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殿华书写标题。
广东铁道兵战友李国强9月19日病逝,享年66岁。我今天从林建军发在朋友圈的讣文中获悉。
我在网上、微信朋友圈搜索李国强的信息,仅有多年前冯复加、代丽华撰写、选载于《铁道兵不了情》一书中的2篇文章,再有安康东山烈士陵园的相关资料,介绍李国强为修建烈士陵园捐资10万元。
我熟悉李国强的名字,是早几年看《铁道兵不了情》中冯复加写的《巴山作证》、代丽华写的《大巴山的回声》。两篇纪实散文记叙李国强的个人经历、热爱铁道兵,做公益事业的故事。《铁道兵不了情》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国强的资助,书中彩色插页有李国强和他的战友照片。
李国强的人生之路坎坷。他的父亲是美国华侨,1938年回国参加抗日,解放后任惠州军分区领导。李国强两岁时父亲去世,父亲的战友照料他上学。1970年,14岁的李国强当上铁道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在隧道施工中受伤,留下轻微伤残。他在入伍开往部队的军列上认识林长贵。林长贵一路上对他百般呵护,到部队分在一个班。林长贵当上班长,对李国强政治上、生活上关爱有加。李国强负伤昏迷,林长贵带头输血。林长贵隧道施工中牺牲。李国强服役5年退伍,回到家乡经商,成为一名比较有实力的地方企业家。一直接济林长贵的家人。
生活富裕,李国强愈加想念铁道兵战友和曾经战斗过的秦巴山区。2000年12月,他倡议在深圳举办了广东铁道兵六师战友入伍30周年联谊会,并为每位战友订制了一块刻有“铁道兵·崇山峻岭·火车”图案的纪念手表。也是在这次会上,他产生了“重走襄渝铁路,祭奠铁道兵烈士”的心愿。他将自己的愿望告诉战友,获得广泛赞许。
2001年9月8日,李国强出资全程食宿费用,海内外78位战友组成“铁道兵老战士回访代表团”,乘坐襄渝铁路列车,一路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来到陕西紫阳,为铁道兵烈士扫墓。那天下雨,烈士墓园荒草萋萋,“代表团”向烈士墓敬献花圈、花篮,烧纸、烧香。李国强费了一些时间,找到老班长林长贵的坟茔,将一盒“中华”香烟一支支点燃,不由失声痛哭。铁道兵烈士墓地,因为地质滑坡,年久失修,碑倒坟裂,一片荒凉。幸存的铁道兵,对不住为国家建设而牺牲的战友。
李国强与当地政府官员座谈,提议迁移、修建铁道兵烈士陵园。这一建议得到广大铁道兵战友、学兵、中国铁建,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2002年,紫阳县筹建集纪念、观瞻、教育于一体的东山烈士陵园,将境内不同年代的多处烈士墓迁至;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牺牲于安康段、分葬的202名烈士也迁葬到东山烈士陵园。
2003年4月3日,紫阳县举行东山烈士陵园竣工揭碑仪式,李国强应邀出席,并与市、县领导共同为烈士陵园揭碑。
与此同时,李国强还多年资助紫阳县的贫困儿童上学。
一位杰出的铁道兵,优秀的企业家,对铁道兵满怀深情,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默默无闻。铁道兵战友缅怀李国强,祈祷李国强战友在天堂安息。
李国强生平照片、资料
18岁的李国强。
李国强家人讣文:
深圳战友敬献花圈
李国强自助出版的图书
图书插页
原铁道兵政治委员宋维栻(右三)与李国强等铁道兵战士合影。
在紫阳。
重返大巴山
大茅山隧道口。
李国强(左一)与战友合影。
李国强捐资修建东山烈士陵园,举行揭碑仪式。