多代人。

        这是一个灰蒙蒙的北方天气,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淄博市淄川区的洪山镇蒲家庄。刚下车,迎面就看到一座砖砌的高大门楼,上面写着“仙乡”两个繁体字,四周是仿古的青砖垒起的城墙,端庄俏拔,质朴壮观。据说这是一座具有明清朝代风貌的北方农家建筑,满地铺设的砖块,也是仿照明清时候的模样,比我们现代的砖不仅个头大还很厚实。

        走过门楼,但见清一色的红瓦白墙,一家紧挨一家的农家小院,均是一层之两层的平房,可能是为了统一规划,保持原有的风貌,整个村庄没有看到高大的楼层。我们就踏着一条不太宽的街巷,此时道路上来往的行人不多,就连庄里出来的人也比较少,冷冷清清的却很整洁和干净。道路两旁还有不少的居民就地取材,开着一些古玩的、奇石的、书画的、古钱币的等不同的店铺,有的还临街摆放着小摊,卖着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最有特点的就是摆放的那种“鬼”的假面具,有的披头散发,有的张着血盆大口,给人一种阴深深恐怖的感觉。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蒲松龄纪念馆。一抬头,就看到门楣的上方,悬挂着一块漆黑乌亮的牌匾,由郭沫若题写“蒲松龄故居”五个字姿媚苍劲、超逸入神,熠熠放光,夺人耳目。故居门前的几株古槐,绿树成荫。进门的入口处,还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的蒲松龄半身头像,笑眯眯的神态怡然,头像的下方,还写着他的生卒年份。进到庭院,首先看到的是蒲松龄的汉白玉坐像,只见他穿着长衫,神态自若地端坐在那里,一手翻开放在膝盖上的书卷,一手捋着自己修长的山羊胡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整个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东西各有厢房,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东西两厢,茅檐低小,狭窄简陋,均为普通的民房,近年又作重修,一半是草一半是瓦,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的风貌。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尤其紫荆树开着紫色的小花,在青竹和针叶松点缀下更显得郁郁葱葱,爬墙草从墙壁上和屋檐下蔓延过来,使整个小院显得幽静而古朴。

        我们先来到西厢房,这是蒲松龄先生的纪念馆,墙上有不少的图片和资料,记录着先生的生平。同时,还陈列着蒲松龄故居原貌的模具以及当年先生所用过的仿制品。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才更加地了解到,蒲松龄年少时性颖慧,文冠一时,经史过目不忘,于清顺治十五年应童子试,曾经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看来,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又有多年的农村教书生活那丰富的营养,从而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决心以志怪的艺术,借花妖狐魅、精灵怪异的故事,以超尘绝俗的笔,游刃于鬼狐世间,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并揭露和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抚慰善良人所受创的心灵。通过一张张图片资料和讲解员的解说,更令我们对蒲先生肃然起敬。

        我们来到北院,只见这里的正房三间,均为砖石和土坯结构,是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而今,墙壁上还挂着几串老玉米和红红的干辣椒,门口一左一右的两颗石榴树正发着绿芽,两侧的桧柏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也格外地葱郁。屋外突出的木棂和门窗发着油黑的光亮,房内的匾额上迎门高悬着“聊斋”两字,匾下挂着蒲松龄的肖像,只见他身着“岁贡生”服,正襟端坐,眉头紧锁,手捋胡须,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文章,或者在感悟人生百态。据说这是他74岁时由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所画,画的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房内还陈列着蒲松龄生前用过的端砚、暖手炉、笔筒架以及当地所产的灵璧石、三星石和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一些桌、椅、几、架、床等蒲松龄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也给室内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典雅。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据说“聊斋”就是蒲松龄经常和人聊天和写作的地方。白天先生搜挟奇闻异事,晚上在此著书立说。有人用 8 个字便概括了蒲松龄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因此,素日里的软事传闻便很快在天才的笔下“遂以成篇”。除了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多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五十余篇,俚曲十四首,戏曲三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

        看过蒲松龄的文章,他的文章都比较细腻地表现了对个人情欲的肯定和对女子命运的同情,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真的很难想象到他忍受着屡试不第贫困潦倒的困境,经历夏暑冬寒季节不同的变化,发愤著书,白天舌耕育桃李,夜晚在此挥毫泼墨洒洒点点地笔耕著文章,妙笔写尽人间不平事,绘出月下女儿情。这不是一般的吟花咏月、小说诗赋,而是在乡土教育和急庶民所需等社会活动上,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抨击现实黑暗,发泄内心愤慨,对当时社会腐败和黑暗势力进行有力批判,对百姓反抗精神进行同情和赞扬,以志怪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愿望,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从北院的正房出来,我们来到了西侧院的东厢房,这里有根据聊斋故事制作的工艺人物造型,可以看到红玉、冯相如、郎玉柱、颜如玉同登一堂,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可以通过这些人物造型表现出来。看到这些人物雕塑,让人很快就可以联想到《陆判》的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想到《画皮》那个关于女鬼复仇的故事,想到《小翠》则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的笑声。想到《阿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爱情上,只要是至情至诚,定能感动佳人,终于水到渠成,梦想成真的故事来。

        我们从东厢房内走出来,还可以看到门口爬墙草缠绕的墙壁,院内古藤延伸的骨架,地上开着淡黄色的杂草,加上灰蒙蒙的天气,让人很快就想到那一个个鬼的故事来,想到那些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令人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令人止不住地会打个寒颤。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星转斗移,日炎月明,弹指三百余载过去,而今,驻足追思,睹物思人,内心不免就会充满一种怀古之幽情,越发对蒲老先生充满敬仰和缅怀。尽管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人生,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宝贵财富。正如《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以至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广为流传。就像院内的五针松,形态奇特,别具风韵,它那虬曲的枝丫,树冠如伞,虽不见当年色凝翠碧的繁茂风姿,但仍然超然挺拔,精神抖擞,见证着这个院内院外的季节变化,寄托对故人的情思。

        现在,蒲松龄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蒲家庄也已经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西院新建的陈列室里,我们还看到了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的6间展室,还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和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等。这些作品大都匠心独运,情溢笔端,倾吐了人们对先生之敬仰,抒发了对《聊斋》之厚爱。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不管什么时候,人们总会想到他,利用多种形式来纪念他。、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作者简介——

「旅游随笔」淄博蒲家庄,想起聊斋蒲松龄 原创 李战军

 

(本版编辑: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