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狗尾海滩》的创作初衷

  短篇小说《狗尾海滩》即将发表于《香港文学》2024年第7期。谨以此篇,以实际行动,祝贺《香港文学》创刊四十周年。

  谢谢游总。

  与以往“王彼得故事”的风格迥异,这部作品的中心是直面旅美华人的生存形态,其主题就是“逃亡”,从种族歧视的压力下逃亡,从身份隔绝的无力中逃亡。种族歧视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威胁,这是旅美华人最恐惧的地方,像阴云压在心头。故事中的狗尾海滩也是生命威胁,这恰恰物化了旅美华人心中的恐惧感,他们永远生活在“逃亡”的心态里。

  其次,在摆脱威胁的过程中,主人公因种族歧视造成的身份隔绝,无法独立完成自救,只能借助主流的力量,比如“办公厅主任”,“西西里”,“沙利文”等。当他们在借助主流符号自保时,就等于让渡出自身的独立性,暴露出旅美华人实质上的依附地位,令其所有的人文光环,“数据主任”,“设计师”等黯淡无光。

  此外,他们与祖籍国的关系日渐松散。当年为响应改革开放政策的召唤走出国门,但随着祖籍国迅速发展,他们对祖籍国的价值也在不断稀释,逐渐降低文化自持。因此他们的漂泊日益陷入逼仄的家庭生活。在美国社会无法获得安全感,在祖籍国也得不到认同,只能自我抱团取暖,自我满足,自我取悦。这种缺乏社会性的生活方式,在故事里用性描述来体现,目的是反衬旅美华人生活的本质形态,自娱自乐式的存活。

  这是个冷峻的故事,基于一次后怕的旅行。对海外读者来说,读后的感觉或许无言,因为他们习惯自我麻痹,不愿面对生活的真实,一旦面对,往往沉默。而不同的是,国内读者因缺乏海外生活的直接经验,对种族歧视基本无感,可能更留意故事中的性描写,这是可以理解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弱点之一是缺乏自我批判,《狗尾海滩》是一次尝试。

  2024年6月27日随波斋

  陈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及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出版有小说选《挫指柔》《卡达菲魔箱》《纽约有个田翠莲》,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野草疯长》,及诗选《漂泊有时很美》《窗外是海》等二十余种。作品获第14届百花文学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4届中山文学奖,及第4届三毛散文奖等。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